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五千年文明,难道没有产生科学?我们有骄傲的四大发明,我们没有科学吗?是的,四大发明不是科学,是技术。这是中国重要的技术发明,但它不是科学。天文学的研究在中国的古代也比西方发达,但是在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天文学的进步当中,很少有中国人做出突出贡献。那么,有哪些原因导致我国古代没有产生科学呢?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科学与技术,即科学不等于技术。技术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基础,科学不应被单单作为研究或者学科来对待,更是一种文化。科学需要刨根问底的精神与态度。科学还有三个要素,首先就是要具备科学的目的,即通过科学研究发现规律,其次,科学的精神至关重要。此外,科学的方法也非常重要,主要包括逻辑化、定量化、实证化。

那么,有人要问了,中国有四大发明,凸显出中国古人的智慧,难道没有科学观念和方法吗?四大发明的意义不容忽视,但从整个科学发展史来看,中国古代有技术却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没有形成类似于近代的科学体系。

但这不代表中国人天生就缺少科学思想,而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与社会意识决定了古代中国不会出现类似于近代的科学系统。一方面,受到思想的束缚,在当时,科技创造者的地位低下,古代中国视发明创造为奇技淫巧,是被社会环境所鄙视的。知识分子只能考科举,而忽视了科技创造。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科技大多从日常劳作经验中总结而来,技术的沿革主要靠代际继承来维系,注重实用性,而缺乏理论的指导。


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虽有闪光点,不过基本偏向应用,也并没有抽象形成体系。古希腊2000多年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欧几里得几何等数学体系为科学萌芽准备了必要工具。

2.古天文记录全面,但不求解释,认为一切是上天启示。直到清朝也并没有意识到地球是圆的,而古希腊2000多年前就意识到并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一事实。1900年前托勒密集合前人大成,写出天文学大成,更是能预测五大行星运动和日月食。中国古代基本只是记录恒星运动,制定历法,而对行星认为只是上天启示,从未想过背后的原因,更别说建立宇宙模型。

3.中国人治思想主导,大部分聪明的人都去想人治斗争去了,没时间想世界是怎么样。古代思想学派:儒、道、墨、法、阴阳、纵横等等都是在思考人类社会应有的规则。即使提及自然,也是借自然规律来说明人类社会应该像自然规律一样,而并没有把世界把自然规律独立出来作为研究对象。

4.文学和哲学思想浓厚,语言文字描述模糊,这可以带来文学美感,给人更多遐想空间,但这种模棱两可的描述并不利于科学严谨描述。

5.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私人财产得不到有效保护,让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民众,想的是如何稳定保住财产,而不是去考虑自然界的规律。而西方私人的烂房子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当有了一定经济基础便可安心去搞一些与生活无关的研究,所以很多重要成果都是富二代搞出来的。


四大发明说穿了就是一群能工巧匠在那碰巧搞出的技术。能工巧匠是什么人?说穿了就是一群泥腿子。

中国的聪明人在哪?都在子曰诗云,代圣人立言。所谓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整天搞那些奇技淫巧,配给皇上当差吗?


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中西方的哲学思想出发点和目的不同。

中国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当官发财,而西方做学问的目的在于探索世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一个动机不纯,另一个比较纯粹。

中国的思想体系对内讲究求己,万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寻求答案,所谓天人合一,其实就是用自己的主观臆断与自然现象,用想像力统一在一起。其中并不关心自然原理究竟是什么,只要自己内心过的去就可以。

对外,中国治学的目的并不在于研究世界本身,而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比较好听的说法。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学好文武艺,卖于帝王家。当所有的学问最终极的取向在于取悦帝王一人时,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变得毫无意义,揣摩人心才是至高无上的研究方向。

中国的传统学问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宗教,教皇就是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在一个宗教体系中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诞生科学。就像西方的科学,在蛮族灭亡罗马,基督教一统欧洲以后,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完全被中断,直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后才露出了科学的曙光。

西方的体系中,科学研究对内一直强调个人的好奇心驱动,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所以乔布斯要说stay hungry,stay foolish。前方永远有未知领域,推动了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

对外则比较纯粹,科学就是对自然世界的探索,讲究观察,理论假设,实验论证,循环往复。这样的好处在于,万事以事实证据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

这里并不是说西方就没有功利学,他们也有,而且与中国相比,可以说不分伯仲,但是与自然科学没有交集,泾渭分明。西方的自然科学家从不以当官作为自己治学的目的。

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作为总结。古代西方体系诞生的民办最高学府是大学,以治学,研究为办学宗旨。而古代中国则只有书院体系,以考科举,得功名为唯一目的,当官才是一切。


原因很多,举一个工具的例子。

科学,从牛顿研究力和运动的三定律起步,前提是能精确测量重量、距离和时间,以发现力、速度和加速度的规律。

中国古代沙漏,日晷,漏水浑天仪之类的精度大概在偏差一刻钟到半小时左右,给个大概」时辰「,比如」午时三刻,开刀问斩「,但不能对精确到秒对诸如自由落体的运动进行测量。

1582年义大利的伽利略发明了重力摆,1657年,惠更斯将重力摆引入机械钟,制作出精确摆钟。18世纪,英国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航海钟(81天海上航行归来只差五秒),赢得国会悬赏的2万英镑巨额奖金,阿诺德造出精密表用擒纵机构。

进入精准钟表时代,才使得探索时空奥秘的精确测量成为可能,而精确实验是科学的基石。(现代发明的计时工具的精准更是令人叹为观止,2014年的激光原子钟精度达到一百多亿年偏差不超过一秒!)

可惜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里没有钟表。明朝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的确献给万历皇帝两座自鸣钟,但被万岁爷视为稀罕的玩具。


现在科学产生的基础是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为名论和实在论的基础是三一论和恩典救恩的争论。

中国没有三一的概念。


科学是建构出来的,它并没有一个不变的衡量标准,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大大改变了人们对科学的认识,科学不是客观的,它充满了主观性。另外,近现代以来,科学定义的话语权是被西方社会所掌控的。不是中国没有科学,而是在西方科学的定义下,我们的科学西方学者没有研究,也没有承认罢了。


不仅中国没有产生科学,除了西欧那个地方,其他人类居住的地方都没有产生科学。首先是没有那种超越实用价值的思维方式。其次,统治者也不提倡,那些中国璀璨的发明,或者不起眼的发明,有几个人的名字留下了?显然搞发明的没地位。其次,不仅不提倡还打压,明清时代一律斥之为奇技淫巧。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以前我曾经回答类似的问题,但是被系统判定不合规。

因为很简单,就一句话:奇技淫巧,不登大雅之堂。

当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掌权部门,觉得技术无足轻重的时候,就算你的技术超级牛逼,也是「无足轻重」的。


古代科技大多是从日常劳作经验中总结而来的,注重实用性,而缺乏理论指导。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