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容易低落和脆弱的现象很有可能是你的高敏感情绪导致的。

假如你是一个高敏感情绪者,那么你的情绪反应往往会比
其他人来得更快、更迅猛,持续时间更长。或许你每一天都会
在这种情绪的挣扎中度过。由于意识到自己不能预料情绪的反
应方式,你开始怀疑自己。历经反复的情绪肆虐,你生活中的
苦恼和烦扰会越来越多。


生活中,你会遇到很多不理解或不接受你这种强烈的情感
表达方式的人。也许他们会觉得你反应过激、过度敏感、过分
夸张,而你可能会悲观地将自己视为异类,开始讨厌自己,甚至憎恶自己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痛苦。
同时,你可能也很珍视这种情绪敏感的能力,你认为,带
著一颗悲悯的心与人保持交往是人生快乐的源泉。

你想放下这
种痛苦的情绪,保持著与他人沟通及体验快乐的能力。
处理情绪的技能之一就是要了解高敏感情绪者所具有的性
格特征。

——《真正厉害的人,都能掌控自己的情绪 》 卡鲁恩· 霍尔著


别!给!自己 心!理!暗!示!

就我自己来说,遇到挫折会下意识寻找解决方法,或者反省自己。尽管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得到很好的处理,甚至容易沉溺在情绪里(或还会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的应对方式也仅仅只是写下来(梳理思路),问问朋友和父母。所有挫折的解决都需要实践检验,所有情绪也需要合理发泄。

如果你实在困惑不已,可以找医生咨询,不要一个人胡思乱想


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是两个级别的妖怪。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正视情绪,勇敢面对生活。每个大人都是负伤前行的勇士。


谢谢邀请,其实还是自己太过于敏感了,太过于纠结这件事情了。一切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其实很简单的。调整自己的情绪,放松心态,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再试试看。


遇到挫折会失落、难过、沮丧其实是一种挺自然的反应,但是我们因此又再责备自己,或者觉得这是不好的话,就会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还是需要在产生这些挫折、失落的时候安慰、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搭建起逐渐建立自信心的氛围,而不是一种在自我打击的氛围。

相信在这个方向,自信心会越来越强,内心能承受挫折的能力也会自然而然的强大起来。

抑郁症是要经过专业诊断的,除了简单量表测试之外,最重要的是和咨询师深入沟通,探究你的整体情绪、认知、行为状态,抑郁情绪有三低,三自:

1)情绪低落:就是不开心、高兴不起来,心情苦闷、郁郁寡欢、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等。

2)兴趣减退:即对原本感兴趣的事情丧失了兴趣,甚至对任何事情都丧失了兴趣,即使勉强参加一些兴趣活动,也无法从中体会到快乐。

3)精力低下:即感到疲倦、乏力、浑身没劲,这种疲倦往往精神上的疲倦多于身体上的疲倦,而且无法通过休息得以缓解,甚至是越休息越累。

4)自卑:即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对自己全盘否定。

5)自杀:即感觉得生活无趣、活著没有意义,因此有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甚至付诸行动。

6)迟滞:动作缓慢,反应迟钝,大脑像生锈一样、转不起来,做事犹豫不决,执行力下降、拖延。

持续超过2-1年以上是需要及时调整的,建议寻求专业的咨询帮助。


这很正常,不要动不动就怀疑自己有抑郁症,这种想法过程,才是一 魔咒。

情绪脆弱,可能和你成长经历有关系,或者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模式有关系,尝试从这些角度来反思一下。

抑郁症的特点,持续的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体会不到兴奋高兴这些感受。

如果只是遇到挫折就失落,难受,那么先去接纳自己的这种情绪,然后待在情绪里,看看会想起一些什么事情,也许那些事情,就是这种情绪模式的源头事件。

另外,想想,这种情绪持续了多久了?是哪些人容易让你有这种感受?是什么让你现在提出这个问题?你希望获得什么样的帮助?(仅仅是建议,还是更加专业的心理干预?)


是,然后呢?

不是,不就没有问题了嘛


经历的少了,使劲经历!少胡思乱想!


容安尝试科学普及一下抑郁障碍。

一、概述

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在WHO(1992)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Related HealthProblem, ICD)第10版(ICD-10)的第5章「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抑郁障碍主要包括抑郁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和恶劣心境。临床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术语是抑郁症,内涵上主要指抑郁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需要强调的是,至少有10%的抑郁发作患者会出现狂躁发作,此时诊断为双向障碍。今天容安主要和大家探讨抑郁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

二、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

1984年,美国国立研究所(NIH)调查研究显示,抑郁症终身患病率为4.9%(男性5%,女性10%),恶劣心境为3.3%;

1994年,美国国家共病调查研究显示,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17.1%(男性12.7%,女性21.3%),恶劣心境为6%;

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目前关于年度生活能力丧失残疾(years life lost disability)的数据,在中高等收入国家里,抑郁症已经居榜首了,在低收入国家里也位列前十。

三、抑郁障碍的疾病负担

抑郁症对个体身心健康、社会交往、职业能力、躯体活动有显著不良影响。评估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两项为期16年的随访研究显示,有25%和11%的患者存在躯体及社会功能减退。抑郁障碍相关心理社会功能损害包括:不能工作或工作能力下降、婚姻不和谐、亲子关系问题等等。

