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記》上看,秦王十七年滅韓前後,主要是在同趙國作戰:

「十一年,王翦、桓齮、楊端和攻鄴,取九城。王翦攻閼與、橑楊,皆並為一軍。翦將十八日,軍歸斗食以下,什推二人從軍。取鄴安陽,桓齮將。」

「十三年,桓齮攻趙平陽,殺趙將扈輒,斬首十萬。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見東方。十月,桓齮攻趙。十四年,攻趙軍於平陽,取宜安,破之,殺其將軍。桓齮定平陽、武城。韓非使秦,秦用李斯謀,留非,非死雲陽。韓王請為臣。」

「十五年,大興兵,一軍至鄴,一軍至太原,取狼孟。地動。十六年九月,發卒受地韓南陽假守騰。初令男子書年。魏獻地於秦。秦置麗邑。」

「十八年,大興兵攻趙,王翦將上地,下井陘,端和將河內,羌瘣伐趙,端和圍邯鄲城。」

至於韓國的滅亡,《史記》里用了二十五個字:「十七年,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

從地理位置看,潁川大抵在現今河南中部,鄭州以南,洛陽以東,許昌西北,而在秦王十三年,秦軍破平陽宜安,平陽在現河北南端,邯鄲以南,之於鄭州則在其東北,宜安在河北藁城西南,石家莊附近,之於鄭州亦在北方。十五年大興兵至鄴地,在河北安陽一帶,鄭州以北,唯太原在鄭州西北,但從關中算起的話,也不能說相近。由此看來,應該是秦國滅趙過程中,戰線推進乃至越過殘韓地方,時機成熟順手吞併了韓國,而不一定是預先計劃好了要首先就近消滅韓國。

當然,菜是原罪。


呃,我可以理直氣壯的說,以上答案都不對嗎?

知乎名言,先問是不是。先滅韓國?巴國遺民哭暈在廁所好吧……還有被滅國的周天子,到哪兒說理去?

建議樓主把問題加上限制條件,嬴政執政期間的統一戰爭。

實際上秦國首先準備滅趙國的。公元前236年,秦乘趙燕pk國內空虛之際,分兵兩路大舉攻趙,標準的滅國配置好吧,韓國完全沒在目標範圍內。可惜秦軍不給力,三年五載愣是沒搞定,估計有緩解內部壓力的需要,轉攻韓國,又打了一年,於公元前230年把韓國做掉的。隔了一年再出兵滅的趙。

所以,正確答案不是韓國弱雞(而且並不比趙國近,趙國的上黨,秦軍可熟了,紙上談兵的典故出處啊),而是趙國居然抗下了秦的第一波滅國攻勢,不然樓主的問題就應該是「為什麼先滅趙」了!

補充:反對韓國近的說法。

說韓近一些的,請先看看地圖。注意不是平面圖,要看地形圖。或者回想一下長平之戰是秦軍跟誰打的。

反對韓國很弱的說法。真正的7雄弱雞,燕國站在一旁笑而不語。


地理因素,畢竟唇亡齒寒假道滅虢是晉國的專利,三晉進行了知識產權保護。齊楚燕韓趙魏秦

這是我的歷史所學所謂戰國七雄三家分晉,其實魏國是有三塊大地盤的。一般歷史圖冊給兩個就燒高香了,好在大梁在東。


遠交近攻戰略不先滅韓國滅誰?其實要說,拿下魏國的河西之地要更早,但是魏國大呀,跑到東面去了。韓國沒有別的地方可跑,那就沒辦法了。
因為又弱又近啊。
因為距離近並且有強大的先進軍械加工能力,並且韓國在六國中的實力為較弱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