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失智多发生在65岁前后,但神父会延长到80、90岁才发生。14位年逾80、90岁的神父住在一起,就算身体状况不同,大脑却都还很灵光,幽默智慧的对话,常逗得众人笑开怀。

早上10点,阳光斜照在纱门内和人等高的圣母像,在磨石子地板上折射出多道光影,静谧安详,只听得见滴溜鸟叫声。

一辈子扮演指引、关怀角色的修女、神父们,老了、弱了之后,谁照顾他们?

坐落于新北市新庄区辅仁大学神学院旁、绿树掩映的一楼平房颐福园,是天主教耶稣会为需要照顾的会士(含神父及会士)准备的地方,建立迄今32年,是全台仅有的耶稣会会士的休养中心。

「15床常常没有空房间,」来自加拿大的院长詹德隆神父指出,颐福园有6位照顾人员,经费来源部分是神父共同存下的退休基金,比如他自己就捐出300万元退休金及每月的老人年金;另外则是由民众捐款,譬如新北市医师公会长期捐款赞助。目前住了14位神父,最年轻的78岁,最年长的98岁,有的看不见、不能走,有的头脑不清楚或是开刀休养,也有神父罹患失智或巴金森氏症。

行动自如、生活自主 高龄坐轮椅为预防跌倒

但来到颐福园,原本预期可能看到不少卧床景象,没想到,在走廊上遇见的神父,行走自如,或到花园散步,或娴熟地操作电动轮椅滑行到餐厅吃点心,仅有2、3位会推著助行器慢慢走。

「尽量让他过他能过的生活,」詹德隆神父说,这里并不会限制神父行动,除了望弥撒及吃饭时间固定,神父随时可以走出去看花、看鸟、喂猫咪;学校毕业季时,曾在辅大执教的神父也会到校园里跟年轻学子聊天、唱歌及合照。

(颐福园全家福,神父们正准备一起望弥撒。图片来源:陈德信)

即使坐在轮椅上,神父也会换上衬衫西装裤或休闲服,看起来很有精神。颐福园主任洪淑敏说,多数的神父会坐轮椅是怕跌倒,平时他们散步、走动没问题,也会自己拿刀叉吃饭、洗澡及如厕,生活自主。

洪淑敏照顾长辈经验丰富,一年多前来到这里,发现神父老后很不一样。「他们很服老,也很享受老的过程,」她说,有些长辈不顺他意会大发脾气、拒绝吃饭,但这里的神父很讲道理,会给时间解决问题,譬如一位神父在午饭前说想要吃「会拉肚子的药」,洪淑敏说吃饱饭给他,神父安安静静地吃午饭、睡午觉,下午2点再来拿药。

老化无可避免,但在耶稣会神父村,老、病及退化仿佛被冻结,时光流转缓慢。

「一般人失智多发生在65岁前后,但神父会延长到8、90岁才发生,」辅大诊所神经内科医师冯汉中修士正在念神学院,每周2次固定到颐福园看诊。

持续做研究和到处走动 老、病、失智慢点来

他指出,神父学历高、做研究、到处走动及规律生活,都是保持大脑灵光的秘诀。

跟神父一起用午餐,圆桌上摆好西式餐具瓷盘,78岁排行老么的张神父说:「家有一老如有至宝。」一旁的老大哥、96岁的圣经博士房神父在旁一字字纠正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令人不免惊叹,神父记忆力真好。

幽默感也是大脑灵光的秘密之一。

神父凡事乐观以对,或许是有信仰支持,他们对老、病及死亡不那么恐惧,比较释怀。譬如当冯修士为93岁来自西班牙、被诊断为失智的冯神父用听诊器听诊,他像孩子般笑了,听到医师说一切正常,他比划起打拳姿势说:「还有心跳真好,我还可以跟小老弟打架呢!」

(冯神父(右)很幽默,逗得来看诊的医师冯修士哈哈大笑。图片来源:陈德信)

