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人的特点,抓住人的共性。

毛泽东曾论证过:思想的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文化输出不仅仅是影响国外对我国的看法,更对国内的社会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香港问题反映出99后的年青一代,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软体上长期接受西方的文化输出,而官方(人民日报、央视等)官方账号在这些软体上的宣传多正式严肃,年轻人多不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对国家的认同感薄弱。而网上多出现的精美、精日等,也是西方文化输出的产物。

文化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过去我们总是以为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外包装输出就是文化输出,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孔子学院」、「太极」、「四书五经」等等,但是这么多年下来发现好像大多数老外不吃这一套?大家还是热衷于美国的好莱坞、韩国的k-pop、日本的动漫,复联一部比一部火,就连很多国人一向不放在眼里,以为只能在东亚文化圈生存的韩国流行文化也走向了欧美传统的白人文化领地(如早年的江南style、近年的防弹少年团等)。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问题呢?如果过分迷信实力决定一切论,那我们很多国人可能还会在误区中越走越远,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傲居世界第二,但是文化地位却没有匹配经济实力。回顾过去多年的文化输出,我们还是以官方正统文化为主,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老是「端著」,总是用「伟光正」的东西进行输出,拿著国民都没有几个人能搞懂的或者感兴趣的东西去给外国人讲,那就更是鸡同鸭讲,有心栽花花难开。再加上CNN等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的恶意抹黑歪曲,中国人在国外「刻板僵硬」、「吃狗肉」、「呆板木讷」的形象就更加根深蒂固了。

西方打造的典型的中国负面IP——傅满洲(小眼长须、面目阴险的清朝官员形象)

其实借鉴发达国家的文化输出之路我们会发现,真正成功文化输出从来都是润物细无声的,而且以商业行为主导,从普通人的爱好入手,通过极具辨识度的IP打入市场。如英国的福尔摩斯与华生、美国的超级英雄系列、日本的二次元与动漫等等,这些对外输出的产品从人基本的生活出发,满足你各方面的文化需求(好奇心、英雄情节.....)。这些文化输出起初很少是官方主导,也许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进行商业推广、赚钱,但最终却在中国人心中树立了不可磨灭的国家印象,仿佛英国人永远都是一口优雅英音的绅士、美国人都是不可战胜的超级英雄、日本人都是武士道精神注体的招核(划掉,昭和)男儿or万物皆可娘的平成(又划掉,令和)fw,深深的影响了一代中国人对外国的认知。

东京奥运会推出的各国卡通形象之中国,和2008年我们的福娃形象相比,你觉得哪一个更让人过目难忘呢?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的文化输出题材,以前我们没有把握好,自家的珍宝却要借他人之手才能走向世界。虽说文化瑰宝是无国界的,但很多传统文化题材被外国演绎的时候却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功夫熊猫系列电影你还能看到中国的文化精神吗?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皮下却都是美国精神的核。所以中国要做到文化输出,必须要摈弃官方单一主导、说教填鸭式的模式,必须要用最接地气的元素和最通俗的方式,首先把外国人当「人」,其次再用我们的方式去讲故事。近年来在外网莫名大火的「中国爽文」、「起点文」就充分说明我们是有自己的优势的,美国可以打造超级英雄,为什么我们中国就不能推出「龙傲天」和「斗破苍穹」呢?

曲高和寡,妙伎难工,希望能早日看到我们文化强势输出的那一天吧!


文化输出,不应只有阳春白雪

不久之前在知乎上,这样一个问题赫然出现在了我的时间线上。

在经过一番回忆之后,我发现其实不仅是游戏和漫画,我们整个生活都被外国文化包围了。我们平时玩著《英雄联盟》和《荒野大镖客》,听著Rap和摇滚,看著《毒液》和《来自星星的你》,就连淘宝服装店里也始终少不了「韩版」、「日版」的标签,一切都是那么稀松平常。

我们已经习惯了被外国文化包围的生活。

就在这个月17号,台湾金马奖终于磕磕绊绊地闭幕了,大陆影坛以近乎横扫的姿态成为了最大赢家。这下内地的电影圈子终于消停了下来,再没有人痛心疾首地喊著「为什么我们有五千年历史却拍不出一部好电影」了。

是啊,我们有著五千年的历史,这条长河里随便舀出的一滴水珠都是一曲荡气回肠的史诗,无数灿烂的中华文化交织在其中。

在我们的印象里,一说到「中国文化」,想到的便是京剧、书法、《论语》之类的事物,高端大气但总感觉十分遥远,或者说叫阳春白雪——不仅晦涩,而且平时用得也不多。但是每当提到文化和文化输出,我们首先想到的仍然是让老外学书法,让老外看京剧,让老外感受古汉语之美。可是我们又何曾想过,自己都没兴趣去了解的东西,又凭什么指望别人能喜欢呢?

