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生产资料再多次转移价值后,总会大于其远有价值,即带来价值增值。


因为一个东西有价,这本身是一个社会问题。而社会不可能存在于你跟狮子老虎之间,只能存在于你跟其他人之间。

比如说,一个几乎是黄金组成的小行星,按照你对黄金的观念,显然是「非常值钱」,但事实上它一钱不值,因为没有人能占有它,它也就不能以商品或者货币的任何一种形式进入交易。再比如说,普通的空气,因为无法排他性占有,所以除了偶尔通过营销手段制造的噱头,并没有空气这种商品出售。可见,商品具有价值/价格,是建立在一个人占有它,并且要把它转让给另一个人的情况下才会体现的。如果不具有这种私有商品形式,也就无所谓价值/价格。

另一个角度看,例如,过去的农民可能会到荒山上割草喂猪,这时候草对他来说不具有价格,因为大自然不会卖东西给你。但后来某个时候这座山被某人「承包」了,从自然变成了财产,草也就有了价格。这个情况其实跟圈地运动本质上没什么大区别。所以原始积累的真正含义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而不是像坊间流传的认为是攒第一桶金。当然,在这个极端例子下因为整个生产过程都是完全由自然发挥作用,其实是不适合拿来解释劳动价值的。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因为大量的产品从一开始就作为商品生产,所以「价值理论」才显得重要。后来资产阶级经济学抛弃了价值理论,但是依然把价格变动当成自己研究的重点。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才会几乎一切东西都跟买卖有关。而如果在其他的生产关系下,这种万物有价的幻觉就会消失,例如原始社会人直接跟自然发生关系而不是通过社会与自然发生关系,那任何东西都是没有价格的。

所以说,劳动价值论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是马经牢不可破的基础。恰好相反,马经是在肯定它的基础上否定它,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要毁掉它赖以存在的基础即商品经济,而这样的结果当然也是劳动价值的破坏。比如说,现在的经济学总是想要否认劳动价值或者至少把劳动降格为价值的来源之一。这样做当然没问题,尤其是随著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工本身也在越来越少。但问题在于,假设某天完全不需要人工了,理论上你可以否定劳动价值了,但实际上你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也失去意义了,因为没有工资来购买各种工业必需品,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才会断言资本是自身的掘墓人。


谢邀

首先你要知道,任何理论都需要依赖假设(哥德尔不完备定律),即使牛顿也不例外。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马克思理论当中当然也有假设,而且他的假设跟一般人不太一样。

譬如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承认,劳动力是自然力的一种,自然力和劳动力一样能创造财富(使用价值)。

但是,他假定——价值一词有两重性,「如果」把使用价值抽走,那么价值就只有交换价值的意思。他还要假定,自然力创造出来的财富不能交换(任何人不能据为己有),所以没有交换价值。

根据这两条假定,只有劳动力创造出来的财富才能交换,才能成为商品,所以,「商品的使用价值」只能来源于劳动而不能来源于其他自然力。

其他自然力只能创造出来一种没有价值的财富(简直可以上《奇葩说》了),这种财富也不能成为商品。

这些结论不过是他假设的同义反复而已。「逻辑真理都是重言式」——维特根斯坦。

自然资源有无价值??

www.zhihu.com图标

其他自然力创造出来的这种没有价值的财富究竟「具体」归谁所有?「具体」归谁使用?是不是劳动力和自然力同时创造财富的时候直接被劳动力顺走?譬如金矿,是不是谁劳动开采出来就算谁的?譬如一块土地,是不是谁先撒上种子收成就算谁的?还是谁来收割就算谁的(那样谁还敢撒种施肥)?......对这些「具体」问题,马克思并无明确表示。这不是他研究的重点,他挖空心思地在论证怎么打倒资本主义怎么打倒私有制。反正根据他的假定,资本主义就该死,私有制就该死。

所以曾经有个人精辟地总结道:「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根据这个道理,于是就反抗,就斗争,就干社会主义。」

但是,怎么干社会主义?持续斗争、持续革命吗?总不能砸烂一个旧世界,留下一个烂摊子吧。


其实我觉得,马克思一直在用他独特的「价值」概念来偷换我们日常语境中的「价值」概念。就好比通常我们假定2+2=4,他非要假定2+2=5。

严格说起来,我们不能说2+2=5是错的,它只是一种比较奇葩的假定而已。

罗素《西方哲学史》逻辑分析哲学

只要我们足够小心,逻辑思维强大,推理严谨,这种奇葩的假定也能用:如果2+2=5,那么2+5=6,3+5=7,5+5=8.....

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在逻辑推导中一直保持足够小心?会不会把两种不同假定中的概念搞混淆?

更严重的问题是,在这种新的假定当中,2+3=?6-1=?这是非法运算吗?

