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

1.中国经济总量达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西兰总和

2.中国军事实力达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西兰总和

3.中国对世界的政治影响力达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西兰总和

4.中国连续一个世纪内获得诺贝尔和奖菲尔兹奖的数量达到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纽西兰总和

以后,

就可以了


问题来了:

1、其他地区的语文结构均是字母结构,每个字的笔画都是成堆成堆的字母构成,出来一个新意义就造一个新字,然后字型档成灾,多得连文学系的教授都得狂翻字典。

我们呢?笔画结构就那么几个,出来一个新意义,找已有的构建一下,要不干脆重新搭一个,结构非常精良简洁而且高度优化。

你让那一堆成天没事儿狂翻字典的来理解这种高度优化的结构,是不是太勉为其难了?

2、其他地区的语文结构都是小在前大在后,老鼠拖木掀大头在后头,由小及大。

我们呢?一上来,高屋建瓴,随著叙述的深入,更大块的内容一个接著一个。那小的呢?在大的里面杂著呢,忽小忽大,忽大忽小,逻辑构造颇为复杂。

你让那一帮子习惯了由小及大的直线思维怎么去理解和适应这复杂的逻辑结构?

3、我们来搬运几个语言围观的例子

当我们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处于鸡同鸭讲的状态之下的时候,会如何抱怨呢?

英语:「It is Greek to me!」(「简直就是希腊语!」)

南非语:「Dis Grieks vir my!」(又是希腊语)

拉丁语:「Graecum est; non potestlegi.」(还是希腊语)

葡萄牙语:「E grego para mim.」(继续希腊语)

波兰语:「ldquo;To jest dla mnie greka!」(仍然希腊语)」

但是波兰语也有另一种说法:「To jest dla mnie chinszczyzna!」(汉语)

荷兰语:「Dat is Latijns voor mij!」(拉丁语,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说法,另外倒霉 的还有汉语和西班牙语)

那么被大量群众围观的希腊语又是怎么来表示这个意思的呢?

希腊语:「μου φαινεται κινεζικο」(「听著就跟汉语似的」)

然后汉语开始惨遭围观:

希伯来语:「Nishma cmoh sinit!」(「它听起来像汉语!」)

罗马尼亚语:「Parca e Chineza!」(「看著像汉语!」)

俄语:「Это для меня китайская грамота.」(「对我来 说这就是个汉语文献。」)

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To je za mene kineski.」(「对我来说这是汉语。」)

据说汉语还被另外的语言围观了,但是找不到具体说法,包括:爱沙尼亚语,弗勒芒语,匈牙利语,瑞士德语,塔加路族文

还有些语言同时围观了汉语和其他语言:

芬兰语:「Onpas Kiinalainen jutuu!」(「这都什么汉语似的玩意儿啊!」)

芬兰语:「Se on minulle taytta hepreaa.(「这对我来说就是希伯来语。」)

希伯来语也经常被围观:

法语:「Cest de lhébreu pour moi.」(「对我来说这是希伯来语。」)

德语和捷克喜欢围观西班牙语:

捷克语:「To je pro mne Spanělska vesnice.」

德语:「Das kommt mir spanish vor.」

那么西班牙语围观谁呢:

西班牙语:「Para mi es chino.」(又是汉语……)

义大利语围观土耳其语:

义大利语:「Questo e turco per me.」

土耳其语围观阿拉伯语:「Anladimsa arab olayim.」(「我能听懂的话我就是阿拉伯 人了。」)

阿拉伯语围观波斯语:「Kalam ajami.」(「对我来说像波斯语。」)

波斯语围观土耳其语:「Turki gofti?」(「刚才你说的是土耳其语?」)

然后有一些语言实在不知道围观谁才好了,就:

保加利亚语:「Tova za mene sa ieroglifi.」(「我看这些像象形文字。」)

丹麦语:「Det er det rene volapyk for mig.」(「对我来说这纯粹是沃拉普克语。 」)

好吧,我们被一顿围观,那我们会如何抱怨呢?

「简直就是听天书!」

好吧,我承认,我们的语文体系不是人发明的。


这个大概和汉语没有关系,和全球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有关系。

我们可以参照英语扩张的历史来看汉语有没有这个可能。

英语是因为日不落民族的强行殖民扩张而遍布全球的。

和英语好不好学没有什么关系。而且在扩张的过程中,它为了侵吞语言领域,生成了非常多的变体。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就是一种变体的对立。我们理解的方言就算是一种语言的变体。

因为有了这些语言变体,它更容易在非英语母语地域扎根。

又因为这些语言变体之间没有相差到难以相认的程度,这些变体还认识它这个祖先,所以再多的变体,还是英语。

而历史上我们汉语走出去之后变成了什么样?

形成了汉字文化圈,书面语还是共同的汉字。却没有汉语文化圈一说,韩语、日语、甚至广东话、上海话都来自汉语,都曾经或现在还使用汉字做书面语。

韩语日语和汉语如今只能算是亲属语言,广东话和上海话都是汉语的变体了,而这些变体,我一个来自中原的汉语母语者表示,听不懂更不会说。

可见汉语在同一个书面语文化圈里的变体之间差异之大,并不是英语的英音和美音之差可以比拟的。

所以你觉得汉语没有可能成为全球语言?

我觉得还是不能这么说。

在所谓汉字文化圈成员语言形成的时期,比大英帝国扩张的时候早了去了。那时候工业革命还没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没爆发。整个汉字文化圈成员国各自相安无事,也逐渐减少联络,汉语的变体,就在这种隔绝中差异越来越大了。就连我们的方言,在地域统一程度不够高的情况下,都难以交流了。

而上个世纪英语扩张势力的时候,正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信息化时代来临的前夕。日不落帝国带著英语扩张的时期,正是世界人民开始互相认识对方并且发生「关系」的时候。

这时候我们才恍然大悟,中华民族当时传播汉语的时机不正确呀!!!

所以还是民族强盛、统一,才能成就一个语言的强势。就像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都听得懂一种话,那就是普通话


没可能。

最佳语言输出的历史窗口时期是殖民时代,现在早就不是那段黄金时代了。试想一下,是占领一地,然后焚书坑儒,彻底毁灭当地的土著语言和文字体系,让他们就算土语有残留,也不得不依靠殖民者语言体系这种做法传播语言文字高效?还是除了极少部分脑残粉外,大多数人学你的语言仅仅只是为了和你做生意这种方法高效?

更何况,虽然汉语汉字的优点确实很多,但是却还没有对其它语言文字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汉语~严格说叫华语,要成为真正的世界语,必须完成两大工程:第一就是华语文字必须重新进行研究后,进一步简化,建立标准化简易化的义音文字体统;第二就是泰华国族必须重新回归世界领头国家的地位,在经济、科技、教育、艺术、军事和外交方面都是世界最强国,至少总体实力要同美国并列一、二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