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我特指非插电式)有著比燃油汽车更高的能量使用效率 能节油30%相比同款燃油版 而且不需要充电 方便使用 不需要大容量电池 报废有没有大量电池污染.........

然而为何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没有在国内被大力推崇 而是甚至有些混合动力款没有被引入国内 相比一些比我们还不发达的国家 放眼望去都是混合动力的车(比如斯里兰卡)

然而国家推崇的电动汽车 在能量效率方面比混合动力汽车能高出多少? 电不还是烧化石能源发出来的? 而且电池污染也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咱们拆成两个递进的子问题来看待:

  • 纯电动常规混合动力之间,为什么纯电动更被推崇?
  • 纯电动插电混合动力之间,为什么纯电动更被推崇?

纯电动vs常规混合动力

短期来看,推广常规混合动力会带来更显著的效果:混动技术较成熟、不依赖充电桩、无里程焦虑,同样的钱补贴下去,可能会带来更大的节能减排效果。

那为什么不这么做呢?原因在于:

长期来看,有3点原因:没必要、不彻底、推不动

一、没必要

在另外一个平行宇宙中,从来没有纯电动与氢燃料电池,那汽车行业是什么样子? —— 即便没有这些替代性的动力总成,内燃机技术也不能停滞,必须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前进。

可以预期的是,在排放法规(包括碳排放)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混合动力技术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只不过,在那个世界中,它不被称为「新能源技术」,而被称为「内燃机高级辅助技术」。

事实上,初代大规模量产的丰田混动系统,也正是在加州排放法规的高压下催生的 —— 汽车行业的保守帝国丰田汽车,从来不太喜欢过于激进的创新的;它在推出丰田混动系统的时候,排除掉公关营销的考虑,应该更多地将其看作「内燃机高级辅助技术」。

关于加州的这段历史,详情见:

丰田现今的混动系统怎样??

www.zhihu.com图标

如果「内燃机高级辅助技术」是技术路线的必然,是快或慢的问题,而不是生与死的问题,国家有必要拿出真金白银、制定专门的产业政策来扶持吗?

完全没必要!

只要汽车行业按部就班地制定国六、国七、国八,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作用,这件事情自然而然地就成了。这种事情没必要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

二、不彻底

国家制定大政方针,最根本的是出于竞争格局与实际利益考虑;但在某些正式场合,该讲官话还是要讲官话。

翻译成新能源产业政策就是:

咱们承认:减少碳排放当然很重要,这是全人类的福祉,这是全世界推行电动化的共同基础;但具体到某个国家,减少碳排放不是电动化的唯一原因

再具体到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就尤为显著。时至2019年,我们已经看到了华为如何被威胁,可曾设想过:如果面临石油禁运的威胁,中国从容应对的筹码是什么?常规混合动力与燃油车没差别,没油跑不了!纯电动不一样,没有石油照样跑,最多是综合成本(制造与使用)高一倍的经济问题而已。

这样不彻底的「节油」战略,也不可能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大家又不是傻子。

如果看到一些媒体专家,把减少碳排放当成产业路线的唯一原因来反对纯电动,那大家可以警惕了。

三、推不动

比较成功的混合动力,讲两个典型。一个是丰田混动系统,二是日产e-Power:前者有一套非常精巧的行星齿轮系统,直到今天中国也没完全搞定;后者有一台非常牛逼的发动机,使其仅依赖一个非常小的电池、非常简单的串联混动系统,就可以实现非常节油的效果。

这两个东西,中国都不是长项,而且不是投了钱、有志青年奉献热血就能赶上的问题,推不动。关于这一点, @天马行空 也有论述:

为何混合动力汽车在国内没有被大力推崇??

www.zhihu.com图标

纯电动vs插电混合动力

插电混动和常规混动不一样,它最大的特别是:没油也能跑。如果说常规混动还只是燃油车的技术升级,那插电混动的确兼具燃油车与电动车的双重特征

从推广的角度来说,插电混动有诸多优点:无里程焦虑、不依赖充电桩。也就是说,你推广纯电动,风险是很多的;推广插电混动,几乎必然会成功的。从政绩的角度来说,为何不选后者?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要理解产业政策的两个特点:

