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纯水或者矿泉水的能量是零。

那么如果一瓶水的温度低于体温,那么在消化过程中需要将其加热到体温的高度所以冰水的热量就是负数。

另一种情况,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会消耗能量,一般认为食物会消耗其10%的能量用于消化,蛋白质的话这个数值会增加,所以一般认为摄入更多蛋白质会更健康。如果消耗的能量不及消化后提供的能量,就可以认为能量为负,一般情况是该食物无法被吸收比如膳食纤维。

但是净碳水为负没听说过。


前几个答的都挺好的,在这里补充几个知识点。就问的这个「车前子」举个例子…车前子英文是psyllium或者是ispagula(好像是这么拼)。这些属于膳食纤维dietary fibre,对于膳食纤维的定义是不能被小肠消化吸收的食物,只能通过物理化学结构带来的影响和结肠发酵反应fermentation给身体带来益处。通常情况下,膳食纤维的作用有:

1. 增加肠道粘液厚度或者食糜粘度 viscosity

2. 锁水 water-holding capacity

3. 结合胆汁酸 binding bile acid

4. 增加食糜或者排泄物体积 bulking

5. 发酵 fermentation

我看了之前说的净碳水化合物=总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负数因为不含碳水化物,只有膳食纤维所以是负的。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理论有点儿偷换概念…营养学上,膳食纤维DF本来就和碳水化合物carbo不属于一类,不属于一类再做减法可能就是一个噱头。个人感觉商家说负数可能是想让你理解为,吃这个东西能减肥。然而膳食纤维多吃是能减肥,但是不存在负能量的食物(膳食纤维已经可以理解为接近0kcal了,但是市面上卖的这些「商业」膳食纤维,例如psyllium车前子这种都是混合物,英国这边都是30%左右的纯度再加上一些肤质,蛋白质等混合物,还是会提供少量的能量,ps:排除科研用的99%纯度)。因为膳食纤维能增加肠道粘液的厚度和食糜的粘性,许多发表的科研文献已经证实了,这一特性可以明显延缓三大营养素吸收,对比于不服用膳食纤维的对照组。再加上膳食纤维有膨胀作用,导致饱腹感增加,吃的会更少。

膳食纤维在肠道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气体例如甲烷,氢气,二氧化碳,硫化氢(微量)等等,还有短链脂肪酸SCFAs(乙酸,丙酸,丁酸)这些都可以作为结肠内肠道益生菌的能量,帮助益生菌群增殖,或者丁酸被结肠吸收,诱导T细胞增殖,帮助体内免疫系统(这就是说为什么膳食纤维也叫益生元)。其实从这一个层面来看,它也是供能的,只不过是给你的益生菌供能。医学上益生菌又不属于你的身体,但是它又在肠道里作为影响你体内的一个因素~

嗯嗯,每日膳食纤维推荐30g左右,蔬菜水果不少于300g,推荐500g


谢邀。要说是负能量,通常是商家想让你那么想。


营养成分表上如果标的总碳水比膳食纤维少,一般就是厂家把两个分开来标了,净碳水就是标签上的碳水量,厂家没有把膳食纤维算进总碳水里而已。国内食品标签感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很多不标出膳食纤维,很多又分开来标,所以在看营养成分表的同时还要看配料表里糖分和碳水的成分占比多少。

像洋车前子粉基本上就是纤维素,热量不高但并不是负能量,净碳水并不是负数,只是忽略不计罢了,毕竟一次也不会吃很多。


扯淡。

负碳水化合物原则上不符合国标规定的碳水化合物计算原则。

由于涉及能量计算,营养标签上标示的「碳水化合物」通常仅指且默认为「可利用碳水化合物」。计算时已经减了膳食纤维。

碳水化合物(%)=100%-蛋白质(g/100g下同)-脂肪-水分-灰分-膳食纤维

能量(kj/100g)=蛋白质(g/100g下同)*17+碳水化合物*17+脂肪*17。而且严格来讲膳食纤维还有8kj/g的折算能量。负能量是不可能的。

所谓的负碳水化合物是玩了一手很低级的把戏,用已经减掉膳食纤维的、通常标示的「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当作「总碳水化合物」,再减了一遍膳食纤维。

实际检测任务中可能出现「真正的」负碳水化合物通常是氮系数特殊的低碳水样品因为归不进类别,套用不合适的氮系数(如通用系数6.25)引起蛋白质数据偏高所导致的。


不存在什么所谓的负卡路里食物,只要是食物都可以提供能量


负能量,吃了就能瘦呗,哈哈哈。

净碳水的计算公式:净碳水 = 总碳水化合物- 膳食纤维

https://zhuanlan.zhihu.com/p/57196029

参考参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