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動力汽車(我特指非插電式)有著比燃油汽車更高的能量使用效率 能節油30%相比同款燃油版 而且不需要充電 方便使用 不需要大容量電池 報廢有沒有大量電池污染.........

然而為何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沒有在國內被大力推崇 而是甚至有些混合動力款沒有被引入國內 相比一些比我們還不發達的國家 放眼望去都是混合動力的車(比如斯里蘭卡)

然而國家推崇的電動汽車 在能量效率方面比混合動力汽車能高出多少? 電不還是燒化石能源發出來的? 而且電池污染也是個問題


這個問題,咱們拆成兩個遞進的子問題來看待:

  • 純電動常規混合動力之間,為什麼純電動更被推崇?
  • 純電動插電混合動力之間,為什麼純電動更被推崇?

純電動vs常規混合動力

短期來看,推廣常規混合動力會帶來更顯著的效果:混動技術較成熟、不依賴充電樁、無里程焦慮,同樣的錢補貼下去,可能會帶來更大的節能減排效果。

那為什麼不這麼做呢?原因在於:

長期來看,有3點原因:沒必要、不徹底、推不動

一、沒必要

在另外一個平行宇宙中,從來沒有純電動與氫燃料電池,那汽車行業是什麼樣子? —— 即便沒有這些替代性的動力總成,內燃機技術也不能停滯,必須在節能減排的壓力下前進。

可以預期的是,在排放法規(包括碳排放)越來越嚴格的情況下,混合動力技術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只不過,在那個世界中,它不被稱為「新能源技術」,而被稱為「內燃機高級輔助技術」。

事實上,初代大規模量產的豐田混動系統,也正是在加州排放法規的高壓下催生的 —— 汽車行業的保守帝國豐田汽車,從來不太喜歡過於激進的創新的;它在推出豐田混動系統的時候,排除掉公關營銷的考慮,應該更多地將其看作「內燃機高級輔助技術」。

關於加州的這段歷史,詳情見:

豐田現今的混動系統怎樣??

www.zhihu.com圖標

如果「內燃機高級輔助技術」是技術路線的必然,是快或慢的問題,而不是生與死的問題,國家有必要拿出真金白銀、制定專門的產業政策來扶持嗎?

完全沒必要!

只要汽車行業按部就班地制定國六、國七、國八,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優勝劣汰作用,這件事情自然而然地就成了。這種事情沒必要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

二、不徹底

國家制定大政方針,最根本的是出於競爭格局與實際利益考慮;但在某些正式場合,該講官話還是要講官話。

翻譯成新能源產業政策就是:

咱們承認:減少碳排放當然很重要,這是全人類的福祉,這是全世界推行電動化的共同基礎;但具體到某個國家,減少碳排放不是電動化的唯一原因

再具體到中國,能源安全問題就尤為顯著。時至2019年,我們已經看到了華為如何被威脅,可曾設想過:如果面臨石油禁運的威脅,中國從容應對的籌碼是什麼?常規混合動力與燃油車沒差別,沒油跑不了!純電動不一樣,沒有石油照樣跑,最多是綜合成本(製造與使用)高一倍的經濟問題而已。

這樣不徹底的「節油」戰略,也不可能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大家又不是傻子。

如果看到一些媒體專家,把減少碳排放當成產業路線的唯一原因來反對純電動,那大家可以警惕了。

三、推不動

比較成功的混合動力,講兩個典型。一個是豐田混動系統,二是日產e-Power:前者有一套非常精巧的行星齒輪系統,直到今天中國也沒完全搞定;後者有一臺非常牛逼的發動機,使其僅依賴一個非常小的電池、非常簡單的串聯混動系統,就可以實現非常節油的效果。

這兩個東西,中國都不是長項,而且不是投了錢、有志青年奉獻熱血就能趕上的問題,推不動。關於這一點, @天馬行空 也有論述:

為何混合動力汽車在國內沒有被大力推崇??

www.zhihu.com圖標

純電動vs插電混合動力

插電混動和常規混動不一樣,它最大的特別是:沒油也能跑。如果說常規混動還只是燃油車的技術升級,那插電混動的確兼具燃油車與電動車的雙重特徵

從推廣的角度來說,插電混動有諸多優點:無里程焦慮、不依賴充電樁。也就是說,你推廣純電動,風險是很多的;推廣插電混動,幾乎必然會成功的。從政績的角度來說,為何不選後者?

