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如何看待李咏因癌症去世」。

感觉毫无征兆,可能平时没太注意,小时候看著他的节目长大的,怎么突然一下就去世了。


抗癌17个月,

得癌的时间可能更久,

这个过程一丝风声没有走漏,

之前在美国被拍到,

还被骂捞够就走,

现在知道了,

不卖惨不叫苦不解释不搞重病消费,

悄悄抗争,慢慢退去,渐渐被遗忘,

一句话也没有,

再来竟是去世,

都不允许留给世界最后的姿态是挣扎,

这挺酷的,也挺让人难受的,李咏。

来自微博@乔克得


03年我还小。

那年春节,正月还没过了十五,我跟几个小伙伴在外面瞎混。从网吧里跑出来时,一抬眼,正好碰见我爸路过。

我爸叫住了我,小伙伴们识趣地散了。

我爸说,回家。

一路上我心里很忐忑,总觉得下一秒自己就会被一脚踹到地上。可一直到家,父亲都没怎么搭理我。

这种忐忑一直持续到吃晚饭的时候,爸叹了口气跟妈说,你知道么,马三立死了。

父亲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平日里也算得上健谈,可那天他总是抽烟,挥挥手说,

真没意思。

我当时很不理解父亲,甚至觉得他有些幼稚。马爷爷看上去很老了,而老人都会死,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吗?

但由于马三立过世的消息在当时救了我,使得我免去了一顿痛打,因而这件事我一直记得。


名人是我们的共同记忆。

在电视时代,人们忙工作,忙学业,闲下来时,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看同时代大放异彩的名人们,在那个小小的方盒子里,说话,大笑,哭泣。一天一天过去了,我们和名人素未谋面,但在心中却感觉他们异常熟悉。

是啊,人的情感是和记忆连接在一起的,而记忆,是由时间堆叠起来的。

实话实说,有些名人「陪伴」我们的时间,要远远超过我们和生活中一些普通朋友(班里不熟的同学,公司里其他部门的同事等)的相处。

因而,当他们离去的时候,心里竟会有老友过世的怅惘。

在娱乐领域,80后,90后,或许是彼此之间,共同记忆拧结最深的一代。

原因很简单,现如今,娱乐资源极其丰富,就10后而言,他们的童年可以有小猪佩奇,也可以有汪汪特工队,但再往前走可就不一样了,有的小孩痴迷于游戏,而有的热衷于短视频,还有的小孩就是喜欢看当年的老动画片。简单说便是,对新一代孩子们来说,占据他们的娱乐主体时间的对象,各有不同。

可80后90后这两代人有所不同,往前比,娱乐资源过于匮乏,往后比,娱乐资源过于丰富。

而就是在他们这一辈,由于高质量娱乐产品就那么几样,从而在同一时间里,所有人看的东西都差不了太多。

因此那一代的几乎所有人,提起《龙珠》《灌篮高手》和《圣斗士》,提起《葫芦娃》,《黑猫警长》和《变形金刚》,都有著强烈的情感共鸣。这些东西,在今天统一被附上了「情怀」,并有著极大的商业价值。

关于咏哥,《幸运52》和《非常6+1》,就是我们的共同记忆。


马脸,西装,卷发,太新鲜了。那时候,电视上还有一个特别火的节目叫《开心辞典》,也是益智类答题冲关。

可相比《开心辞典》高大上的紧张感。作为孩子, 我更喜欢颜色花哨,舞台热闹的《幸运52》。

一开始我总觉得李咏像一个外国人,但又不完全像,穿得西装也不是我小时候常见的那种正经西装。他是带褶的,带边儿的,头发还发金色,太新鲜了。

老实说,关于那两个节目,到底哪个是哪个,我都有些模糊了。比方说您问我砸金蛋是哪个里面的?我真的想不起来,我能记得的,就是咏哥。

还记得一家人坐在屋子里,张著嘴看电视,当一道题目出来的时候我都会抢著去回答,回答对了,洋洋得意。回答错了,摸摸鼻子,尽量不那么尴尬地说:「诶?错了吗?我咋记得就是这个呀......」

嘻嘻闹闹,一个下午便过去了。

还有「你比划我猜」这个环节。太新鲜了,完全没见过。那应该不是节目组的原创吧?可对我以及大多数同龄人来说,那就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游戏。

后来初中的时候,元旦联欢,班里把桌子搬一边去,中间空一片空地,都上来表演节目。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玩「你比划我猜」。我连著答对了好几个,玩得开心极了。

当时脑袋里想的,全是节目的影子。

甚至我前些日子朋友结婚,我们哥儿几个在那闲来无事,我还给大伙儿讲那个老段子。

说一对夫妻俩人啊,去参加这个《非常6+1》,妻子比划,丈夫猜。谜底是这个「馒头」。

妻子就说了,白白的,软软的。

丈夫就懵了,说,啊?

妻子著急说,就那个么,软软的,大大的。一边说一边著急比划,比划那个圆的形状。

丈夫表情非常尴尬,说不能吧。

妻子突然想起来,赶忙说,对了对了,你昨晚上不还吃呢?

