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不提雪字描述雪很大?不用形容词修饰,也不要太明显的比喻(像.../如../好似/)最好用动词和名词的描述,能用白描最好。


高中语文老师来浅浅聊聊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好的文章,能够给人什么呢?

画面感!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这句话一出,你眼前马上就会呈现出天地山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画面。用当下正流行的词说,叫「有内味儿了」。

紧接著,他告诉你在这天地山水一白中,能看到的,唯有一道长堤的痕迹和一点湖心亭的轮廓,以及「我」的一叶小舟和舟中两三粒人影。一瞬间,「内味儿」更浓了。

平时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小练习——你随意选择室内或者室外一个角度,就从这个角度,如实记录眼前所见。下一篇,还是同样的一幅画面,你换一个角度,再写。

比如说,站在门口看你的卧室,站在窗边看你的卧室,侧躺在床上看你的卧室,这就是三个不同的角度(只是随口举例,具体角度根据实际场景自由选择)

再比如,我坐在窗边看窗外和我到室外去看窗外这同一片景色,角度又不同。

这种写作的小练习,可以当作我们日常随时随地的一个练笔。在家可以练,散步可以练,去公园也可以练……每一篇不用写很长,如实描述即可。

慢慢再从写静态画面过渡到写动态画面。

比如,你有没有认真赏过一场雨?

雨在半空中是什么样的?落在树叶上、窗台或屋檐上以及地上或水洼里,又分别是什么样?雨的声音是怎样的?落在树叶上是什么声音?落在房檐上是什么声音?落在地上又是什么声音?

仔细赏过几场,你会发现我刚才提到的这些,雨大和雨小的时候是不一样的。仅「雨落在地上的水洼里」这一个细节,绵绵细雨和瓢泼大雨都完全不同,无论是形态还是声音。

那么我们写雨的时候,如果能细致描述这些雨中的画面及声音,让读者自己去想像,或者自己去感叹「雨真大」,比直接写「大雨倾盆」或者「雨像开了闸一般」是不是要更好?

画画的人大多都知道「烘云托月」——月亮不易画,所以以云来画月。写文章也是一样,既要给出画面感,又要留下想像的空间。

好的写景写人写事的文章,不下结论,结论要留给读者自己去得出。怎么能让读者得出这个结论?要给他画面,要动他心弦,要引他共鸣……这就是「不提雪字而描述雪很大」的技巧。


我四岁那年,冬天特别冷。早起被尿憋醒,却推不开屋门。大哥使劲推,门总算开了道缝。我挤出门缝,只见眼前有个一尺来高的扇形台阶,白得耀眼。尿憋得我不及细想,一个大步迈上台阶,不料想「扑通」一声,下巴一凉、裤裆一热,只剩下一颗脑袋暴露在清冷的空气里。「小四儿,你咋忘了这里有个高台阶呢,掉台阶下了吧?哈哈哈哈。」大哥笑得像个傻子,全然不顾我哭成了冰人。还是二哥仗义,他迅速叫醒三哥,还抱来了刚会走路的五弟。兄弟四个对著我一起撒尿。「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我身后终于形成一个温热的缝隙。大哥拽著我的棉袄领子,把我从缝隙里拔了出来。「好深的窟窿啊!」兄弟五人齐声感叹。


是嫦娥撸秃了广寒宫里的玉兔,

是吴刚错砍了桂树旁的柳树?

谢家不要的盐啊,

被玉皇爷拿来包了饺子。

咸的打了个喷嚏,

面粉洒了一路。

是滕六扔掉了鹅毛的被褥,

是青女和她边喝酒边在哭?

白茫茫的,

是要忘记谁吗?

圣诞老爷爷跑过来,

走丢了

装满礼物的驯鹿。

诗人们热上了烈酒一壶。

不在湖心亭,

而在吱吱作响的火炉。

钓鱼的老人回不了家了,

索性住在了船上。

他听著诗人们的醉话,

像梦话一样含糊。

他们会说什么呢?

是在朔风里用弓刀赶跑了胡虏?

还是在说那时江南的春色

桃花和杏花

开满了一路。

亦或者是有一个叫窦娥的姑娘 非在七月里击鼓?

鼓声吓的女娲失了手,

天空这才多了一个窟窿。

诗人们还有酒

和火炉

那他们是不会看见的。

已经看不见了的路边的尸骨。

卖炭的老人买来一根瘦小的火柴。

他点燃了烟,

这冻死的

本来是个养蚕种棉花的农户。

沉甸甸的花朵呀

压倒了枯老的树

惊醒了柴门外的黄狗。

他是在等谁回来吗?

