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表述不完整,不清晰的地方请见谅。

广义上来说,

孤独症谱系的孩子,从小到大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支持?

阿斯能否分享一下自己成长过程中,寻求社会支持的经历和经验?

狭义上来说,

我主要好奇的是线上支持这方面的需求。如果设计一个谱系人士互助的网站,除了论坛以外,还会有哪些用户需求?网站需要什么样的功能?


感谢题主贴心的想到了这个问题。为了节约大家时间,就开门见山了。

在一番调查后,我们发现,国内的阿斯们最需要的,是:

  • 平等、公正和客观
  • 不搞特殊化,一视同仁
  • 被当成普通人

而阿斯们最不需要的,是:

  • 同情或怜悯
  • 被当成怪人、怪胎
  • 特殊人群的帽子
  • 被当成天才,或者被当成蠢蛋

也许大家会感到意外,期待著比如特殊教师,阿斯伯格综合征帮扶矫正这样的内容。但恰恰相反,阿斯们最大的希望,是获得理解和尊重,消除偏见

今天的环境下,几乎没有AS敢于在生活中公开承认,即使已获得确诊,也只能小心翼翼的藏好,害怕因此收获成吨的偏见。第一次听说孩子被确诊的慌张家长,也因为这些偏见,犹如遭到晴天霹雳,反复犹豫是否要和老师坦白,害怕孩子无法被学校和社会接纳。找工作时,更加没有人敢于把「阿斯伯格」几个字眼写道简历上。这一切,都只是因为社会对它的认识太片面,太贫瘠。

另一方面,让我们来聊聊,阿斯生活在某些方面确实有困难,但他们为何如此排斥特殊照顾呢?首先,阿斯群体很在意的一点,就是公正性。根本来说,是因为确定的,一致的事情,总能带来安全感,而特殊化处理,恰恰会破坏这种「一致性」。特殊化的程度,时间,理由总是变来变去,每次遇到事情还要「分类讨论」。对于一般人来说,这里有一个「惯例」和「感觉」的衡量,因此并不觉得有什么。但对于阿斯来说,这份特殊化是为什么,要怎么应对,无疑增加了很多负担。

这样说比较抽象,给大家讲述一个真实发生在笔者中学时期的小误会。那时候,一位任课老师的生日,给全班发糖,一人一颗。发完后,多出一颗,这位老师走到我面前,把多的那颗递给我。事后经过父母的讲解,才明白,这位老师觉得我总是对他很冷漠,偶尔和他「作对」,误以为我讨厌他,希望通过给我一颗糖的方式与我和解。

但当时,我崩溃了一下,紧接著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因为当时满脑子的念头就只有:这样不公平!他多给我一颗糖到底有什么阴谋!我万一接受了会有什么后果!我不知道!反正不公平所以我不能要!

因此,阿斯所希望的社会,是在统一、明确的规则下,接受惩罚和奖励。哪怕受到的惩罚是自己,只要这个处置是有理由的,公平的,那就一样心甘情愿。

即使是真的要给予特殊帮助,也请把理由,结果阐述清楚,并且把否接受特殊帮助的选择权,留给他们本人。

其次,这也涉及到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问题。纵观阿斯们的成长历程,其实一直是渴望融入,渴望被接纳。但不断受挫,直到绝望,放弃。直至最后,心中依然还存留这那个「多么希望有个朋友陪我一起玩啊」的执念。并且把自己社交失败归结为自己过于特殊,做不到一般人能做到的事情,进而陷入深深自责。

大多数阿斯,哪怕已经和自己达成和解,也多少幻想过,「如果我和大家一样……」

那么,在我们当前的社会,如果提供特殊帮助,那会发生什么呢?他们会继续被人们划分在「特殊人群」的标签下,继续被粘上诸如「生活无法自理」,「社交废人」,「生活邋遢」这样无中生有、夸大其词的标签。继续被同情,被怜悯。

引用一位YouTube主播的话,「我不是病人,不用找人来照料我,我过的挺好的!」这也是很多已确诊AS的心声。比起被同情,他们更希望自己被作为普通的社会一份子。比起标签,他们更希望被看到背后的那个充满个性的灵魂。

我是阿斯,那又如何? --Mouton Lucide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图标

今天我们的舆论环境,往往是把阿斯伯格擅自的放在了「病人」的立场,把它和障碍,诊断,治疗,这些字眼捆绑起来。是的,阿斯生活不易,但对他们最好的帮助,就是以平常心,互相尊重,真诚沟通。是的,阿斯与一般人有很多差异,但弥补差异的最好方式,就是互相理解,互相包容

我们常以为,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需要治疗,要想尽办法让他们变得和"普通人"一样。关于这,另一位YouTube主播,她是这么说的: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意识到自闭症个体的不同需求,而不是压榨他们,「治愈」他们,让他们消失。训化,逼迫,让你的自闭症人士装作正常。实际上他们所做的就是表演,他们并没有被「治愈」,而是为你装得更正常。

