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是漢人自己作的。

漢朝的時候,一漢當五胡,是最基本的兵力配置。一直到三國時期,胡人都是逐鹿天下的諸侯們的炮灰而已。直到殺到了三國末期,中原人口十不存一,這才輪到胡人登場。

其實歷代都差不多,漢人王朝不自己作死,一般都沒胡人什麼事,在邊境打打秋風而已,一直等到漢人自己作死自己。


原因很多,比如胡漢人口消漲,比如晉室內爭等。但有一個原因很重要,就是組織結構的潰敗。

從戰國至兩漢,中原政權爭勝於四方蠻夷的一大優勢,就是逐漸深化的中央集權結構。這種組織形式可以聚集海量的人力資源與物資供應,進行由上至下的政令貫徹,執行標準化的軍事行動,其動員力與組織力遠勝部落化的蠻夷政權。

而從三國以降,中原社會的組織結構,越來越呈現宗族化、莊園化、分散化的特徵。集權組織形式隨之衰落。西漢時,朝令屠強宗如豬狗;東漢時,郡首以殺一二大族立威;由魏至晉,「罪不加著姓」,晉武帝甚至要廣封宗室諸王來抗衡世家的權力。

正是這種家族化的組織形態,在戰爭動員力上,落後於部落聚居形態的蠻族。往往「胡以同種為伍,一令群應」,而晉人一方則「宗姓各噫,散不知其所歸」。

中原各處之「乞活軍」,江北分散之流民帥,都是這種宗族化的分散組織結構的演繹。他們以族姓為單位,小規模爭鬥具有極強戰鬥力,而大規模征戰卻一盤散沙,無法與部落化的胡族軍事力量抗衡。


統治階層的醜惡人性的集體暴露,卻是廣大百姓的生靈塗炭,是漢人的近乎滅頂之災。賈南風的罪惡勾當,引發司馬八王的互相殘殺。可這些又追溯到司馬炎的神奇操作:立了個白痴太子。可繼續往上追溯,司馬篡魏,曹氏代漢…… 真正的根本原因恐怕只有天知道。五胡亂華時多少女性漢人被姦淫被當做雙腳羊被吃掉!是漢人豬狗不如的時代,據說北方的漢人最低時期只有200萬,(這肯定不是很準確,但也不會差太多)。都不忍去細想。(雖說那個時代沒有民族這個概念,但血緣上應該都是現代人的祖先。)五胡亂華,漢人壓制胡人,胡人殺漢人,恐怖的「滅胡令」,根本原因,是文明的滯後,還是是文化的缺陷?誰能告訴我?這是直到今天都需要去反思的!


謝邀;這個題目很大,只能說說我自己的想法,五胡亂華只是世界性的北方蠻族入侵的一部分,如果光從中國史來看,似乎是漢族統治集團的腐朽和內訌造成的,三國混戰、司馬氏內戰等等,給人一種偶然發生可以避免的印象,本題下的很多答案就是這種觀點,但從世界史來看,其實是必然的,是農耕文明和游牧社會(我不認為游牧是一種文明)互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符合邏輯的結果,在那個時代遭受入侵的不光有東亞,西端的羅馬、中間的波斯印度都被入侵了,也就是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整個文明地帶都淪陷了,雖然具體程度不一樣,所以這是一股不可逆的時代潮流,區別只在於如果你不那麼墮落,那被搞的可能輕一點,(而中國就是那個被搞得最輕的,沒死。)把一個大歷史歸結為幾個統治者的的荒淫無道,是傳統儒家最擅長的,也是傳統儒家那種千年不變的思維體系唯一能得出的結論,這就像把晚清的落後挨打總結為幾個滿清統治者冥頑不靈一樣,而絲毫不考慮滿清一朝帝後的整體素質和責任心和道德感已經高於中外歷史的大多數王朝了,包括當時歐洲很多王朝(多說一句,很多人不理解建州為何能以區區數萬之兵滅明建清,簡單,八旗勛貴們是當時中國唯一真正信奉和·堅持儒家正統價值觀的軍事集團,是最政治正確的,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所以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你換蒙古試試,漠南漠北漠西加一塊也不行,南明再爛也能抗住),所以與統治者個體關係不大,時也運也,滿清的挨打,反映的是中國文明的落後,更是西方文明對中國文明的碾壓,五胡亂華也是如此,司馬氏有罪不假,但換了曹家加武則天也一樣,從東到西的文明世界都一樣,,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問題積重難返,原有社會秩序道德秩序解體,上層腐敗,下層貧困,階層固化,都預示著周期到了,大亂將生,不破不立,重新打造新的秩序格局,於是就是階級衝突(黃巾大起義),統治集團內戰(三國、八王,三家歸晉只是中場休息)等等等等,不多說歷史課本上都有,但光這樣就五胡亂華了?,當然不是,如果五胡自身不行,亂華也不可能發生,中國將按照自己的方向走下去,但是,以五胡為代表的游牧人很強大,歐亞大陸北部的游牧社會經過1000年的發展,不論是人口數量、軍事技術、社會組織、意識形態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到了發生質變的臨界點,在這個凜冬將至的關鍵節點上,整個文明世界遭受衝擊甚至征服已經是大概率事件了,就等一個機會而已。總之五胡亂華的發生不光是漢文明自身出了問題,更是游牧社會力量大發展的結果,那種認為司馬氏清正廉明就能避免的觀點我認為是片面的,反映的是對外部世界的一種輕視,說的好像只要我們自己不出問題誰也不能把我們怎麼樣,真不是這樣。


