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荀彧之死目前有两种说法

1曹操送空食盒(自采 &)后服毒自杀而死

2抑郁而死


假设荀彧是被曹操简介杀死的:

(当时曹操要称帝,荀彧反对,曹操很不开心)

曹操之所以要杀掉荀彧,原因有很多,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荀家是东汉末年的世家大族,曹操杀掉他也是免除后患,让曹丕废汉献帝变得更容易,如果不处死,很可能给以后曹家的天下造成祸患,就像曹操杀掉杨修差不多


再补充一点:

至于题主说的「统统处死了事」,我比较同意,说清楚一点,他其实和刘备一样——对对他自己有利的人,不管什么身份,是降将还是一开始就跟著他的,都是很仁慈的,但如果是影响他们统一全国的,恐怕只有处死了。


处死这个词还是太不准确了,目前荀彧之死还可以算个疑案。

当然荀彧之死是受曹操直接影响。

曹操是不是非得荀彧死?当然不是。

曹操希望荀彧活著为自己站台。

但荀彧完全不愿意在晋爵魏公的事情上妥协。而且虽然史书里只有寥寥几笔,但这么大的事情,双方肯定多次确认过对方的态度。结果是双方都不肯退让。

荀彧在曹操集团的影响力太大了,除了曹操自己那些弟兄们,大部分都和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荀彧如果想要搞事情,不要太简单。跑到军营里说事出紧急,丞相派我来传达命令甚至接管军队,即使曹姓宗室掌握的部队也有很高的成功率。文官集团的影响力就更不用说了,他自己就是实质上的丞相(如果说曹操是实际上的天子的话)。

这样的人当然不能再留在中枢,必须调走不在让他掌握权力。于是荀彧就到了寿春。

曹操的想法应有以下几种。

1.逼迫荀彧就范,支持自己加封魏公乃至后续僭越的一系列举动。

2.希望打完仗,能够和荀彧再聊一聊,看事情有没有可以达成妥协的机会。

3.希望荀彧可以「识时务」,自杀。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逼死荀彧。

当然具体曹操是什么想法已经很难有一个定论。但是荀彧的想法是很确定的。

根据三国志的说法荀彧把自己和曹操的信件都烧毁了。把这些东西带走上路,应该可以表明荀彧的心迹。没想著再活著回来。


曹操只是害死了荀彧,用很隐蔽的手法,处死是崔琰那种。

而且曹操并不是必须处死荀彧,他需要处死,但其实也有别的办法解决。曹操在这件事上又一次展现了他缺乏必要的耐心的特点,给自己挖了火坑(日后的耿纪韦晃谋反就是典型。)


先说结论,因为他代表了朝廷内一大批反对曹操以魏代汉的势力,所以必须出手。

虽然曹操没有在死前直接当皇帝,但是铺垫工作他是全部做完了的。曹操当时已经60多了,以古人寿命也就活到那个时候。所以他非常迫切需要把自己多年以汉臣打下家业,变现成自己家业。进魏王设公国就是最关键一步。

回想袁绍死后,袁家势力迅速灰灰湮灭,家族被灭的悲惨情景,他感到巨大恐惧感。其实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势力依旧是远远强过曹操的,但是袁绍命短啊,没有两年就死了。所以曹操趁机迅速(大概8年时间),占领冀州,青州,幽州(一部分被游牧民族占领),并州(2/3被羌胡占领)。等袁绍原来地盘。

现在回顾曹操死前北方割据状态,其实还是很乱。泰山附近青徐的臧霸是一大割据势力,表面维持和平,实际独立状态。公孙渊割据辽东,乌桓和鲜卑在幽州附近打转。关中和凉州那块更乱,马超和韩遂险些搞死他自己。还有羌族时不时作乱。南面是孙权,西面是刘备,东南西北都是外部敌人。内部还有好多拥戴汉室势力和不服管理豪族。。这些敌人虽然单独拎出来打都不如他,但是一旦他自己死去,那些高门豪族联合汉帝一起反对曹丕,许都公司有可能就内漰了。所以死前他要杀掉所有反对他完成公司过户的人,必须为曹丕清除障碍,让诸曹和夏侯子孙变成真正意义公司老板和股东。让公司改姓魏,老刘家必须下课。


我想起电影《魔鬼代言人》的台词:

上帝立下了相反的规则,让你看到了,却不准碰,碰到了,不准吃,吃到了,又不准你吞下去。

这可能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的最终写照。

曹操如果没有治国安邦的宏愿是走不到那个位置的。

但是到了赤壁以后,统一短期内无望了,至少曹操活著是不可能了。

那这个时候就该想点实际的了,就算他不想,手下的人也会想。

好比光武帝一开始不愿称帝,但同时期称帝的人不少,且更始帝那里已经决裂了,跟著你的这帮人到底图什么你不明白么?

所以曹操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对朝中忠于汉的大臣进行了清理。

我们当然可以说他是想篡位了,但北方的局面本来就是曹操打下来的。

他肯定不会忘了张陈反叛,也不会忘了身边多少人与袁绍互通书信,更不会忘了衣带诏。

不打好基础,基业怎么留给后人?

而此时多年老友荀彧显得无比尴尬。

当初迎天子,荀彧尽了大臣本分,曹操得了实惠。

如今今非昔比,两人终于走到对立,双方都有不可动摇的理由。

事实上这个结果再正常不过了,如同西汉皇帝喜欢逼迫大臣自杀,不忍杀你,或是不便杀你,就逼著你自杀。

相比其他不肯站曹家的,荀彧不过死的体面一点而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