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日本真的是举全国之力来发展半导体,政府出巨资补贴东芝、日立、富士通这些企业,最重要的是对各大半导体公司的研发人员进行了整合,把国内的企业拧成一股绳。看文献的时候可以明显感觉到,进入70年代后,日本的研究一下子变多,七十年代的时候东芝半导体首次报道了MOS管的热载流子效应,日本电气公司首次发现了PMOS管的NBTI效应,在理论研究上的进步为其半导体产业的腾飞打下了基础。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日本借上了存储器的东风,在全球DRAM的市占率达到了80%,在那个年代,小日.....子过得不错的东芝和NEC在存储行业真的是摁著问题中提到的intel和AMD锤,而且鬼子的可靠性当年研究得明白,导致产品质量也吊打矽谷那边。当年富士通差点把仙童公司收购了,仙童公司是什么呢,仙童公司是矽谷几乎所有公司的爹,可能用祖宗更合适一点。八十年代的时候世界半导体企业排名前十,日本有六个,而世界前三的公司:NEC,东芝,日立,全都来自日本

后面美国人一看这还得了,政治干预开始,施压,迫使日本签了《日美半导体协议》,限制日本半导体对美出口,然后第二年以日本不遵守协议为由,对相关产品加征100%关税,再之后签订了二次协议,美国强制性要求外国半导体产品在日本市场占有的份额必须超过20%。

祸不单行,90年代初,我们另一个友邦,朝鲜的好兄弟,爱吃泡菜的某国进军DRAM行业,联手它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爸爸,拿下了之前日本占有的市场份额,日本的半导体从春天跳过了夏秋两个季节,直接进入寒冬。

这是去年的半导体企业排名,可以看到前十名里面仅剩下了东芝存储。当然了,那些辉煌过的日本企业的没落和他们没能赶上潮流,向fabless的方向去转型有著一定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某国政治干预市场,产品做得再好也无法打破政策的壁垒。

结论:能生在主权国家真的是一种幸福。


小兄弟是90后吧?70/80后如果接触半导体的应该听说过一大波半导体巨头,不过都湮没在时代大潮中了。

日本曾经的半导体巨头:NEC,松下,日立,富士通。。80年代都拥有如日中天的半导体事业部,80年代中的Intel差点被日本人干掉了,好在及时从DRAM转型到CPU。

在TSMC之前,和很多美国公司一样,大伙儿也都有自己的晶圆厂。

就算现在也到处可以看到日本巨头们的遗迹。瑞萨还在汽车电子不说老大,老二大概还排得上,Murata还是高端passive的老大。

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制造设备,日本厂商还是占著小半壁江山呢。


你说得这些是终端产品,日本现在是搞中上游半导体产业。

这样搞主要是当年日本半导体太强,美国受不了了。半导体产业这么大一块蛋糕,不能你一个人都吃了。这种高科技,高利润产业都被日本吃了,美国还搞个毛。又因为日本是战败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上美国还是老大。所以日本和美国达成协议,半导体蛋糕,美国吃下游终端和各种软体,日本吃上游材料,设备和各种硬体。至此,井水不犯河水,发挥各自优势。日本强在基础材料,美国设计创新。


出现过,走错路,凉了。

三十年前全球前十半导体厂商有六个是日本公司,全球前三是NEC、东芝、日立,被日本包揽;剩下的三菱、松下、富士通、三洋、索尼也都是排得上号的大佬。

但是这些当时的巨头后来全都凉凉了,市场被新兴企业瓜分了。

日本那些巨头凉凉的直接原因各有不同:

DRAM行业是被美国制裁之后输给了三星、海力士为代表的韩国企业。

CPU行业败给了X86和后来的ARM。

射频和专用集成电路行业还有些竞争力,但是市场太小撑不起巨头了。

我的看法是前期日本半导体企业最主要还是败在财阀习气上,一个个都喜欢上下游全部自家产品整合。什么DRAM、CPU、RF、DSP、ASIC全部自己做,从设计到制造,从晶元到终端全是自家产品。

这种策略在90年代到00年代前中期遭到了全面失败,不光是日本企业,美国的摩托罗拉、IBM和国家半导体这些巨头影响力也大大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Intel、台积电、镁光、高通以及前些年的三星这些有明显业务侧重点的企业。

后来日本半导体行业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多次的行业整合就是他们解决问题的尝试。可是整合产物里面,尔必达彻底失败、东芝半导体被迫卖身拯救母公司、瑞萨虽然混得还不错可是体量上已经不再个巨头了。

这些失败纯粹就是当时日本企业的竞争力已经严重下降了。尔必达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又被整合之后的内部矛盾拖累,面对韩国企业毫无竞争力。东芝被母公司财务造假和巨额赤字拖累。瑞萨在几年的尝试之后选择放弃了主流消费市场去守汽车电子的一亩三分地。


因为你只了解民用极少数领域,比如大家都知道cpu,谁会关注电容是哪里生产的?比如知道高铁,但IGBT器件是什么谁关心?还有上游产业,比如为啥日本对韩国半导体制裁,三星顶不住?也许头没有那么巨,但有一堆大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