要回答這個問題,咱們要理解產業政策的兩個特點:

  • 扶上馬送一程:國家的錢是不少,但要花錢的地方也多,不可能持續地、大規模地補貼某個行業。如果要補貼,錢必須花在刀刃上,解決痛點問題之後撤走,剩下的交給市場
  • 四兩撥千斤:補貼是一個政府行為,制度成本很高,不可能產業鏈上都補,那腐敗不要太多 —— 如果發一個補貼還需要制定兩法規來約束,效率就會太低,那這樣的事情不做也罷。

純電動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與電池貴、續航短相比,還有一個更大、更難的問題:充電基礎設施太少如果充電樁家家一個、充電站和加油站一樣多,那即便電動車貴一點,普及起來也不是難事啊

好,接下來就對比一下,補貼純電動與補貼插電混動,對充電基礎設施分別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如果一個消費者買了一個純電動,你不用催他,他會自覺地、想方設法給自己安上充電樁;如果他買的是插電混動,那就不一樣了,你不催他,他還真不一定充電樁。就算你逼他安了充電樁,他也不一定會用啊

如果充電基礎設施普及不了,充電始終是一個老大難問題,那就沒法「扶上馬送一程剩下看自己」了。

我可以制定一個輔助的政策,說不安充電樁不給補貼;那總不能再製定成立一個機構監管每個消費者的充電行為吧?這種情況下,政策制定機構就非常非常難,還經常被罵,不符合「四兩撥千斤」的思路。

關於插電混動的相關政策制定有多難的話題,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詳情可見:

張抗抗:增程電動往事?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總之:

  • 從消費者與廠家的角度來說,油電皆可是插電混動的一個優點;
  • 從產業政策的角度來說,推廣純電動雖然難一些,但可以更好地促進充電樁的普及,更符合扶一馬送一程四兩撥千金的思路。

以上僅代表個人意見。若有不妥之處,請不吝賜教!


其實不止中國不被大力推崇,北美也沒有大力推崇,歐洲也沒有大力推崇。就混合動力汽車技術來講,日本的混動吊打全球,豐田,本田,日產哪一個都有自己的殺手鐧,豐田的THS自然不用說,混動領域捨我其誰,本田的i-MMD技術優勢在於發動機作為供電時,可以時刻保持在最佳工況,以節省燃油和提供電能,而在高速行駛時,電驅動效率逐漸降低,通過機械結構直接讓發動機負責動力輸出,發揮發動機高速巡航時的節能優勢。日產的e-power也是非常巧妙的設計,豐田的電機和發動機通過行星輪機械耦合到一起,e-power則是通過功率電子設備將發動機和電池電氣耦合到一起,效率更高效。反觀美系通用表示沒有什麼系統不是行星輪不能解決的,一個不夠,那就來兩個,結果整出了一個估計是史上最複雜的混合動力系統,硬體複雜,軟體的複雜程度會數量級的增加,維護起極度困難,通用基本算是放棄這個系統轉向純電動,福特的Power split 是豐田授權,硬體跟豐田基本上是一毛一樣的。純內燃機時代,遊戲還能好好打,大家技術相差不大,到了混動階段,日本選手個個帶掛,遊戲沒法打了,其他主機廠只有換副本,不在這裡玩了。

汽車行業現在處於大變革時期,電動化(確切的講應該是電氣化)和智能化是繞不開的坎,每個方向都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銀仍進去,而且還聽不到個響聲,汽車行業本身利潤本身就很透明很低,低到令讓互聯網和金融行業髮指。內燃機時代,主機廠可能只需要把RD集中在內燃機和變速箱,而現在呢,投在內燃機的變速箱錢還不能少,畢竟目前內燃機纔是現金牛。新四化是企業的未來,每個方向都得撒幣。同時對混動和純電技術大量投資會給公司財務帶來巨大壓力外,報表難看,董事會不開除你CEO開除誰,參見福特。而且最重要的還沒有豐田那樣的油電混動技術,最後既然都認為混動只是個過渡技術,給一個不放棄混動的理由。


說說我個人的淺見。

基本上,國家意志推行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汽車,目的不外乎幾個(排名不分先後):

1,汽車工業趕超,不甘於長時間做追隨者,要讓中國的汽車工業能夠創造更多價值,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提升全社會薪資水平。顯然,合資汽車公司已經讓國家相當失望。那麼現階段不分國企私企,只要你做新能源汽車就一視同仁給補貼,就能看出國家是真心希望把這個產業做起來。也請喫瓜羣眾不要冷嘲熱諷我們一邊說東亞的內卷化,說中國人活得累,工資低,而等國家開始佈局產業,努力花大力氣去培養一個支柱產業,希望讓國產汽車工業能創造更高價值,讓汽車產業的從業者能有更高收入,並且讓這個收入真正被中國人而不是合資企業的外國資本方所獲得的時候,就不要對培植產業初期出現的一些不合理或者不盡人意的地方冷言冷語了。

