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具体指死亡后的虚无,现在想想觉得会很孤独很可怕


谢邀

死亡以后并不是虚无,死亡以后,中阴身还会根据业力去寻找新的受生环境,最后产生新的身体,有湿生、卵生、胎生、化生四种。所以,不用恐惧死亡,死亡只是一个转换形体重新开始的过渡阶段。要害怕的应该是导致中阴身投胎的那股业力,是由今生所造善恶业来牵引的,所以这一生要老实做人,无愧我心,持戒行善,自己一个人也要恭慎保持,这样临终就会去个好地方。如果能够学佛就更好了,学佛念佛,临终也可以念佛,蒙佛接引,往生净土,脱离轮回之苦。


我想你想问的是如何解决死亡后自身不复存在的问题。如果是这样我有一点心得。

死亡之后的结果无非有两个:意识不灭,意识永久消失。

如果意识不灭那样焦虑会消除很多,但是有一个结果是可能会有轮回存在。那么「下一世」的你还是你,但是一般来说没有之前的记忆。但是好过灰飞烟灭。

如果意识永久消失那无疑是会让人很难过的。那你要做的就是不要想就好了,因为不管你怎么做那一天都会来到。这也是没办法的,那你不如不去想。当然有时候自己越不想去想,反而会想得越厉害。这其实是方法问题。这里我提供自己知道的方法。其实人体有的地方像一台电脑一样,有些功能早已在那里,针对「不想」这件事。其实只要你先十分清楚生死无法左右,然后简单的不想就行了,要点就是不要刻意考虑,越不刻意效果越好。做这个行为只需要轻轻地一下,不想然后就可以了。

展望

意识太过特殊

意识这个东西本身就显得跟血肉实体不在一个层次。有人说它是智慧生物高度进化后的产物。但我总觉得它没有那么简单。它至少也要和光和声音这种东西在一个层次。你觉得这样的东西会轻易消失吗?

世界绝对有很多形而上的存在并且是层层包裹的

我也无法说为什么,但对于这点我是100%肯定的。你想想物质层面之外有超越物质的存在,而这种存在之外还有其他存在,以此类推。那意识,即使会灭亡,那既然存在超越人类的一层一层的存在。那人的意识对于他们很可能也像自然材料对于我们一样,容易操控。也就是说会有某些存在可以左右我们视之为最根本的东西。那么我们意识不灭也完全有可能的或者本来不灭就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


这是庄子的哲学,东晋士大夫的生活理念,也是古希腊人的智慧。

也是陶渊明的追求。桃花源记。

世间没有神仙。

神仙的想法,是抑郁症患者的错解,幻觉。

放弃成仙的泡沫,做一个快乐的小猪。

试图成仙,本就是精神分裂患者的病症。

神仙,是你的内心灵魂深处理想的投射,

放弃成仙吧,做一个快乐的小猪。

小猪的快乐,源于他对生活的执著。学著放弃仪式感来看待生活,学著忽略理想的意义而看待吃喝拉撒

小猪的快乐,源于他对生活的执著。学著放弃仪式感来看待生活,学著忽略理想的意义而看待吃喝拉撒

爵士猫4 小时前

我们来探讨一下你内心世界。仪式感,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这几个符号的背后,就是你的潜意识,十分关注他人对你的评价,你希望自己的世界就是他人世界的内容。我多次表达过,现代社会割裂与忽略了人的灵魂的存在。有的人,他的灵魂是阴性的,基本上是没有的,只要有吃喝拉撒,他就很快乐,如同一个快乐的小猪。有的人,他的灵魂是阳性的,就如同你,你的灵魂光有吃喝拉撒,是不快乐的。你的灵魂,是阳光照耀的地方,你不希望阳光下的阴影。阳光下的阴影,你就感到不愉快,你内心十分厌恶阴影。这就是说你内心的光明与阴影的征战十分剧烈,你是很容易受伤害的。

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灵魂是阴性的不好吗?快乐的小猪不好吗?我们要学著从其他角度看待生命。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灵魂是阴性的,他们不也活的很快乐吗?

学著放弃仪式感来看待生活,学著忽略理想的意义而看待吃喝拉撒,这个菜味道好,这个汤很养生,这种牌子的饮料是很爽的,慢慢的,生活的意义不就有了吗!小猪的快乐,源于他对生活的执著。

你就属于这里,属于你的世界!你的世界,你说呢算

死亡不会带来解脱,因为你的世界,你还没有画好画完。

你的人生世界,只有你一人可以来构成美妙的图画。

人不存于在世间了,美妙的图画不就消亡了吗?画吧,还是继续画下去。

生命的意义需要存在,才可以思考。长命百岁,不好吗?