是今天晚上吗?

在这样的天气里?

那个人还会回来吗?

如果,

我说只是如果

如果他回不来了。

(是因为离家太近了吗?)

家门口的那盏倒塌了的路灯,

是否也会感到孤独?

完。


不提「雪」而描述「雪」很大,有一个最简单取巧的方式,就是把「雪」字用其他名词指代,而这恰恰是古人的拿手好戏。

琼芳

唐 李贺《十二月乐辞 · 十一月》:「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琼芳本来是指琼花,这里相当于把雪比作了琼花。琼花长什么样子呢?如下:

寒酥

明 徐渭 《梨花》诗之三:「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酥未肯消。」

像一个点心的名字啊有木有!应该是带一点淡淡的甜,吃起来软糯,入口即化(我自己yy的)。

玉沙

宋 苏轼 《小饮清虚堂示王定国》:「天风淅淅飞玉沙,诏恩归沐休早衙。」

这个名字突出的是雪花高洁,无暇的特点(听起来很「贵重」),「玉沙」古时候也用来比喻星斗和棋子。

凝雨

南朝 梁沉约 《雪赞》:「独有凝雨姿,贞晼而无殉。」

水凝而成冰,雨凝而成雪。用其物理变化的过程作为指代名词,也算是脑洞大开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灵感。

玉鸾

宋 杨万里 《早朝紫宸殿贺雪呈尤延之》诗:「雪妃月姊宴群仙,珠阁银楼集玉鸾。「

本意是白色的鸾鸟,雪花都像鸟一般了,这得是大到了什么程度。


我理解题主的意思,想要描写雪很大,但又不愿用一些滥大街的套路和比喻,于是就从侧面,从一个新奇,很少有人尝试过的角度切入。

但要避开滥大街的套路和比喻,不一定要连」雪「字也一并避开,如果做的太彻底,未免会显得不自然,有为新而新之嫌,物极必反嘛。

提到」雪「,但不提」大「,怎样表现出雪之大呢?比如我最喜欢的描写雪的一首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好大的一场雪啊,大到了什么程度?整个世界,被驱散的驱散,被掩埋的掩埋,最后就只剩下孤舟,老翁,和了。


你不要打电话给我了,我怕夏洛误会。


这个可以参考《水浒传》,对于水浒传来说,描述的时候不出现本字眼是平常操作。

比如武松住在武大郎家里时,潘金莲等武松下班时的雪:

万里彤云密布,空中祥瑞飘帘,琼花片片舞前檐。剡溪当此际,冻住了猷船。顷刻楼台如玉,江山银色相连,飞琼撒粉漫遥天。当时吕蒙正,窑内叹无钱。

这里的雪其实还比较温柔,只是讲下雪下的彻地连天,下的天地变了颜色。

还有一种雪,是杀气腾腾的雪,比如林冲风雪山神庙时候的雪: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沾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须拚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这场大雪杀气腾腾,是皓虎素麟的决斗,正应了此时林冲的心境,像水浒这种作品,是处处妙笔的。

除了写雪,水浒里写火也从来不提火字,同样在风雪山神庙一节,草料场的大火起了以后,作者是这样写的:

一点灵台,五行造化,丙丁在世传流。无明心内,灾祸起沧州。烹铁鼎能成万物,铸金丹还与重楼。思今古,南方离位,荧惑最为头。绿窗归焰烬,隔花深处,掩映钓渔舟。鏖兵赤壁,公瑾喜成谋。李晋王醉存馆驿,田单在即墨驱牛。周褒姒骊山一笑,因此戏诸侯。

一场大火,施耐庵用了古今典故,却绝不写这火烧的有多大。大家可以自己感受,这火就像周公瑾火烧曹孟德那么大,就像朱全忠火烧李克用那么大,就像田单火牛阵那么大,就像烽火戏诸侯那天那么大。

你说这火得有多大?

关于水浒传的更多有趣内容,欢迎查看我这个答案哦: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8026107/answer/1078115804


按题:「不用形容词修饰,也不要太明显的比喻……」,古人也留下不少好句。

谢惠连《雪赋》中有一段写雪景,文字很炫。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蔼蔼浮浮,瀌瀌弈弈。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末萦盈于帷席。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白鹇失素,纨袖惭冶,玉颜掩姱。

罗隐写雪,最为忧民。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祖咏写雪,简洁明了,不肯多一个字。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以及,以张打油为笔名的某君的废话体《咏雪》。

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1.