WHO的全球疾病负担(GBD)的合作研究显示,1990年全球疾病负担的前5位排序为:下呼吸道感染、围产期疾病、腹泻、AIDS、抑郁症。全球精神疾病负担中,抑郁症为17.3%,高居榜首;抑郁症占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的4.2%。研究还预测到2020年,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姜葱14.2%增加到15.5%,加上自杀和自伤,将从18.1%上升至20.2%,占全部疾病负担的20%。抑郁症是精神疾病负担中最主要问题(1990年为44%,预测2020年为47%)。

抑郁障碍不但具有与高发病、高复发、高致残的特点,而且目前疾病总体诊治识别率较低,尤其在综合医院中,中国上海的识别率大概为21%。

四、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1、抑郁发作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和快感缺失,可伴有躯体症状、自杀观念,发作至少持续2周。

1)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无助感、无用感、情绪低沉。似有无限悲伤在心头,自称「活著没意思」等。典型病例呈现晨重晚轻节律改变的特点,即心情低落在早上较为严重,傍晚较为减轻。

2)兴趣缺乏与快感丧失:缺乏兴趣,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兴趣显著减退,丧失体验快乐的能力,不能从日常的活动中获得乐趣。

3)思维迟缓:患者常感到脑子像糊了一层浆糊,思维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维闭塞、阻滞。言语减少、语速慢、应答交流存在困难,工作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4)运动性迟滞或激越:活动减少、动作减慢,严重者可以不吃不喝、不语不动,表现为木僵或亚木僵状态。激越者表现为紧张、烦躁不安,脑子里反复冥想过往经历,大脑处于紧张状态,难以自控,惶惶不可终日,甚至表现出冲动攻击行为(这一点可能和大家印象中的抑郁症不一样哦)

5)焦虑:紧张、坐立不安、来回踱步、揪头发、搓手顿足等,有的患者亦表现出明显的易激惹。

6)自罪自责:患者自我评价过低,自感一切不如人,所有问题都是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连累了亲人、家庭、社会,严重者可以达到罪恶妄想。

7)自杀观念和行为:抑郁发作的患者中至少25%的人有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扩大性自杀」,觉得活著的亲人也非常痛苦,可在杀害亲人后再自杀。······················

8)精神病性症状:在抑郁存在一段时间后可出现幻觉和妄想。

9)躯体症状: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躯体疼痛不适、乏力等等。

2、复发性抑郁障碍

起病平均年龄40-49岁,每次发作持续3-12个月,复发频率较低,发作间期一般缓解完全,少数患者可发展为持续性抑郁。有过1次发作的患者复发可能性为50%,有过2次抑郁发作的患者,复发可能性为70%,有过3次抑郁发作的患者,复发可能性为100%

五、抑郁症病因及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抑郁障碍的发生于遗传密切相关。父母兄弟子女同病率为12%-24%,堂兄弟姐妹同病率为2.5%,双卵双生子(DZ)同病率为12%-38%,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69%-95%。

2、神经生化因素

研究初步证实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及相应受体功能改变与心境障碍的发生有关,证据主要来源于精神药理学研究资料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5-羟色胺、去甲状腺激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相应受体功能的改变以及受体后信号传导系统的改变也参与心境障碍的发病。

3、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许多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HPGH)的功能异常,尤其是HPA异常。

4、脑电生理变化

脑电图研究发现,抑郁症发作时多倾向于低α频率,躁狂发作时多为高α频率或出现高幅慢波。睡眠脑电图研究发现,抑郁发作患者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快眼动睡眠(REM)潜伏期缩短。

5、神经影像改变

CT研究发现心境障碍患者脑室较正常对照组为大。MRI发现抑郁发作与患者海马、额叶皮质、杏仁核、腹侧纹状体等脑区萎缩。功能影像学研究发现抑郁发作患者左额叶及左前扣带回局部脑血流量降低。

6、心理社会因素

应急性生活时间与抑郁障碍的关系较为密切,抑郁发作前92%有促发生活事件;女性抑郁发作患者在发病前1年所经历的生活事件频度是正常人的3倍;个体经历一些可能危及生命的生活时间后,6个月内抑郁发作危险系数增加6倍。常见负性生活事件包含但不限于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重病或离世等。

关于抑郁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治疗规范等都有很明确的医学流程,为了避免读者自行诊断甚至用药,在这里容安不过多介绍。

关于抑郁症,目前医学了解的还不足够,而我们能做的又太少太少…

写这篇晦涩的科普文就是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个科学参考,关注到身边可能患有抑郁障碍的人,当他们透露出自己心情低落时,或许是心灵在呐喊,发出生命的求救,给他们一些关心,而不是「有啥好难过的?」「出去走走就好了」之类的敷衍,或许你可以建议他去看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你的一句话也许会让一个生命明亮起来…

更多关于抑郁症的讨论,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容安心理」,在「问容安」版块交流


昨天刚上了点人格心理学的课,老师讲过抑郁症的表现一般表现为:持续三个月以上的情绪低落和行动力低下。

受挫而导致的情绪低落,我觉得是挺正常的,不过每个人的情绪反应表现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些人情绪感受强,所以持续的时间较长。

受挫失落很正常,但是怎么学会去面对更加的重要。抑郁症没那么容易得,也不要动不动就给自己下标签!

好好加油!


遇到挫折失落难过是很正常的,不是抑郁症


都会有这个过程吧,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


跟性格有关系吧,这种性格的人是容易得抑郁症,注意,是容易,不代表一定,不要给自己心理暗示!!!

要区分开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