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说:「你们这代人啊,

就是活的太明白了,所以什么都得不到。我们当年都糊里糊涂,该结婚结婚,该工作工作,现在什么都得到了。


小白兔做了胡萝卜馅饼,小熊做了蜂蜜棒棒糖。

有一天,小白兔开心地跟小熊说,我拿我最大最香的胡萝卜馅饼换你的最大最甜的蜂蜜棒棒糖,好吗?

小熊想了想说,好啊。于是,小白兔把自己最大最香的胡萝卜馅饼给了小熊。

可是,小熊留了一个心眼,把第二大的蜂蜜棒棒糖给了小白兔。

晚上,小白兔睡得特别香,因为她换到了全世界最大最甜的蜂蜜棒棒糖,可是,小熊翻来覆去,睡不著,他总觉得小白兔拿了小的胡萝卜馅饼换走了他第二大的蜂蜜棒棒糖。


不惑这个说法是《论语》中来,孔子总结他一生学问经验的时候说他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才被引用成年龄的代称,但要知道,那是圣人的学问轨迹,不是你的,换句话说,就像小说里的天才模板一样,和普通人完全两回事。 因此如果你说的不惑就是指四十岁,那我们的四十岁当然不会变早,总还是那么多时间。如果说这个不惑代表的是一种学问和思想的境界,不客气的说,很多人活了一辈子都没活明白呢!难道一个又不读书也没思想的人,随随便便活到四十就可以不惑了? 很多你觉得早熟的人,不过是信息获取多一点,乃至做事的办法多一点,好一点,会做人,但对于人生真正的大问题,跟这几种又还不相同! 学问要解决的就两件事:1.你要做什么 2.你要怎么做。前者属于而立层次,后者属于不惑层次。因此虽然有人接收了许多信息,但不过相当于一个硬碟,并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更不用说不惑了!

回到问题本身,信息的泛滥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帮助我们寻找到人生的目标,就像给你三个选项选一个和给三万个选项选一个一样。而立不能达到,不惑就更无从谈起,所以我认为现在人普遍的不惑之年是变晚了,个例的话就各种各样,失去统计的意义了


这话也是有道理
愚昧的人还是愚昧,智慧的人一直智慧。
信息量大了所需要的自然也就多了。
你不说我都没发现,差不多吧,要不有佛系青年了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