什么东西天上飞 ?

东一堆来西一堆 。

莫非玉皇盖金殿 ?

筛石灰啊筛石灰。

2.

六出飘飘降九霄,

恰似玉女下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3.

漫天坠,扑地飞,

白占许多田地。

冻杀吴民都是你!

难道是国家祥瑞?

4.

此花自古无人栽,

一夜北风遍地开。

近看无枝又无叶,

不知如何长出来?

5.

天地玉世界,漫天散飞花。

远岸飘柳絮,前村压梅花。

青竹凝玉树,万枝变琼枒。

窗含远山白,落鬓添华发。

6、

寂寞山崖共水滨,

漫天匝地白如银。

前村报道溪桥断,

可喜难来索债人!

7.

剪碎鹅毛空中舞,

山南山北不见土。

琉璃碧瓦变成银,

面糊糊了青州府。

8.

苍天为我报丁忧,

万里江山尽白头。

明日太阳来相吊,

家家户户泪花流。

根据评论提醒,这首诗还有一个版本。所以我也贴上来了。

天公丧母地丁忧,

万里江山尽白头。

明日太阳来作吊,

家家檐下泪珠流。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金圣叹的作品。


又到了白色相簿的季节。


电话响了,

喂,美女,您的快递到了,我一会儿放在小区的快递柜里面您记得下来取件……哎?快递柜呢,我记得在这墙边啊,哎呦我糙快递柜被埋起来了……嗯,放7号柜了您记得尽快去取哦,一会儿怕是柜门又要被埋起来了,尽快哦!

嘟 嘟 嘟……


//

来听听纸条大佬们的答案叭ww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春来叶绿满山青,冬至霜白净无色。」

「上帝的头皮屑真多………」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来自纸条崽@君无期. 的创作诗:

-01-

絮散

陌上杨柳尚旧装,小女候春春难至。

忽闻柳絮飞满天,欲报春日落各家。

小女笑颜尚未开,才现山水共一色。

思归思归君难归,期春期春尚难寻。

-02-

空山

空山难作妆,少有人烟至。

忽而路白茫,山中人烟细。

-03-

玉碎

天上飞白玉,可触不可得。

玉凉亦有魂,日暖玉消融。

-04-

白首

人间难得有白首,却是今朝皆发白。

暖炉饭食贪此温,只需一刻皆无寻。

还有来自纸条崽@歆妧. 的创作诗:

-01-

平水韵 平起仄收

絮翻蝶舞繁花夜,非雾非烟伴雨归。

私语呢喃生白发,江城梨花漫天挥。

-02-

平水韵 仄起平收

薄雾浓云夹浅霜,寒鸦声唳诉凄凉。

寒风何苦嬉花树,万点残红尽感伤。

-03-

平水韵 仄起平收

砌下乱尘牖外风,棉裘湿透布衾凉。

难眠月下独身坐,扑面青光酒中翔。

-04-

平水韵 仄起平收

不取凡间半粒分,却应冬景满乾坤。

来时净素还洁去,一片清白化玉津。

-05-

新韵 平起平收

又逢瑞叶北风吹,枯树干枝百草灰。

瘦水凝冰天地冷,琼花飘舞几时飞?

-06-

平水韵 平起平收

玉蝶满天飞,红梅相映辉。

枝头寒雀叫,素裹抱春归。

-07-

平水韵 平起仄收

朔风萧瑟苍山远,举目浮沉皆寂寥。

但问玉尘何处去?穿庭问阁覆琼梢。

-08-

平水韵 仄起仄收

腊月丰隆盈碧空,寒酥覆地似琼浆。

尧年鹤语狰时起,一夜白头压远荒。

-09-

新韵 仄起平收

可盼佳期走眼边,归途似箭梦魂翩。

纷纷瑞叶埋天路,滚滚鹅毛涌地寰。

-10-

回文诗

飞玉伴花风动情,草青浅色柳浓浓,

归人盼远望明月,微醉将诗赋酒行。

-11-

回文

行酒赋诗将醉微,月明望远盼人归,

浓浓柳色浅青草,情动风花伴玉飞。

「不提雪字描述雪很大」

你想到的又是哪一句呢?

