下面的图来自《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画线的两句话,第一句话里的是「本质上」,第二句话又是「大致上」。我觉得这两个词相差很远呢,是有区别的呢,「本质上」的意思就是每个人器官相同的意思,「大致上」的意思就是差不多。为什么津巴多写的这么不严谨呢?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o&>_&


不矛盾,这反映的就是这样一种现象——虽然大家的感觉器官是一样的,但是对具体客观事物的感受是会存在一定个体差异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的味觉器官都是一样的,如果给两个人吃相同的糖,其中一个人在之前吃过了更甜的糖,那么他对这颗糖甜度的感受很可能会比另一个人低,认为没有那么甜。


谢邀。先回答一半,先看英文原文。具体等我看一下再更。


不矛盾。

首先在于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本质上,指的是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感官,他们的工作机理是一样的,比如所有人都要眼睛看,眼睛接受光刺激,传输到大脑皮层。这个是一样的。但是,正如人有高矮胖瘦,我们的眼睛也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光刺激通过眼睛又传输到大脑皮层的细节内容是不一样的。方便理解的案例,人的夜视能力。抛开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惯,每个人的夜视能力也是不同的。


谢邀。不矛盾。本质的是器官过程,大致的是感觉。

昨天家里买的西瓜,家里人都感觉很甜(本质)。但如果给我们的「甜」打分,那分数上还是会有差异,不过总归高于零分(大致)。


不矛盾,主要在于感觉和知觉这两个概念的区分。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眼前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眼前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两者联系: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感性认识。

两者区别: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则是事物的整体。

感觉可以主要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压觉等。知觉并不是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而是将各种感觉信息整合成一种结构,并融合了人们的经验。同一件事,感觉是一样的,不同人知觉确是不同的,主要也是因为掺杂了个人知识和经验。


人都是由几乎相同的生理器官构成,但一千个人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