生命体没有了,就没有答案了。活著,才能回答生命是否真的不好玩!

对生命更加敬畏起来。不要被他人视为懦夫,被人议论纷纷!

承受这个世界带的痛苦 因为命运从来就不公 因为你无论富裕还是贫穷都必须承受痛苦。说的多好呀。

人生是一场戏,你的戏剧是否精彩由你自己演绎。

演戏就是人生的意义。

置身黑暗深渊里,但是画个火柴,就不有亮光了。多微笑。

坚强点。置身黑暗深渊里,但是画个火柴,就不有亮光了。多微笑。

有种心累是不想坚持了,不想坚持活下去。但是,还要坚持下去!

心累了,就到外面走走!随意走走,不带任何目的!

估计你前世就是一个著名的作家,充满许多理想色彩。人都是由理想与现实的感觉编制的生命体。 理想的色彩很美,现实的色彩是灰色。但是这一切都是人类的神经体系,在你的脑中构图出来的,就如同电脑的二维的电路板、CPU、显示器、互联网,把10101010的数字编码,构造出三维的美妙电影。 电影很美妙,但电影的基础就是丑陋的电路板、CPU、显示器、互联网。 你既要爱理想的色彩,又要容纳丑陋的现实。这才是真实的生命。

人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人的情绪感知与灵命的舒适度。

人作为一个生命体,只要情绪感知、灵命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可以获得满足与舒适,那他就会感觉幸福。

关键是每个人的情绪感知、灵命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无法衡量与比较。

一个流浪的行者,可以感觉到是很幸福。

一个国王,可以感觉活的很痛苦,非要做一个平民,比如哈姆雷特,英国乔治六世国王。

一个亿万富豪感觉活在地狱中,比如。。。就是如此。

一个人的幸福感是人类诞生以来就追求的东西。但是,每个人的途径真是千差万别!

我一直在关注人的情绪与灵命问题。我刚刚读了一篇文章,有关易经与八字的,他也是关于灵命的。https://zhuanlan.zhihu.com/p/31460081每天打坐练太极的博士,每年只工作三个月的修行者

作者:阿呜丫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181996/answer/266971523

阿呜丫丫

阶段一:罩子的产生

无法排遣的负面情绪,不知道该怎么排解的负面情绪,一直闷在心里。但天天这么闷闷的闷闷的,就像是人长期呆在潮湿的屋子里,鼻子里是挥散不去的霉气,抬眼是长满霉斑的墙壁,简直不想活!

就算是一棵草,它也想要晒太阳啊可是那团郁闷之气弥漫在心里,怎么开心地起来!

有了!给它加了个罩子吧,这样就感觉不到了。

就是这个罩子密封性不好,偶尔会或主动漏气,或被动被掀开一条缝隙。于是负面情绪就会以井喷的方式爆发出来,嘭!再盖上

阶段二:罩子的扩大

负面情绪并不是一团死气,它是活的。通过外界的滋养,不断成长,不断扩散,不断膨胀。它开始影响身体的其他器官和感官

但是有什么问题是罩子解决不了的呢,如果罩子不够大,那就换个大罩子 怀疑自己,盖上否定自己,盖上厌恶自己,盖上但是天天背著那么个大罩子,很累开始容易疲倦

开始嗜睡

开始脑子转不动

阶段三:太阳花形状的罩子

再次意识到这样的日子真不是人过的,人怎么可以长期否定自己还能活下去呢!

那么失败,那么糟糕,那么乱七八糟不不不,那肯定不是我,我不是那样的。对了太阳花的花生多么好啊,生活在温室里,没有经历过这一切痛苦,每天开开心心的,无忧无虑的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我就是一朵太阳花!

阶段四:罩子要加固!

于是开始了太阳花的人生。

但是,妈蛋,老子明明是狗尾巴草啊,或者蒲公英,或者蝴蝶花,或者就是一棵树!哪里有太阳花那七朵花瓣,也结不了瓜子啊!于是总会有如下交谈:

A:你家的温室的玻璃面板上的花纹是洛可可风还是巴洛克啊? 我:嗯……是洛可克

A:洛可克?你说的是洛可可吧?我:啊,是的,洛可可洛可可,呵呵呵呵A:呵呵呵呵

B:我跟你说哦,前两天我见到了一朵野生的蔷薇,她居然问我怎么把根茎扎地更深才能更好的生长!