每当说到日本,很难绕过他们的动漫、游戏、电影和电视剧。

其实日本人曾经也挣扎过,他们曾经想要推广的文化是这样的:

这样的:

然而我们接触到的日本文化却是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日本人又何尝不想要人们穿著和服学习俳句然后再体验一把日式茶道。

英国人也希望大家了解莎士比亚而不是整天管自己的国家叫「腐国」。

韩国人也在嘶吼「我们不仅有软萌的小鲜肉,我们也是有硬气的跆拳道的啊!」

只有一旁的美国人暗戳戳地说:「哦我的老伙计这真是太糟了,我真庆幸我们没有历史。」

之前金庸老爷驾鹤西去,再没有人会说「武侠小说害人不浅」了。

对于八零后而言,武侠小说就是半个童年,对于九零后来说更多的则是玄幻和修仙。但是不论是哪种小说,一直都顶著「垃圾」、「害人」的名头,被无数的家长和老师视为糟粕。可是家长和老师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口中的糟粕有多受老外的欢迎。

有些人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年年砸钱办孔子学院,盼望他们能爱上窗花和脸谱,为什么那些洋人却沉迷修仙无法自拔?

有些人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眼中的糟粕,却能输出到别的国家?

有些人更想不明白,那些连审查都过不了的、上不了台面的垃圾,为什么就这么受人喜爱?

成都现在被称作「网红城市」,说到吃喝玩乐就完全绕不开这个家伙,然而几年前的成都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

我现在仍依稀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成都地铁上随处可见金沙遗址中「太阳神鸟」的图案。没错,那时候成都旅游的标志就是金沙遗址。那时候的我仍然是个思想包袱很重的文艺青年,我觉得「太阳神鸟」这个标志对于成都这座千年古城来说简直不要太契合。然而尴尬的是,那时候成都的旅游业却不温不火,金沙遗址博物馆也鲜有人问津。

成都真正火起来,是把旅游标志换成「熊猫」之后。成都人先通过对熊猫铺天盖地的宣传打开一个缺口,再进一步打出休闲、美食、慢生活的标签,一套组合拳一气呵成,才拼出了「网红城市」的名号。

有著同样名号的西安和重庆亦是如此:西安火起来不是靠的兵马俑和华清池,重庆火起来也不是靠的铜梁文化和大足石刻。

阳春白雪离我们太远,下里巴人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

文化输出,不应只有阳春白雪?

mp.weixin.qq.com图标这个文化输出它不香吗?淘宝去购买?

这个不是也很香吗?京东去购买?

鬼刀 WLOP个人插画作品集 买它!京东去购买?


让输出有钱赚


大家身边总有有钱人吧?就像如今或前些年的美欧一样。

有钱人做什么都是优雅的,没错吧,就算你嘴硬,心里还是钦羡的,

只要那个有钱的傻逼能做到不挤兑揶揄你,他摸一下你的头你多半会乐意,

他说咱明天一起去轰趴吧,你多半不会说不好意思我和女友有约,

有一天他心情不好,出门见到你就打你,事后你上门陪了二十次不是,他也没搭理,

他无聊穿个全是洞的仔裤,你觉得老酷了,

他头发像鸡窝,吃十成熟的牛排,有些较真的伙计笑他,你还替他不满,

他虽然有钱,可是零花不一定够,有时候还要你垫点,你觉得挺光荣,

他还穿假牌子,你一面说人牛逼不需要物质来衬,一面为自己分期付的真牌子自豪。

突然有一天他破落了,就像今天的中国一样,于是你再也不觉得他优雅了。


这个问题不到时机,不要著急,我们的经济实力才到世界第二的水平,而且是几十年内快速增长的。经济产生的新的文化还没有完全沉淀好,还不够成熟。文化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看电影市场其实这两年已经有了文化崛起的势头,比如《流浪地球》《魔童降世》等。但是看到这些文化产物的话,虽然觉得不错,但是还是觉得有一些的不成熟。所以不要著急,我相信中华文化大放异彩的时候快要到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