丈夫迟疑道,你确定么?

顿了顿后试探著说出答案

「咪咪?」

李咏在旁边笑得差点栽地上去。

朋友们都大笑。

大家都能想像得到当时的场景,大家都看过。

其实,其实我也不记得这个段子是哪里来的了,我甚至不确定这到底是不是真实在节目舞台上发生过。

但记忆就那样,重合掉了。

还记得咏哥砸金蛋,金花四溅,电视机前面的我也跟著激动。隔壁二狗贪玩,有一回把面粉装气球里,把气球吹起来,把口扎死。然后把我叫他家,神神秘秘地要给我展示,「啪」的一声,二狗大喊「金花四溅!」

面粉扬了一屋子,我不住地大笑咳嗽。

2005年,赵本山和范伟在春晚舞台上的最后一次合作,作品是《功夫》。赵本山被推著进去,摆出了中风的造型,范伟说:

诶呀、诶呀、诶呀呀呀呀呀呀呀,这是什么造型啊,挺别致啊,非常六加七啊?

全家爆笑。

来年开了学,我们几个好哥们之间互相学著台词,比著手势,捧腹大笑。

男女老少,每个人都知道非常六加七是什么梗。

而现如今,假如春晚舞台上来一句「skr~~」,想必父辈们会觉得很困惑吧。

一个综艺节目,一句「非常六加七」可以让全国观众明白。倒不是吹嘘说那节目做得多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是时代的产物。

而那个大一统的娱乐时代,已经过去了。

离别,不曾预料的离别是最伤人的。

第一次我有这种感觉,是曼联主帅弗格森的退役。

从我看球的第一天起他就在那个位置,我觉得那就是足球世界的一部分,我从没想过那会改变。

但他老了,双手颤抖,离开了老特拉福德球场。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时间比我想像得要快得多。

马三立爷爷走了,还拖著鼻涕的傻小子,还以为那有多遥远。而时间不紧不慢地走著,当我真的留神去看的时候,才发现有多轰鸣。

李咏的离去,对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件让人不舒服的消息。但对特殊时代背景下的80后,90后而言,那意味著更多。

李咏走了,作为一名普通观众,除了节目本身,我对他本人其实知道的不多。只是,他的离去带走了一些什么。好像,好像关于我童年的拼图,开始剥落了。

咏哥,R.I.P.


有感于主持人李咏抗癌去世

学过生物之后对于大多数疾病没有太多兴奋点了

解剖过太多生物对生命的脆弱也有了认知

动物学告诉我们最原始的生命都是单细胞存在的

由于竞争压力,细胞开始抱团生活

渐渐他们发现单独的抱团满足不了他们的生活

于是分化出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直到人类个体

但人类终究还是由最小的生命结构——细胞构成的

所以癌症终究是所有复杂多细胞生物的宿命啊

因为控制系统总会出问题

当外界条件一直策反我们的细胞时(致癌因子)

多细胞社会中被限制被「奴役」的细胞造反了

癌症就发生了

所谓造反,就是回到单细胞生命形态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繁衍生殖,生殖繁衍

好在我们的免疫系统会镇压这些造反的细胞

可是随著年龄增大,免疫力终究会衰减的

所以得癌症就成了我们的宿命

如果以后我的朋友,亲戚,家人得了癌症,我不会因为他们运气不够好得了癌症而感到惋惜,因为时间到了每个人都会是这个结局。但我会因为没有办法让他们和我度过我往后的时光而觉得可惜。

如果我身边如果真的会有人得了无法治疗的癌症,我希望他们能在之后的时光过得开心幸福一点,我不会陪ta哭天抢地抱怨命运不公,我只会告诉他,你只是老了,你前半生太辛苦了,是该好好休息了。同理如果得癌症的是我,我也会这样告诉我的亲戚,朋友,家人。

也不知道学了这么多到底对不对,他让我把生命看的很理性,让我对疾病不是那么恐惧,让我显得不那么温情。但真心祝福所有人,如果真的有幸运儿能避免癌症,我希望那个人就包括看到这篇思绪混乱的文章的你。

最后,李咏走好,你是我小时候特别崇拜的一个主持人,你扔手卡的样子真的太帅了,你的非常6+1的手势会被所有人记得,希望你知道这些,在天堂能开心


题目改了,我这答案也就木有意义辣,希望以后提问题要深思鸭…

然后,金庸先生千古…(? ?︿ ??),今年真的有些悲伤…


被折叠了,那么我先回答问题:首先,李咏老师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我为他的去世感到遗憾。以上。


但是这个问题本就不构成提问。

李咏先生去世了,这个要「如何看待」?