冯神父把房间整理得一尘不染,他指著墙上的照片告诉我们:「这是妹妹」、「这是妹妹的小孩」、「没没无闻真英雄,冯德山神父……哇喔!」他指著墙上的剪报,噘嘴发出夸张的惊叹声做特效,「在这里很好、做神父真的很好,不过大家都做神父就没有小孩了。」一番话逗得众人大笑。

耶稣会神父村频繁的社会接触及人际间的互动交流,不但能延缓退化,也让人活得更安心、满足。

保持社交、人际互动热络帮助延缓退化

「人际关系帮助我们更健康,」冯修士说,研究已发现社会关系互动好,可以延缓退化,像神父因为信仰关系从事群众服务多年,在年轻时就与社会保持良好互动、连结,即使年长也不曾改变。

当年神父陪伴的年轻人长大做了祖父母,会带著孩子、孙子回来找神父叙旧话当年;也有教友回来做志工,帮忙神父按摩全身;圣诞节时小朋友会来唱圣歌,领受加起来千岁的神父们赐福;午茶时间,国内最高寿、10月就要过104岁生日的西班牙神父赖甘霖回来看弟兄,「viola!」他扬著清亮的西班牙语和神父拍肩击掌道好,帮忙弟兄推轮椅,「很高兴我们在这里可以彼此照顾,」他说。

比邻的神学院更把颐福园视为家的一份子,半夜神父有紧急状况需要就医,「一通电话过去,至少有3个人陪我去,」洪淑敏说,包括开车、挂号、拿药,甚至火灾发生的演练,5位修士自动自发担任起守护天使,78岁的院长詹神父也不例外。

「照顾老人家,不能只靠1、2个人,要组成一个很好的团队,」冯修士认为,只要是一家人,彼此帮忙就不会嫌麻烦。

「保持社交活动很重要,」冯修士再次提醒,家有失智长辈,不要把他限制在家中,尽量让他维持人际互动,譬如跟熟悉的人一起吃饭、聊天,倾听他人说话,有外在刺激,退化得比较慢。

(赖甘霖神父10月即将过104岁生日,常来颐福园探访弟兄、一起祈祷,有他在,欢乐满满;右为颐福园院长詹德隆神父。图片来源:陈德信)

持续运动也是大脑灵光的秘密。83岁气质优雅的沈神父,下午2点准时出现在会客室练钢琴。

他是钢琴家傅聪的同学,曾发愿教导想练琴的孩子,多年来教出不少音乐家学生。近年他因罹患巴金森氏症大脑无法控制手脚活动,仅能坐在轮椅上,简单地用手指按著音阶,「我想要能够走路,」沈神父说。他很有毅力,听医师说一定要持续运动,每天骑复健脚踏车、走路、练习弹琴,未曾松懈过。「我每天吃完饭一定会走3圈,」沈神父还要求新来的修士陪他一起练走路,虽然至今仍需人搀扶走路,但他从不忘去看学生的音乐会,为他们加油打气。

像家一样的安养中心 给人满满安全感

下午时分,刚学琴的冯修士秀了一首曲子给沈神父看。「弹琴时,手指的力道要平均,」沈神父细心地指导冯修士,手指头该怎么转换,弹出来的音色才会一样,冯修士高兴的边弹边大叫:「真的不一样耶!」沈神父在旁不急不徐补上一句:「要交学费呐。」

目前颐福园最大问题是人力不足。有些人听说地下室会暂放往生神父的大体、不敢来;也有人觉得事情多、压力大、薪水太少,「希望有热情的人来加入,」洪淑敏说,神父很可爱,常常会跟她分享快乐或不开心的事,因此她也学会表达个人的喜怒哀乐,把真正感受表达出来。愿意分享的背后,是因为满满的安全感。

像家一样的安养中心,是时光的炼金术,把漫长的生命历程,淬砺得闪闪发光。

延伸阅读:

住在世界长寿热区的人们不上健身房 而是靠「最有效的方式」让自己活得久

掌握5把长寿钥匙 可多活14年且少生病

医师73岁母亲体力比年轻人还好 关键在2事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