不專業純屬個人想法

首先 胡五亂華的隱患在三國時期就存在了。那時候為了打仗。三家都會去用外族的人打仗

然後應該是八王之亂吧 徹底耗盡了晉朝國力 重點是這幫孫子一個個只顧自己絲毫不管國家興亡

還有什麼大概就是enmmmm命吧


和當前歐洲難民問題相類似。


根本原因在於力量的此消彼長。

東漢以來的外族政權與其他的割據政權一樣,都是軍閥割據勢力,在這一點上其實是共通的,之所以劉淵這樣的少數民族領袖會以漢為名義割據,說明其在目的與作風上上與漢族軍閥別無二致。

當漢族軍閥的戰爭摧毀了西晉的基礎國力,少數民族政權作為新的一批割據勢力得以崛起。

五胡亂華的隱患在東漢末期就已經非常嚴重了,由於公元元年到公元600年以來地球氣候進入小冰期,這個時期北方民族內遷的現象非常普遍,而東漢衰落以來,外族勢力與地方軍閥便都已成為了西北與北部嚴重的邊疆隱患。

但問題在於,由於歷史的機緣巧合,五胡亂華並未在東漢末期與三國時期發生,雖然實際上東漢與三國時期的胡人勢力也一度非常強勢。

東漢末期羌亂頻頻發生與檀石槐短暫統一鮮卑後對漢朝的侵略都是東漢末期的重要外患。

不過即使如此,漢王朝末期的實力仍然可以控制好自己的邊疆問題。無論是漢桓帝時期的羌族起義還是漢靈帝時期的東羌作亂,基本上都得到了平定,雖然多次敗於鮮卑,但檀石槐死後鮮卑各部再次分裂,南匈奴也基本上可以被控制。

所以東漢末期雖然邊疆問題日益突出,但還是能夠保證不被外部力量徹底衝擊。

從這裡可以看到,東漢以來外族內遷與外族入侵現象已經非常嚴重了,在軍事實力上也足夠對漢軍形成局部優勢,但無論是鮮卑、匈奴、羌族,幾乎都沒有形成一個非常長時間統一的政權,所以漢王朝還能夠應對。

東漢天下大亂之後,西北與北方的少數民族也作為一方勢力參與到了亂世爭霸當中。

羌族與西涼軍閥關係密切,烏桓與袁紹政權聯合,南匈奴也一度作為獨立的勢力參與到亂世戰爭當中,北方的鮮卑在軻比能時期再度統一併與曹魏進行戰爭。

曹魏時期開始大力整頓民族問題,在政治手段上支持民族內遷,比如曹操扶持南匈奴右賢王政權而後實行匈奴五部內遷政策,形成了「并州胡」等靠近統治核心區但完全被掌控的外族群體。

另外曹魏在軍事手段上也有效穩定了北方局面,比如曹操北上討伐袁氏殘餘時消滅了與袁氏同盟的烏桓。當曹魏穩定黃河流域後,鮮卑也再次出現了統一,於是在218到235年曹魏對鮮卑一直處於戰爭狀態,直到軻比能被刺殺之後鮮卑再次瓦解。

從曹魏時期的西北與北方的軍政活動也能看出這個時期的「胡人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但在正確的軍政手段的運用下,並未出現局勢完全無法掌控的局面。

.但問題在西晉時期最終爆發,由於司馬家族依靠大量士族勢力奪取曹魏政權,從曹操到曹睿以來的壓制士族政策傾向徹底破產,造成了王朝的內部分裂,同時徹底衝擊了原有秩序。

西晉時期對地方政策徹底失控,為了壓制地方士族,於是乎司馬炎除了保守執政之外,大量分封子弟,後來便發生了八王之亂,其中299年到306年的動亂徹底摧毀了西晉的國力。

八王之亂導致西晉的實力大幅削弱,使得曹魏時期尚能穩定的民族問題徹底惡化。

八王之亂剛剛落下帷幕,劉伯根與王彌等叛民起義領袖便已成為大患,晉懷帝永嘉二便發生了王彌對洛陽的進犯。

由於八王之亂與北方鮮卑的入侵,原先的內附匈奴也已大量參與到亂世當中。公元304年劉淵依靠左部帥的兵馬與在匈奴人當中的威望稱帝建立前趙政權(當時國號為漢),其麾下還有石勒這樣的日後後趙皇帝,同年西部的氐族首領李雄佔據成都並建立成漢。