对你来说什么是自闭症 what is autism to you【地球上的阿斯星人】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图标

因此,对于阿斯群体真正有效的社会支持,不是故弄玄虚,不是博人眼球。而是在每个人心中,固有观念的微妙松动。对阿斯这个话题,不再抱有猎奇的心态,就好像讨论一个人是不是近视眼一样的稀疏平常。接纳,尊重,这就足够了。

如果能有一天,我们多元化的社会能把这一群体自然的作为其中一部分,到那时候,我们再去讨论相应的教育医疗工作恋爱辅助,讨论建立专题网站,专业组织。也为时不晚。

又或者说,如果一个社会已经能坦然接受这个群体和他有关的特质,他们也就早已不再需要社会的「援助之手」了。

回答者:JaimeCode


如果题主能做出来一款,能满足量化标准化工作内容的在线平台,相当于把工作内容标准化的同时还能让工作环境孤独化,阿斯就会乐颠颠了。

同时,给阿斯一款平衡独处和简单少量群处的工作居住甚至养老环境,阿斯就要开心坏了。


需要正常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其他交往者或者交往者监护人的理解,不要孤立他们。


我有很多想翻译的文章和视频。如果有平台或群体需要这些信息可以联系我,我将提供翻译版本。尤其是父母群体,我很想了解你们的情况,你们孩子的情况,和你们应对的问题。好让我明白哪些信息的搬运是当务之急。

同时如果有有一定英语水平和时间的朋友,对这种公益行为感兴趣的可以协助我进行校对和字幕压制。无酬劳,需要真正热心于此的人和能保持长期热情的人。

以下两类人恕不伺候:

1.独断专横,难以沟通过于自我的as

因为会导致合作效率低下,无法互换建议。要以国内as及父母的利益为核心。所以,无法接受多元信息,强行以自己的方式活在别人世界的就不用了。目的是公益。同理心问题严重者勿扰。 以能接受反对意见的存在为底线,毕竟大家多多少少有这个倾向。

2.交流起来发现和as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对as的真实情况也没有了解,但要强行沟通自证,尤其是爱与父母"互动交流"的nt。闲聊打闹的直接拉黑。 欢迎不误导,有了解的热情,谦虚有爱心的nt。

以上,有意或有需要请私信联系。

我本人或许是自闭谱边缘人,或许是功能比较好的as,未确诊。与一些家长有过交流,部分认为我是,部分认为我不是。个人不是很纠结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母亲,我觉得大概最需要的是社会的包容度。中国不像西方国家,可能在这方面,西方国家经历的时间比我们长也更有经验,大众接受度较高,对自闭症的认识也比我们普遍。在中国,自闭症这一群体是才刚刚被社会认识的。很多人不理解甚至会歧视他们。其次,希望能有靠谱的机构支持。现在关于自闭症的培训机构良莠不齐。

我的孩子现在上一年级,我并没有告知学校他有自闭症,一方面是因为我的孩子自闭症很轻微,学习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孩子智商较高,也不会违反纪律打搅别人,唯一问题就是与人交谈能力较差(至今没有确诊哪一种自闭症,有时候我都觉得也许是误诊。因为孩子是喜欢与其他小朋友玩的,唯一就是语言能力差,我有时候都觉得他是不是只是语言障碍。亲戚家里有4岁小姑娘,俩人玩的特别好。因为阿斯在说话方面没有问题,所以我家也不像阿斯。说自闭症,我家孩子也不像。可他似乎也不像正常孩子。)另一方面,也是害怕告诉别人反而会有反效果,怕孩子遭遇到霸凌和歧视。

自闭症方面的机构很多都不正规,有些纯粹就是赚钱,单纯的让孩子跳来跳去,走独木桥。却根本不让家长互动,家长是和孩子分开的,其实自己看过书了解过的都知道,自闭症是需要父母参与度极高的。问题是很多人没看过书,家长都在上班,带孩子去的都是老人。那种班我们只上了一个月就停了,因为他没什么作用,可是很多家长没有更好的途径,也只能继续上下去。极少机构是真正有技术的,可是没钱。我们后来终于找到一家是有经验的,主要以孩子和家长互动的机构,真正帮到我孩子的是这家机构。

孩子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非常感谢这个机构!(只能说我们能找到这个机构也是因为孩子爷爷在教育系统,私人关系打听到这家。那么其他没有这种关系网的人呢?)这家就属于没有太多钱的那种,办学条件没有自己独立的校舍,还是租的小区里的房子,后来上到一半邻居嫌吵,被迫换了个地方。所以很希望能多开办点真正能帮到孩子的机构。


学龄或成年as 有很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目前好像还没有专门的as心理咨询网站。可以考虑一下~


想问下楼主的社交能力如何?有没有比较好的朋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