  • 扶上马送一程:国家的钱是不少,但要花钱的地方也多,不可能持续地、大规模地补贴某个行业。如果要补贴,钱必须花在刀刃上,解决痛点问题之后撤走,剩下的交给市场
  • 四两拨千斤:补贴是一个政府行为,制度成本很高,不可能产业链上都补,那腐败不要太多 —— 如果发一个补贴还需要制定两法规来约束,效率就会太低,那这样的事情不做也罢。

纯电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与电池贵、续航短相比,还有一个更大、更难的问题:充电基础设施太少如果充电桩家家一个、充电站和加油站一样多,那即便电动车贵一点,普及起来也不是难事啊

好,接下来就对比一下,补贴纯电动与补贴插电混动,对充电基础设施分别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一个消费者买了一个纯电动,你不用催他,他会自觉地、想方设法给自己安上充电桩;如果他买的是插电混动,那就不一样了,你不催他,他还真不一定充电桩。就算你逼他安了充电桩,他也不一定会用啊

如果充电基础设施普及不了,充电始终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那就没法「扶上马送一程剩下看自己」了。

我可以制定一个辅助的政策,说不安充电桩不给补贴;那总不能再制定成立一个机构监管每个消费者的充电行为吧?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机构就非常非常难,还经常被骂,不符合「四两拨千斤」的思路。

关于插电混动的相关政策制定有多难的话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详情可见:

张抗抗:增程电动往事?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总之:

  • 从消费者与厂家的角度来说,油电皆可是插电混动的一个优点;
  • 从产业政策的角度来说,推广纯电动虽然难一些,但可以更好地促进充电桩的普及,更符合扶一马送一程四两拨千金的思路。

以上仅代表个人意见。若有不妥之处,请不吝赐教!


其实不止中国不被大力推崇,北美也没有大力推崇,欧洲也没有大力推崇。就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来讲,日本的混动吊打全球,丰田,本田,日产哪一个都有自己的杀手锏,丰田的THS自然不用说,混动领域舍我其谁,本田的i-MMD技术优势在于发动机作为供电时,可以时刻保持在最佳工况,以节省燃油和提供电能,而在高速行驶时,电驱动效率逐渐降低,通过机械结构直接让发动机负责动力输出,发挥发动机高速巡航时的节能优势。日产的e-power也是非常巧妙的设计,丰田的电机和发动机通过行星轮机械耦合到一起,e-power则是通过功率电子设备将发动机和电池电气耦合到一起,效率更高效。反观美系通用表示没有什么系统不是行星轮不能解决的,一个不够,那就来两个,结果整出了一个估计是史上最复杂的混合动力系统,硬体复杂,软体的复杂程度会数量级的增加,维护起极度困难,通用基本算是放弃这个系统转向纯电动,福特的Power split 是丰田授权,硬体跟丰田基本上是一毛一样的。纯内燃机时代,游戏还能好好打,大家技术相差不大,到了混动阶段,日本选手个个带挂,游戏没法打了,其他主机厂只有换副本,不在这里玩了。

汽车行业现在处于大变革时期,电动化(确切的讲应该是电气化)和智能化是绕不开的坎,每个方向都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银仍进去,而且还听不到个响声,汽车行业本身利润本身就很透明很低,低到令让互联网和金融行业发指。内燃机时代,主机厂可能只需要把RD集中在内燃机和变速箱,而现在呢,投在内燃机的变速箱钱还不能少,毕竟目前内燃机才是现金牛。新四化是企业的未来,每个方向都得撒币。同时对混动和纯电技术大量投资会给公司财务带来巨大压力外,报表难看,董事会不开除你CEO开除谁,参见福特。而且最重要的还没有丰田那样的油电混动技术,最后既然都认为混动只是个过渡技术,给一个不放弃混动的理由。


说说我个人的浅见。

基本上,国家意志推行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汽车,目的不外乎几个(排名不分先后):

1,汽车工业赶超,不甘于长时间做追随者,要让中国的汽车工业能够创造更多价值,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提升全社会薪资水平。显然,合资汽车公司已经让国家相当失望。那么现阶段不分国企私企,只要你做新能源汽车就一视同仁给补贴,就能看出国家是真心希望把这个产业做起来。也请吃瓜群众不要冷嘲热讽我们一边说东亚的内卷化,说中国人活得累,工资低,而等国家开始布局产业,努力花大力气去培养一个支柱产业,希望让国产汽车工业能创造更高价值,让汽车产业的从业者能有更高收入,并且让这个收入真正被中国人而不是合资企业的外国资本方所获得的时候,就不要对培植产业初期出现的一些不合理或者不尽人意的地方冷言冷语了。

