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到过这个网站在知乎上做宣传,听说氛围和早年开放注册之前的知乎比较像,就注册了个号。但最近上去看了看发现推荐的文章都是16、17年的,回复的数量也都不多。


谢护士大大邀,好久没上奶牛关了。刚刚进去看了一下,感觉跟以前差不多,还是冷冷清清的,没什么区别。。。

当时奶牛关做得最火的一段时间里,我倒是对它青睐有加,毕竟号称是专业的游戏问答社区。可是一开始的时候我记得是邀请制的,我想进去灌水还没得灌。后来在知乎多答了几个题目之后,那边的人反而找过来邀请我了。哎,我知乎这边才刚认识几个新朋友,哪有换平台的道理。虽然那时候注册了,却也没回答过几个题目。

当时不论是被删回答,或是被抄袭,或是遇到小人,确实在知乎受气不少,很多时候都萌生要不退乎去奶牛关好了。但关键是奶牛关一直没做起来,去那里回答问题总感觉没几个人互动。而且虽然知乎有很多「小可爱」的问题,但各种各样的问题多了,有的时候经常能找到一些奇葩的角度去创造一些有趣的回答,渐渐的我也慢慢开始形成自己的回答风格。奶牛关感觉绝大多数问题都是游戏评测,专业倒是专业了,可游戏评测媒体那么多,你这吸引力就少了许多。

以核心向为卖点倒不是不行,但你既然做核心向了,必然受众群体就小,你就得想出一些引流的东西出来。要不就广开大门,多吸纳一些轻度玩家进来,然后再慢慢从中凝聚出核心用户,要不就得下点资本,花点费用去约一些优质稿件,转移核心玩家的目光。这其实也是跟游戏产业一样的,要不就做蓝海群体,要不就搞优质独占,一开始就售卖核心玩家的情怀又给不出什么东西,谁买账呢?


知乎现在至少在游戏区的内容也就三个问题,审核严、低质内容多、难以赚钱。

这三点奶牛关几乎都没有解决,至少我之前看的是这样。

敏感内容是没什么办法,而后两者其它一些网站是通过编辑来过滤优质内容,写篇文章给500-1000稿费,这样既保证质量也吸引作者。相比之下奶牛关基本上是用爱发电。

知乎的成功之处不在于现在把游戏区运营得有多好,而是在于首先它进入市场早,抢占了很多用户基础,其次它是综合社区,内容丰富。

奶牛关这样的小众的网站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只是热度很难超越知乎游戏区。


答非所问的说几句,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还是被这个产品惊艳到了。

就像打游戏「全收集」,我有豆瓣标记的习惯。好几年前我多次一厢情愿地给豆瓣后台提意见,把「游戏」作为一个和电影,书籍,音乐并列的文艺载体来运营。现在总算加上去了,

但我一直觉得豆瓣的游戏条目做的非常随意,很多手机游戏归类在「应用」中,稍微冷门一点的游戏连条目都没有,我都为豆瓣添砖加瓦了不少游戏条目。另一方面豆瓣怕树大招风吧,很多日本游戏还审核不通过。说实话,我好几次都有自己做一个游戏归档App的冲动。而奶牛关就显得非常专业了,完全满足了我标记 需求。除了玩法分类,甚至还有按照题材分类检索的功能。这和我多年前心里想的需求不谋而合。

再说问答社区。游戏社区还是不好做,你看知乎游戏领域大V,10w+粉丝的有几个,说明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游戏毕竟还是小众领域。奶牛关现在是邀请机制,圈子更封闭,当然问题和回答质量得到了一定保证。

如果这个产品想要活还是要多考虑一下商业模式,文艺和恰饭,这几乎是个矛盾的问题。豆瓣早已不是10几年前那个文艺app了,知乎广告也已经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奶牛关作为一个垂直细分领域游戏人的角落,希望不要步他们后尘。

好了,说了不少多好话,奶牛关的运营小哥哥可不可以给我一个邀请码呀^_^


我也有奶牛关账号,我身边玩游戏的朋友也有。

我觉得奶牛关的问题不是量少,而是没有形成自己的氛围。你看奇乐(之前的SteamCN),按量和NGA没法比,但奇乐有不错的讨论氛围,就好很多。

另外奶牛关确实更像媒体,缺乏实用性内容——攻略、信息汇总等等。这一点让他更难聚集人气。

奶牛关也有自己的优点,就是产品做的真是好。细节可能有不足,但功能让人能觉出来是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做到了以人为本,提供人性化的用户体验。这一点很难得很难得。


暂时还活著,但是拖了N年的app到现在也没上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