中國自己的汽車工業如果能真正做大做強,掌握定價權而不是淪為國外廠商的跟班,不論是國企還是私企,不論是整車廠還是零部件廠商,都可以給社會提供一大批高薪崗位。而這些高薪崗位一方面可以讓技術人員有更好的回報,讓整個社會產生「有知識,努力就可以有高收入」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這些高薪人羣的消費提升帶來的溢出效應,也會相應地利好相關的其它行業,對中國的產業升級也有幫助

2,能源安全。中國是煤多油少,而燃油汽車需要大量石油。每年中國通過印度洋、馬六甲海峽要進口大量石油,而這沿線都是它國武力地盤。哪天真要是和這些武力集團和背後的某頭號帝國鬧翻了,石油被禁運(從某頭號帝國近期的表現和言論來看,這很有可能)了,汽油飆升到20/30元每升甚至更高,都是完全可能的。更何況中國進口石油也不只是汽油柴油,還有石油工業,為大宗化工提供了乙烯、丙烯等基礎命脈物資。真被石油禁運,從國家安全形度,首先被砍掉的就是汽油產能,優先保障的一定是涉及到國計民生的石油化工生產和物流運輸用的柴油。與其到時候被卡脖子,還不如早做打算。石油儲備只能解一時之急,根本上來講還要從能源結構上來解決問題。中國發電、輸電行業可以說是世界領先,煤炭目前是發電的主力,儘管近年來基於氣候因素而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但無論如何,電網早就是中國安全可控的行業。

有人擔心如果汽車全部電動化給電網帶來難以承受的負擔。其實,截止到2019年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足4百萬。就算中國所有汽車都電動化,一共3億輛汽車,每輛車每年按照2萬公里里程計算,每年耗電量也才大約3000度電,總共也就不到1萬億度。而中國發電量已超過7萬億度,且增長速度可觀。所以這倒沒多少可擔心的。

此外,新能源汽車對電網的調峯能力,也可以幫助電網消納更多的風電和光伏發電,從而幫助中國的電力更清潔。

3,城市空氣質量。新能源汽車行駛過程中沒有任何排放,動力污染在發電端可以集中處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現在中國新建的火電廠,排放已經非常低。即使有污染,電廠也是建在遠離人口稠密的居民區,對人的影響更低。而燃油汽車就在市區到處排放,氮氧化物、PM2.5、二氧化硫等等,就算髮動機技術再先進,車載催化劑再出色,這些排放依然是不可避免的。嚴格如國六排放,每千米依然有30mg左右的氮氧化物和500mg左右的一氧化碳排放。一座城市按照300萬輛汽車,每車每年1萬公里計算,每年燃油汽車將至少給城市帶來3億升的氮氧化物、120億升的一氧化碳。

如果這座城市是1000萬人口,相當於一年內,因為燃油汽車的使用,平均每個人要分攤掉30升的氮氧化物,和1200升的一氧化碳

從上述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目的可以看出,國家層面是希望推動純電動汽車的。插混,只不過是過渡期給充電條件不太好,或者疑慮較深的人的一個選擇。至於不插電的混動,抱歉,請問它滿足上述三個目的的哪條?

此外,電動汽車還有一些小的優點,例如市區駕駛更友好。用好動能回收,使用經濟時速,都可以讓純電汽車更適應城市路況駕駛。再就是怠速和低速下,噪音極低。免除了換機油,在降低用車成本同時,也減少了機油生產和廢機油處理的污染。

以下為我從個人角度的觀點。

我已經訂購了比亞迪的宋Pro EV。曾經兩年前我考慮過插混,主要是基於當時純電車續航還難以滿足需求。但現在純電車續航普遍超過400公里,插混就變得非常雞肋了。我買純電而不是插混的重要原因是,一方面純電車的百公里能耗價格只有燃油車的五分之一以下,更重要的是純電車省去了機油機濾這些每幾千公里就要換的繁瑣的維護。而插混車依然需要換機油機濾等。所以後期用車成本其實並沒有低多少。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燃油車就像當年的機械硬碟,技術經典且可靠,價格低廉,基本上被國外廠商所壟斷(國產的長城硬碟在幾大國外廠商夾擊下,在夾縫中苟活,最後也沒活下去)。混動車就像是當年的混合硬碟,就是小容量SSD+機械盤的模式。而純電車就像現在的固態硬碟,推出初期價格貴,技術也沒機械盤那麼可靠。但隨著時間推移,SSD由於其優越的性能表現最終取得了勝利。