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如果能真正做大做强,掌握定价权而不是沦为国外厂商的跟班,不论是国企还是私企,不论是整车厂还是零部件厂商,都可以给社会提供一大批高薪岗位。而这些高薪岗位一方面可以让技术人员有更好的回报,让整个社会产生「有知识,努力就可以有高收入」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这些高薪人群的消费提升带来的溢出效应,也会相应地利好相关的其它行业,对中国的产业升级也有帮助

2,能源安全。中国是煤多油少,而燃油汽车需要大量石油。每年中国通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要进口大量石油,而这沿线都是它国武力地盘。哪天真要是和这些武力集团和背后的某头号帝国闹翻了,石油被禁运(从某头号帝国近期的表现和言论来看,这很有可能)了,汽油飙升到20/30元每升甚至更高,都是完全可能的。更何况中国进口石油也不只是汽油柴油,还有石油工业,为大宗化工提供了乙烯、丙烯等基础命脉物资。真被石油禁运,从国家安全形度,首先被砍掉的就是汽油产能,优先保障的一定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石油化工生产和物流运输用的柴油。与其到时候被卡脖子,还不如早做打算。石油储备只能解一时之急,根本上来讲还要从能源结构上来解决问题。中国发电、输电行业可以说是世界领先,煤炭目前是发电的主力,尽管近年来基于气候因素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但无论如何,电网早就是中国安全可控的行业。

有人担心如果汽车全部电动化给电网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其实,截止到2019年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足4百万。就算中国所有汽车都电动化,一共3亿辆汽车,每辆车每年按照2万公里里程计算,每年耗电量也才大约3000度电,总共也就不到1万亿度。而中国发电量已超过7万亿度,且增长速度可观。所以这倒没多少可担心的。

此外,新能源汽车对电网的调峰能力,也可以帮助电网消纳更多的风电和光伏发电,从而帮助中国的电力更清洁。

3,城市空气质量。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没有任何排放,动力污染在发电端可以集中处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现在中国新建的火电厂,排放已经非常低。即使有污染,电厂也是建在远离人口稠密的居民区,对人的影响更低。而燃油汽车就在市区到处排放,氮氧化物、PM2.5、二氧化硫等等,就算发动机技术再先进,车载催化剂再出色,这些排放依然是不可避免的。严格如国六排放,每千米依然有30mg左右的氮氧化物和500mg左右的一氧化碳排放。一座城市按照300万辆汽车,每车每年1万公里计算,每年燃油汽车将至少给城市带来3亿升的氮氧化物、120亿升的一氧化碳。

如果这座城市是1000万人口,相当于一年内,因为燃油汽车的使用,平均每个人要分摊掉30升的氮氧化物,和1200升的一氧化碳

从上述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目的可以看出,国家层面是希望推动纯电动汽车的。插混,只不过是过渡期给充电条件不太好,或者疑虑较深的人的一个选择。至于不插电的混动,抱歉,请问它满足上述三个目的的哪条?

此外,电动汽车还有一些小的优点,例如市区驾驶更友好。用好动能回收,使用经济时速,都可以让纯电汽车更适应城市路况驾驶。再就是怠速和低速下,噪音极低。免除了换机油,在降低用车成本同时,也减少了机油生产和废机油处理的污染。

以下为我从个人角度的观点。

我已经订购了比亚迪的宋Pro EV。曾经两年前我考虑过插混,主要是基于当时纯电车续航还难以满足需求。但现在纯电车续航普遍超过400公里,插混就变得非常鸡肋了。我买纯电而不是插混的重要原因是,一方面纯电车的百公里能耗价格只有燃油车的五分之一以下,更重要的是纯电车省去了机油机滤这些每几千公里就要换的繁琐的维护。而插混车依然需要换机油机滤等。所以后期用车成本其实并没有低多少。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燃油车就像当年的机械硬碟,技术经典且可靠,价格低廉,基本上被国外厂商所垄断(国产的长城硬碟在几大国外厂商夹击下,在夹缝中苟活,最后也没活下去)。混动车就像是当年的混合硬碟,就是小容量SSD+机械盘的模式。而纯电车就像现在的固态硬碟,推出初期价格贵,技术也没机械盘那么可靠。但随著时间推移,SSD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表现最终取得了胜利。

