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或者网上都会见到这样一些人,每次看到有其他人无私得帮助别人,立刻就会怀疑这些人是别有用心的。

当然这种情况肯定也是有,但是过于泛滥的怀疑也会让好人心寒吧。那么这些人是出于什么原因而本能得产生这样的反应呢?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心理链路(潜意识里迅速完成的,你自己意识不到),也有一些是家人在你面前从小评论他人他事,造成了你的惯性思维:链路大致如下:

1。发现有人需要帮忙

2。我要去帮么?纠结.迅速完成各种权衡。

3。决定不帮,但产生了内疚

4。拚命找各种理由,解释为什么不用帮,不能帮,以解决自己的内疚引发的内心冲突

5。找到理由,内心回归平和

6。发现别人出手帮忙了,再次引发内心矛盾冲突

7。继续找理由拍死那帮忙的,这丫的另有目的,绝不会比我善良高尚,正常人不帮忙才是常态!对吧?

8。找到理由,内心回归平和

==

如果一个人不经过强大的有意识的认识调整,那么基本上就会随著上述的潜意识,永远循环在这个状态下,稍稍调整过的人,会有改善。

比如:

第2步中,克服潜意识一下,自主意织决定自己该去帮这个忙,去了

第2步没有帮忙的,在第3步,主动接纳这份内疚,承担带来的心理痛苦,感叹"看来我还是自私的呀,没有XX有情怀呀"

此时,第4,第7步的无耻心态就不会出现。即使7会再次出现"此人另有目的?",也会被理智"再有目的,他也做了好事,还是比我强啊,该承认就得认"给接纳。

多做几次心态和认识的调整,能调整过来。咱们虽然做不了好人和英雄,至少不应该纵容自己去伤害那些做了我们做不到事情的人。

就像巜追风筝的人》里,我觉的第一次懦弱旁观是可以原谅的,但之后为了逃避自责,选择一再伤害甚至陷害赶走那个他伤害的人,实在不应该。

思维链路,其实还包含以下现象:

比如老人诈倒的新闻下,无理老人强让座的新闻下,为什么那么多人兴奋不己的一再叫嚣再也不去扶老人了?再也不给老人让座了?其实有理智的人很清楚,这种上新闻的现象是少数,真实生活里遇见更多的是正常的人,而很多人,一辈子也没遇上需要你去扶老人的场景,而几乎每一天坐公交的,都能遇到正常让座的青年和老人。但一旦给出一个"非常有力的理由"来让自己可以名正言顺的将来不去做一些会令自己纠结和麻烦的事,最急于把它们Pick起来大肆叫嚣的,反而正是那些本来就不打算去做的人。而那些始终把公益当作日常的一部分,时不时做几次的人,早就见多识广了,知道这其中的沉默成本,某几次的遇人不淑也会被更多的良人反馈所消弥。


谢邀~

主要是每个人的认知都是片面的,没有人曾经达到过全部,就算有,人们都不会相信,因为他们的片面足够局限他们了。所以你说:「每次看到有其他人无私得帮助别人,立刻就会怀疑这些人是别有用心的。」这很正常因为在他的脑袋的认知里,压根就没有人这么干过,所以他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就成了这种心态了。

至于你说:「当然这种情况肯定也是有,但是过于泛滥的怀疑也会让好人心寒吧。」这个情况也是你个人认知的局限性而推敲出来的,做真实的自己,跟著自己的心在行动的人,从来不会觉得心寒。除非他的善来自于虚伪。


我非常抵制学生阶段学习心理学,或者去了解心理学。

因为在心理学的范畴,

人皆有病,虽然有病没错,但是会给孩子们带来莫名的焦虑和恐惧,甚至会莫须有的怀疑一切,比如他人的善意,甚至是父母的关心。

在思想道德教育书本上,我们知道,人有生存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而在心理学里面,

一切行动根源,

都是因为有神经病心理疾病。

帮助他人关爱他人是个人不自信,需要寻求认同,

听话乖巧,是没有个人主见放弃自我的表现,

积极努力向上,归结于因为恐惧,只好用权利地位降低恐惧,

如果是消极怂起来不参与竞争,更是害怕受到伤害的表现。

简单一句话,

学了心理学,

世人皆有病,七宗病。

建议小孩子们没到三十岁,别看心理学,

因为,这种病,就算发现了,

也没法治疗,徒增烦恼啊。

最后,我不是说心理学都是坏东西,

只不过对于小孩子来说,大概率是危险的,是不好的,当然,也许2.2亿来逛知乎的985211年薪百万的人不一样吧!


现实生活是很复杂的,帮助他人的人确实可能有不同的动机,这些动机有些可以说出来,有些不能;有些是意识到的,另一些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所以基于现实和经验,对别人的动机有疑问是心智成熟的一种反应。正常的人会带著这种疑问进行现实检验,也就是看看事情的后续发展是不是能证明自己的怀疑,并且接受检验的结果(如果证明自己怀疑错了,也会认错)。

如果怀疑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接受现实检验的结果,那很可能是一种防御——投射,也就是把自己身上不能接受的部分(自己认为不好的动机、愿望)归结到别人身上。


正常啊!读读老子就知道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