我:噢,真的吗?那怎么才能把根茎扎地更深呢?

B:哎呀,我们根本不需要知道这些。她们这些野生花啊,就是跟我们不一样呢,还要学习什么生存的技能,哪里像我们这些家养的呢,她们呀,再怎么打扮,还是脱不了那身泥土味,俗!

我: 是呀,呵呵呵呵

好累啊

盖子松动情绪爆发嘭!盖上

阶段五:罩子再次加固!

太阳花的花生并不简单

一来,要假装成太阳花,要随时注意花设不能崩。

1.花朵得是那个形状的,不能是那个形状2.太阳是在那个方向,要记住随时跟著转转转3.自己是温室里的4. 瓜子......1.2.3.4.....再背一遍1.2.3.4......

二来,我本来是个狗尾巴草啊,或者蒲公英,或者蝴蝶花,或者就是一棵树。天然地本能地压也压不住地就是想长成狗尾草,或者蒲公英,或者蝴蝶花,或者一棵树的形状。但是我是棵太阳花啊,怎么能那样呢,不可以!

总而言之,好累!

情绪爆发嘭!盖上!

阶段六:罩子让我无法呼吸

胸闷嗜睡反应迟钝

怎么一切都这么乱七八糟的,不喜欢自己,太阳花的花生不是这样的!肯定是因为自己还不是一朵好的合格的太阳花,加油!努力!

更加累

更加胸闷更加嗜睡反应迟钝,怀疑脑子里有浆糊

爵士猫1 分钟前

好文笔,不能放弃了,写下去,太阳花不就开放了!

我们的生命轨迹,虽然受大环境的影响很大,但最终还是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生命状态,因为每个人都有内在和外在的精神挑战。其实,每一个小孩出生的时候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人身体当中都有一种力量在推动著我们不断地往前走。理解这种力量对于把握自己的人生是很重要的,也算是儒家所说的」知命」的一部分吧。

师兄把易经与八字说的那么神奇,我只能笑而不答。嘿嘿。

不过师兄的这段话,确实比较深刻。【每一个小孩出生的时候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人身体当中都有一种力量在推动著我们不断地往前走。】我理解为每个生命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灵命。4万年前智人取代尼安特人,就因为智人懂得了关怀自己的生命体的灵命,而这个灵命体是与整个世界的其他生物的灵命体相通的,有此组成了整个宇宙与世界的生命体的灵命。智人4万年前的岩画,现代人开来,同样感知到生命灵命的活跃以及给人深深的震感,有的岩画不逊色于现代画家毕加索 、梵高的作品。因为生命的灵命是永恒的,没有时空的限制,也是存在于多维世界的。所以佛学的修行人,才会体会到三十三天那个超然而奇特的世界。

师兄要以为易经与八字的那么神奇,只是他是古人也感觉到了生命的灵命的无所不在罢了。易经与八字其实肤浅得很,他的解答只是后人加上了自己的理论罢了。

我只是认为现代科学与理性,已经严重的忽略了人的精神与情感问题,导致社会发展越现代化,人的精神与情感问题越多,特别是现代的年青一代,他们的人的精神与情感问题被社会严重的忽视了,所以才会有一系列的问题与悲剧发生。

在100年前,比如西方社会由教会照顾与关心年轻人的精神与情感问题。中国社会基本的伦理秩序,比如仁义礼智信,是被社会真实的在遵守。但是现代化社会,这些统统被破坏了。现代社会教导每个人,独立的解决自己的精神与情感问题,但是社会的秩序与伦理关系近100年来,动荡不安。所以,年轻人感到十分混乱与不安全,大量的人的精神与情感问题就随之产生了。

我认为对你将来的认知科学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认识到社会本体论这个领域的意义。

你刚才问到在英美哲学中是否有这样一种趋势,无论如何,我想在一种意义上说是这样的。我认为我们已经从以语言哲学为研究中心转移到以心智哲学为研究中心。

发生这种转向的原因有很多。原因之一是,在语言哲学中正在发生许多激动人心的事情,而当我们对大脑如何工作有更多的发现,以及当我们对语言和意识的诸多问题做了透彻的研究时,在心智哲学中也有大量激动人心的事情正在发生,心智哲学已经转移到了前台。

我认为,我们业已从语言转到心智最简明的原因就是,语言的最重要的性质是基于心智的,因此,意义和意向性是先于语言的心智能力,在我们能够阐明语言的性质之前,我们必须将先于语言的心智能力搞清楚。语言依赖于心智,甚于心智依赖于语言。