隨著王彌投靠劉淵,以劉淵為首的外族政權徹底崛起,而西晉的國力已經大幅衰弱。

西部的羌族與氐族,山西與河北等地的匈奴與羯族,乃至更北方的鮮卑,都湧現了強勢的根據力量。

310年劉淵死後其子劉聰奪權即位,311年前趙大軍攻入洛陽。

此後司馬鄴在長安稱帝後憑藉涼州豪族的支持勉強在關中維持,最終也在316年被攻滅,中原地區被外族政權所佔據。


有人說根源是西漢,東漢到三國是延續,到西晉徹底爆發,司馬家的內鬥禍害華夏

我覺得很正確。三國百年亂戰導致漢族人口銳減,西晉統一時人口才1400w,軍隊更少,結果司馬家又有十幾年的內鬥,導致軍隊和人民進一步減少,從而引發了五胡亂華


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的一張圖,個人認為是最根本的原因(不可抗力)之一。

溫度降低,草場被破壞導致游牧民族南下討生活,漢人政權如果不是統一王朝且武力爆表,通常都會很難受。


賈南風是個超級大坑貨,當然司馬炎本身就夠坑的了,司馬衷更是難得,這三人湊在一起,導演了五胡亂華的慘劇,司馬昭是真不如讓司馬攸上位了,司馬炎這個人怎麼說,非得維護司馬衷太子之位,不過賈南風他爹好像當初是殺害高貴鄉公的兇手之一,呵呵,風水輪流轉


根本原因還是司馬炎沒能建立起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的王朝!一是導致內亂髮生,二是外族趁虛而入!縱觀歷史,當中央王朝衰弱時,必然導致外族入侵!比如,唐朝安史之亂,宋朝金兵入侵,明末女真入侵,清末八國聯軍侵華!


漢族自東漢末年以來的長期混戰導致自身實力大大削弱


掌控權利的世家集體墮落!

九品中正制的無恥機制!

司馬家的神奇基因!


中原的墮落到了極點。參考施展的《樞紐》


北方人口過多,游牧民族大量南下衝擊農耕民族!沒有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也會發生,可能會晚一點!東漢羌亂時已經有苗頭了!五胡亂華同時代蠻族對羅馬帝國的衝擊!之後維京衝擊北歐!中國北方民族歷史上其他時代不斷南侵等等歷史事件,蠻族人口過多都占很大因素!帝國強盛時能抵抗,衰落時被衝垮!古代戰爭中野蠻(尤其是游牧民族)戰勝文明是很常見的!


我覺得五胡亂華根本原因在內鬥;朝廷分文武兩班各占勢力,互相敵對造成意見難以調和。當皇帝在下達詔書時需要斟酌厲害關係,平衡文武兩班大臣的矛盾,如果這個皇帝軟弱的話決策肯定就是文班或武將一方勢力所出的。文班不帶兵搞行政可以,但無兵權的文班肯定低武將一頭,朝廷政變歷來都是武將成功多數(文班待不下去或改朝換代就換老闆而已,對性命威脅較小)。五胡亂華很重要一點,在當時的朝廷內部文班武將對胡人缺乏正確的認識,自來漢人多自傲瞧不起蠻夷之邦(大意了)。古代好像除了武將大都沒有國家意識,不管誰來統治只要有工作有飯吃就為誰效力。


首先沒有「五胡亂華」,其次純粹漢人自己作,最後可以看看石勒的發跡史。


沒錢。


不跟八國聯軍一樣嘛!內部弱了,自然會遭到外部的侵襲!


1.長年累月的內戰。

2.羌族之類的少數民族沒有漢化。

3.羯族等外來人種沒有像中國再早一點時的民族政策一樣滅絕掉(當時中國政權弱,可能也已經沒有這個實力了),而是當作僱傭兵使用,埋下了禍根。


一開始的心態是天下當有德者居之,後來被帶偏了。


西晉內亂,權臣皇族自己殺得七零八落,五胡亂華,華亂五胡,這幾百年對於漢族和各個游牧民族都是沉重的災難


兩方面吧,一方面是因為人口劇減 北方經常出現百里無人的景象 無論從可動員的兵力和城鄉百姓基數上都給了五胡亂華空間

二方面,門閥時代粉墨登場的門閥其實有點類似於寡頭政治 帶來的明顯結果就是互相掣肘 執行力弱 對百姓的壓榨更上一層樓 上層門閥即缺少對國家負責的態度 又缺少對百姓的道德底線 內部矛盾的激化也給五胡帶了的機會

其實五胡戰鬥力和動員力 甚至主觀意向都不特彆強烈 與後期蒙元和滿清都無法相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