我觉得应该这么看待:

表现出了题主想方设法要憋出一个问题的无稽与荒诞。

要蹭热度也要学会提问题

前著名央视主持人李咏因癌症去世,他曾给你留下了哪些回忆??

www.zhihu.com图标

想想同一件事,为什么上面的问的好

而这个问题显得膈应人。


李咏因为喉癌的过世再次给现代人敲了一个警钟。癌症正在逐渐取代心血管疾病,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敌人。

2018年10月10日,全世界影响因子最高的神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的文章统计了大量数据,发布了最新最全的防癌指南。[1]

癌症的预防包括以下几点。

1.烟草产品

烟草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致癌因素。

在今年早些时候同刊的一篇文章中,列举了所有烟草以及二手烟能导致的癌症。抽烟者患10多种的癌症的概率大幅度高于常人,主要是咽喉癌,肺癌。而二手烟也会增加非吸烟人士患肺癌,支气管癌的概率。

李咏的烟龄不短,在梅奥医院因为喉癌治疗无效死亡。

据统计抽烟以及二手烟导致了19.4%的癌症,以及29.6%的癌症死亡[2]。这东西在我国还要看烟草总公司的脸色,政策上的变动很难了,只能靠个人自觉控烟。戒烟,是预防癌症的第一步。电子烟最近也被爆出含有30多种致癌物,对健康也有不小的危害,但比起真烟中的8000种作用还未完全弄明白的化合物,也不失为一个备选的控烟手段。

2.酒精

如果说之前还有一些文章报道少量红酒摄入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让人们对酒精还心存一点幻想的话,今年8月《柳叶刀》就给酒精判了死刑。任何剂量的酒精摄入,对人体都是弊大于利的。一滴都不行![3]

对于癌症单方面来说。

酒精摄入导致消化道系统从上到下的癌症,还导致酒精肝最后发展成肝癌。乳腺癌也和酒精摄入有关系。

40.6%的口腔癌与咽癌,23.2%的喉癌,21.6%的肝癌,以及21%的食道癌,12.8的肠癌由酒精摄入导致。

3.超重,饮食以及锻炼

超重目前在我国可能还是不是很严重的问题,李咏的体型也远远算不上超重。可在美国,肥胖已经成为了第二大的致癌因素。2014年,美国7.8%的所有癌症由超重导致,仅次于抽烟。60%的子宫癌,以及30%的膀胱癌与肾癌与超重有关。

文章随后讨论了饮食对癌症的影响。市场摄入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相反的每天每多摄入100克红肉,患结直肠癌的机率就会提高18%。过少摄入蔬菜瓜果最近别表明与咽喉癌发病具有相关性。

就算饮食健康,体重控制得当,也不代表就能逃脱这个类别了。缺乏锻炼本身也是会导致患癌几率升高的。2014年,在美国大约2.9%的癌症是由于缺乏锻炼导致的。适度锻炼可以降低患子宫癌(26.7%),结直肠癌(6.3%)以及乳腺癌(3.9%)的风险

4.细菌与病毒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导致了31.2%的胃癌,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携带者过7亿。虽说携带不一定患病,但胃溃疡频发患者应该根治。

其次就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也就是俗称的宫颈癌病毒。HPV导致了几乎所有的宫颈癌,以及大部分肛门癌,64.6%的阴道癌,56.9%的丁丁癌。好消息是HPV疫苗已经上市,适龄女性接种九价宫颈癌疫苗几乎能完全(97.4%)规避感染HPV的风险,国外男性都可以接种了。

然后就乙肝了,乙肝疫苗也是必打的,有效率高达95%。还有就是艾滋病也会导致一些癌症,但基本没救,就算不得癌症也会因为其他症状死去,所以还是洁身自好吧。

5.紫外线照射

日晒也是个大问题,皮肤癌是白人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就是因为老外喜欢晒太阳。古铜色的肌肤是现在欧美的审美标准。但不幸的是,过度暴露在紫外线之下, 会大幅度提高患皮肤癌的概率。

研究指出10次日光浴就会提高黑色素瘤的34%的患癌风险,95%的黑色素瘤与紫外线照射有关。所以为了不得癌症,还是避免暴晒吧。如果一定要出门,暴晒之前务必擦好防晒霜。好的防晒霜足以阻挡绝大部分紫外线了。

除此之外,一切医疗放射科设备也会有一定机会导致癌症,乳房造影技术本身就导致了125/100000例乳腺癌。但总体来说技术本身是利大于弊,希望有越来越安全的放射科技术涌现出来,降低癌症分线。

当然文章没有考虑到一些美国没有的东西,比如说雾霾,雾霾几年被证明导致肺癌,所以逃离华北地区也是降低癌症发病率的一个手段[4]。

文献中大部分内容都不难,大多数人都能做到。

总结一下就是 。

戒烟戒酒勤锻炼,注射疫苗多防晒,少吃红肉多吃菜,卡路里高死得快(逃)。

1. Gapstur, S.M., et al., A blueprint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ncer: Targeting established,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CA Cancer J Clin, 2018.

2. Islami, F., et al., Proportion and number of cancer cases and deaths attributable to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18. 68(1): p. 31-54.3. Alcohol use and burden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Lancet, 2018. 392(10152): p. 1015-1035.4. Shi, X., H. Liu, and Y. Song, Pollutional haze as a potential cause of lung cancer.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2015. 7(10): p. E412-E417.

答案来自: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