對於汽車而言,燃油發動機和變速箱裏那麼多機械組件,齒輪、氣缸、皮帶、軸承等,像極了機械硬碟裏的各種精密機械。而電動機和電池,則像SSD裏的晶元和主控,不需要那麼多機械組件,也少了很多維護成本和精力。

如果說插混車至少還有一塊電池,還可以使用儲存的市電作為動力,甚至有可能實現零燃油零排放,那麼所謂的不插電混動車,就只剩下省油一個優點。但這個優點,其實很有限。

對於市區通勤汽車百公里能耗:

燃油汽車油耗可能在7-8升,大概50元;

不插電混動,油耗可能降低到4-5升,大概30元;

插混,基本上得看車主充電頻率。可以基本上全純電(市區通勤一般里程不會太大),也可以基本上全用油。

純電動,電耗大約是13度,大概8元。

如果按照年2萬公里計,動力成本方面燃油車是1萬,不插電混動大概是6千,而純電只有一千多。

所以我,直接跳到純電了。我在武漢,目前也沒有對燃油車的任何限制。但是我還是購買了純電車。作為化學從業者,也是希望對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對武漢空氣的改善,盡一份綿薄之力吧。


我說的比較直白。。。

如果指的是非插電式混動的化,它的技術門檻太高了,不適合彎道超車,所以得不到推崇。。。

首先非插電式混動的能源還是燃油,因此省油的上限由動力總成決定,而目前熱效率的第一梯隊在豐田和本田(BSFC)。另外就是傳統領域核心供應商都為歐美日掌控,供應商體系支撐產業佈局,想從動力總成破局太難。

混動技術的實用化很難,尤其是成本控制,豐田第一代普銳斯、第二代普銳斯、第三代普銳斯都因為成本太高市場一般,終於在混動卡羅拉上實現破局,將成本控制到和燃油車接近的水平,才促進銷量大幅上漲。本田IMMD也有第一代第二代,可是第一代就默默無聞,得不到市場認可。

雖然混動有很多優勢,尤其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省油,但是不符合國家戰略,所以並沒有得到補貼。

相反,通過中國在新能源上的政策補貼,湧現出BYD這樣的優秀插電式混動,出現了寧德時代這樣的電池核心供應商,出現了精進電動這種優秀電機供應商,包括電控國內主機廠也都有了成熟的解決方案,中國汽車行業第一次在關鍵零部件上不受制於人。


要明白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理解

第一,國家為什麼要推新能源

中國在推新能源的力度上是前所未有的,難道是因為新能源真的環保嗎?是因為新能源屬於清潔能源嗎?

我想不是

何先生:為什麼說電動車淘汰內燃機是大勢所趨??

www.zhihu.com圖標

我國是一個石油匱乏國,同時也是一個石油進口大國。石油是一個國家經濟的命脈,汽車需要石油,軍艦飛機更需要石油。

一旦爆發衝突,失去石油將會任人擺布。

但我國是一個產煤大國,煤炭在我國大量用於發電。如果從整個能源生命週期來看,電動車也不環保,發電得過程以及後期電池都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

國家智庫難道不比我們懂這些?

他們顯然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新能源環保是偽命題,但是在能源安全面前都不重要。

混合動力就比較尷尬了,既需要汽油,也需要電池,而沒有內燃機的混合動力汽車會非常雞肋,續航里程非常有限。

所以何不一步到位,直接推純電動。

第二,我們需要成為汽車強國

汽車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目前國內的現狀是錢都給外資品牌給掙了。

80年代我們提出市場換技術,想通過這種手段來做大做強中國的汽車產業,但是很遺憾,30多年過去了,自主品牌並沒有在汽車市場分多少羹。

我們在內燃機車方面已經沒有機會國外品牌一決高下,也沒有機會成為汽車強國。

但是在如今新能源趨勢下,我們的汽車工業很有機會能夠實現汽車強國的夢想。

就混合動力而言,完全是日本企業的優勢,我們沒有機會。

純電動就不一樣了,我們能造出性能不錯的電機,電池技術的差距跟世界先進水平也不大,在純電動這條路上我們完全有機會成為世界汽車強國。

而且現在也差不多往這個方向在發展,我們是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產銷國,我們也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電池企業。

在電動汽車上,我們做的比內燃機汽車好多了。

所以,新能源汽車,我們直接推純電動,而不是絲毫沒有優勢的混合動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