//


当然是打油诗的鼻祖,唐代诗人张打油啊。他写过一首《咏雪》一直流传到后世::"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著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整首诗歌的视角是由远到近,首先说:「江山一笼统」表现了天地之间一片白茫茫,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后来又说「井上黑窟窿」,又将视角折了回来。然后通过对比,说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说明了雪下的特别大。

我读这首诗是在年少时,但是印象很深,全篇只有二十个字,没有一处提到「雪」这个词,却将雪的纷纷扬扬描绘的淋漓尽致。


说一个我常用的方法——溯源描写。


第一步,找到核心对象。

雪。

第二步,溯源。

雪的甲骨文,上为雨,下为羽。也就是从天上落下的羽毛。

第三步,把源具象化。

天空中似乎正有万万亿个天使程序员在通宵加班,脱落的羽毛把大地层层覆盖。


天上一阵黑咕隆咚,

好似白面往下扔,

坟头儿倒有馒头那么大的个儿哟,

井是大窟窿。

——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摘。


一个思路。

履敝行偏冷,门扃卧更羸。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吟阑余兴逸,还忆剡溪船。

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不能不提唐代一首奇诗,张打油的《咏雪》:「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此诗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它描写雪景,从全貌到特写,由颜色到神态。通俗易懂,诙谐幽默,风趣逗人。

通篇写雪,却不带一个「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纸上。


1、两岸严风吹玉树,一滩明月晒银砂。

夜雪泛舟游南溪

唐-韦庄

大江西面小溪斜,入竹穿松似若耶。

两岸严风吹玉树,一滩明月晒银砂。

因寻野渡逢渔舍,更泊前湾上酒家。

去去不知归路远,棹声烟里独呕哑。

2、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

对雪二首

[ 唐 ] 李商隐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

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很有意思。

3.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咏雪》

北宋张元

七星仗剑搅天池,倒卷银河落地机(又作直取银河下帝畿)。

战退玉龙三百万,断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4.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

《雪》

[宋] 黄庚

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象。

远岸未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

羔羊金帐应粗俗,自掬水泉煮石茶。

5、层叠远山全不见,惟一抹,白云横。

江城子-夜雪

清-陆珊

被池难熨夜寒生。梦初醒。小窗明。看月开门、正待下阶庭。吹下满天杨柳絮,黏翠袖,冷无声。

晓来不怕剪风轻。卷纱棂。拓银屏。极目远山、遮却几分青。层叠远山全不见,惟一抹,白云横。

这一首是有点白描的味道~应该是题主想要的。

6、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清代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7、忽惊夜半寒侵骨,流水无声山皓然。

夜雪

明-张实居

斗室香添小篆烟,一灯静对似枯弹。

忽惊夜半寒侵骨,流水无声山皓然。

在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张诗的后两句分别从人的感觉,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雪。

8、满意宇宙曙,霏霏正漫天。

琴窗夜雪

宋-陈杰

寒更洞书幌,几上明素弦。

满意宇宙曙,霏霏正漫天。

9、绮阁玲珑夜有辉,却看玉树转霏微。

弇山园夜雪

明-张元凯

绮阁玲珑夜有辉,却看玉树转霏微。

主宾醉后操银管,并作瑶华散漫飞。

10、冻云笼月月笼霜,冷逼镫魂暗吐光。

与漱芳孝谅两妹夜话

清-庄湘泽

冻云笼月月笼霜,冷逼镫魂暗吐光。

玉漏滴残寒夜永,围炉且莫话沧桑。

有时间再继续更~


捂脸,发几个自己写的。

1.

世界白裸裎。

2.(夜雪)

他抬头一看,漫天都是掣掣曳曳、苍苍茫茫的小灰片子,打在他的头上、脸上。

3.(雪霁)

寒风里有一丝丝的柳飘。远山与房屋,天地与一二行人,敷陈著再淡没有的水墨画。

我便在微风中立著,觉得一切都湿漉漉的新鲜。上下一白,万物明亮,连阴影处也变了烟灰色。

门外吹著古旧的北风。喜鹊与乌鸦同吼,不知是悲是喜?

点点的麻雀飞上瘦而欹斜的芦苇杆,枝子轻轻地压——压——下去。

4.(雪中校园)

不过外教楼那一片倒还是天国一样,琉璃一样的安静。

公众号:偶然在此的生物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