对于汽车而言,燃油发动机和变速箱里那么多机械组件,齿轮、气缸、皮带、轴承等,像极了机械硬碟里的各种精密机械。而电动机和电池,则像SSD里的晶元和主控,不需要那么多机械组件,也少了很多维护成本和精力。

如果说插混车至少还有一块电池,还可以使用储存的市电作为动力,甚至有可能实现零燃油零排放,那么所谓的不插电混动车,就只剩下省油一个优点。但这个优点,其实很有限。

对于市区通勤汽车百公里能耗:

燃油汽车油耗可能在7-8升,大概50元;

不插电混动,油耗可能降低到4-5升,大概30元;

插混,基本上得看车主充电频率。可以基本上全纯电(市区通勤一般里程不会太大),也可以基本上全用油。

纯电动,电耗大约是13度,大概8元。

如果按照年2万公里计,动力成本方面燃油车是1万,不插电混动大概是6千,而纯电只有一千多。

所以我,直接跳到纯电了。我在武汉,目前也没有对燃油车的任何限制。但是我还是购买了纯电车。作为化学从业者,也是希望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武汉空气的改善,尽一份绵薄之力吧。


我说的比较直白。。。

如果指的是非插电式混动的化,它的技术门槛太高了,不适合弯道超车,所以得不到推崇。。。

首先非插电式混动的能源还是燃油,因此省油的上限由动力总成决定,而目前热效率的第一梯队在丰田和本田(BSFC)。另外就是传统领域核心供应商都为欧美日掌控,供应商体系支撑产业布局,想从动力总成破局太难。

混动技术的实用化很难,尤其是成本控制,丰田第一代普锐斯、第二代普锐斯、第三代普锐斯都因为成本太高市场一般,终于在混动卡罗拉上实现破局,将成本控制到和燃油车接近的水平,才促进销量大幅上涨。本田IMMD也有第一代第二代,可是第一代就默默无闻,得不到市场认可。

虽然混动有很多优势,尤其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省油,但是不符合国家战略,所以并没有得到补贴。

相反,通过中国在新能源上的政策补贴,涌现出BYD这样的优秀插电式混动,出现了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核心供应商,出现了精进电动这种优秀电机供应商,包括电控国内主机厂也都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中国汽车行业第一次在关键零部件上不受制于人。


要明白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第一,国家为什么要推新能源

中国在推新能源的力度上是前所未有的,难道是因为新能源真的环保吗?是因为新能源属于清洁能源吗?

我想不是

何先生:为什么说电动车淘汰内燃机是大势所趋??

www.zhihu.com图标

我国是一个石油匮乏国,同时也是一个石油进口大国。石油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命脉,汽车需要石油,军舰飞机更需要石油。

一旦爆发冲突,失去石油将会任人摆布。

但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煤炭在我国大量用于发电。如果从整个能源生命周期来看,电动车也不环保,发电得过程以及后期电池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国家智库难道不比我们懂这些?

他们显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新能源环保是伪命题,但是在能源安全面前都不重要。

混合动力就比较尴尬了,既需要汽油,也需要电池,而没有内燃机的混合动力汽车会非常鸡肋,续航里程非常有限。

所以何不一步到位,直接推纯电动。

第二,我们需要成为汽车强国

汽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目前国内的现状是钱都给外资品牌给挣了。

80年代我们提出市场换技术,想通过这种手段来做大做强中国的汽车产业,但是很遗憾,30多年过去了,自主品牌并没有在汽车市场分多少羹。

我们在内燃机车方面已经没有机会国外品牌一决高下,也没有机会成为汽车强国。

但是在如今新能源趋势下,我们的汽车工业很有机会能够实现汽车强国的梦想。

就混合动力而言,完全是日本企业的优势,我们没有机会。

纯电动就不一样了,我们能造出性能不错的电机,电池技术的差距跟世界先进水平也不大,在纯电动这条路上我们完全有机会成为世界汽车强国。

而且现在也差不多往这个方向在发展,我们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产销国,我们也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电池企业。

在电动汽车上,我们做的比内燃机汽车好多了。

所以,新能源汽车,我们直接推纯电动,而不是丝毫没有优势的混合动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