【修行人解答 佛学的2500年的发展 核心就是心识理论的发展 心法心所法 部派佛教到般若学中观学唯识学的发展 直到商羯罗的不二论的发展 以及佛学后期融入印度教的发展 都是东方社会对于心识、意识、心智、灵魂的探讨 东方的业力说轮回说已经有了5000年的历史 东方社会的禅修的智慧与成果,远超就西方社会今天认知神经科学的成就。】

塞尔:是的。有一个有趣的历史事实:认知科学与心理学是分别发展的。

在认知科学中,心理学仅仅是一个分支学科,当然在理论上你也可以认为认知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但却是主要的分支学科。

认知科学为何从心理学中分离出来呢?历史的原因与美国传统的心理行为主义有关。认知科学的许多奠基人想从行为主义的假设中摆脱出来,这个假设就是,所有心理学的研究都可以按照刺激一反应的方式来进行。我们想要研究刺激引起反应的内在机制,通过这种机制,脑能够参与、处理并输出信息和其他形式的有意义的行为。

【修行人解答 心理学的研究之行为主义的假设 研究刺激引起反应的内在机制,通过这种机制,脑能够参与、处理并输出信息和其他形式的有意义的行为 这是一种纯粹的无神论的研究模式 人无自由意志的荒诞不羁的结论 就是此种假设不能随意推广的关键原因 因为行为主义把人视为一个没有灵魂的机器人 】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定智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世界本质】【灵性】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具有的,又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

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我们心中为每个字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性」【世界本质】【灵性】超越了这些图像和概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性【世界本质】【灵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空性」【世界本质】【灵性】,一般都设法先把心里已经有的图像去掉,以我们假想的「空性」【世界本质】【灵性】图像取代——这只是另外一张图像而已。

因此,我们的心企图捕捉或抓住「空性」【世界本质】【灵性】的见地,这本身就是个错误。札巴妾臣曾说:「若有执著即非正见。」

可以这么说:无见就是正见。伟大的中观论师龙树菩萨曾说过:「我没有创造任何理论上的见地,因此没有任何过失。」这句话指的是绝对的层面。在相对的层面上,龙树当然接受平常的现象或传统性的真理中所指「事物的显现」和「事物的本性」。

【修行人解读 般若菠萝蜜多法 即是心识无般若菠萝蜜多法 才是真正的般若菠萝蜜多法】

  当我们研读和思惟佛法的时候,必然会讨论和分析绝对真理,这时候就可能有困惑发生。每当我们说到或想到「绝对真理」的时候,必须警觉到.我们是在相对的层次上,以概念来说或思考非概念的绝对真理。

【修行人解读 一切法的名相 符号均为施设假名 概念只是交流的工具】

有两种绝对真理:一种是真正的绝对真理;另一种是为了沟通所建立的绝对真理模型,这种模型是相对的。我们能讲、能思考的,只有后面这种模型绝对真理,因为真正的绝对真理超越一切概念,而我们却局限于概念之中。

【修行人解读 一切法无所有 无所住 无所执】

放弃吧,绝对真理是超越人类思维的,是无法言说的,是行为无法表达的。快乐的小猪,因为知道他不可能获得绝对真理,所以他只沉浸在当下的生活而快乐!


你根本就不懂什么叫虚无,如果你懂,你就不会怕。 死后人的思想不复存在是人人皆知,思想不复存在也就直接意味著毫无感觉。换句话说死后,你是根本不会感知到任何恐惧孤独这样的心理「感觉」的。 那我们现在可以探讨一下为什么你会有对死后所谓虚无的恐惧。你注意一下这个问题本身,问题中的你,压根就不是死后的你,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可以恐惧法西斯再次崛起后我们生活上的被压迫的痛楚,因为法西斯崛起后我们会有这样的痛楚,我们可以恐惧扎针时候的痛楚,因为扎针时会有痛楚,这样就清晰了,你死后,会有对虚无的恐惧么?根本就没有。那为什么你现在会感到恐惧,那是因为你在对一个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妄自恐惧,此处的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不是指死亡,因为人人都会死,而是指死后的要承受的孤独和虚无的折磨,这压根儿就不存在。 所以你现在应该懂了,死后是完全没有感觉的,压根儿连感觉都没有,虽然你的残骸终将漂浮宇宙,你的意识能量场终将溃散转换为其他能量,但你已经不再是一个整体,你将回归自然。 所以你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要把活著的时间浪费在无谓恐惧上面,要珍惜时间创造自己的快乐和幸福,等到真的死去的时候,我们便回归自然,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