《1984》中附录新语规则(有些译名为新话),这一如此详细的附录,乔治?奥威尔想传达什么?目的是啥??

www.zhihu.com图标

至于你认为「生产资料再多次转移价值后,总会大于其原有价值,即带来价值增值。」

这里面也隐含了一个假定:同样的东西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价值是不同的(可以称之为「相对价值论」)。所以通过自由交换,交易双方都会变得更好——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微观分册

譬如在我大学毕业那一年,5斤全国粮票可以在宿舍区门口卖茶叶蛋的老太太那里换到3个茶叶蛋。

这笔交易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大学生们觉得3个茶叶蛋比5斤全国粮票好。而在中国个某个农村,可能那里的村民们觉得5斤全国粮票比5个鸡蛋好。

之所以大学生们没有和村民直接交易,因为直接交易是需要费用的。大学生们有这个功夫去找村民多换俩鸡蛋,还不如把时间节省下来用在学习或打球上面。之所以有形形色色的中间商赚差价,是因为他们起到了降低交易费用的作用。

熟悉金融市场的人了解一个比喻——投机者是市场的润滑剂。

从物理意义上,我们可以讲一切财富都是自然力(人力是自然力的一种)做功创造出来的,润滑剂是不作功的。但是,我们不能说润滑剂没有用。一部机器,没有润滑剂,可能根本玩不转,差的润滑剂可以使转换效率达到30%,优质润滑剂可以使转换效率达到60%。润滑剂的作用比死做功大多了。

所以我们国家过去《刑法》当中有「投机倒把罪」,后来取消了,这是时代的进步。无独有偶,英国及欧洲诸国的历史上的法律中也有过类似「投机倒把」的罪名,《国富论》中有记载,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翻书,在「论奖励金」那一章。

马克思对投机资本的看法不过是一种古老的偏见而已。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和马克思的不是一回事儿......


扯远了,如果你要应付考试的话,就得把马克思那套与众不同的假设和车轱辘话死记硬背下来,别想太多,想多了对你考试没好处。

当年高考我政治51分,只能考到大连理工,教训啊。


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认为生产资料不会带来价值增值,只有劳动力可以带来价值增值?

我认为生产资料再多次转移价值后,总会大于其远有价值,即带来价值增值。

========================================================

因为,人类的手中,市场交换的当中,所有的东西,都是人类的物品,也是广义的人工物。

所以,人类的劳动,创造了一切财富,人类的财富,任何的财富。总劳动量=总货物量。

所以,一切的价钱,都是人类的表现,劳动的价钱,任意的价钱。总劳动量=总价钱量。

那么,譬如一块地,昨天单价是一万,今天的单价,是过了百万,都是万变不离其宗。

生产力=人类的生产力=人类驾驭利用的自然物品和人工物品的力量=人类驾驭利用下,自然物品和人工物品它们的力量=驾驭利用各种物品的,人类他们的力量=人力=「物力」。

譬如县官说,打这个刁民的屁股,给我打肿了,但是,这个刁民没有身体、屁股,衙役没有棍棒,怎么打屁股、怎么打肿啊?只能空气打空气了。譬如,没有面粉和水,厨师根本无法拉面。但是,拉面的唯一生产者,还是厨师啊。没有太阳和地球,也根本无法种地。人类已经种地,则打出的粮食,是人类的产物。没有被害人,没有凶器,凶手根本无法行凶。当凶手行凶了,则行凶者唯一,就是那个凶手而已。天上掉馅饼,也得识别、伸手、捡拾。如此,才有人类手中口中的人类馅饼。否则,就饿死光了。不是奶牛母鸡养育孩子,是父母勤劳的双手,人类的劳动,把孩子养大成人。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厚德载物,惟自强而不息。人,是万物之灵,是万物的尺度。

经济学上的价值指什么,它是不是伪概念??

www.zhihu.com图标为什么只有可变资本才产生剩余价值??

www.zhihu.com图标劳动本身是生产目的,还是生产中的一个要素(成本)??

www.zhihu.com图标

这是因为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和将生产资料全部转让给劳动者进行生产,生产的价值总量并不会改变,所有的价值增值都是劳动产生的,资本家靠占有生产资料进行剥削。生产资料会价值增值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实践上也是个悖论。。按照社会财富分配来看主要的财富都有资本家获得。。资本家获得的价值都来自于生产资料的价值增值,那么意味著生产资料不但增值。。而且比劳动在生产中的作用更重要。。那意味著作为劳动主要投入的教育都没有意义光买生产资料就可以了。但是可以想想的是没有教育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题主在题目中描述的生产资料再多次转移价值后,总会远大于其有价值。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用生活中的常识举例就可以轻松反驳,热量守恒。一盆碳火放在房间,房间温度升高,这是炭火自身的热量的转移,房间热了,碳凉了。

在这个过程中,炭火的价值发生转移,但是并不会增值。

聪明的人一定会提(抬)问(杠):全球变暖怎么解释?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谈到的:人是特殊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可以创造价值。

生产资料本身是有价值的,但是不能带来价值增值,更通俗的说,生产资料自己不会发生增值。两种生产资料组合之后产生的新产品的价值可能会高于这两种生产资料价值之和(水和面粉做成馒头),同一生产资料加工后的产品也会发生增值。(木头加工成雕塑)。这可能就是题主理解的生产资料转移之后会增值,但是,如果没有人去雕刻木头,没有人给你揉面给你蒸馒头,是不会有所谓的增值。

所有的增值过程中,都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存在:人。

人做为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发生价值转移。但是更重要的是:人可以创造价值。

马克思阐述这一理论更多的是想为他之后提到的「资本主义剥削」奠定基础。为什么万恶的资本主义不剥削别的生产资料,只剥削人呢?

生产过程中所有获得的生产资料都需要支付相应的成本,一般来说,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在获取相应的生产资料时支付同等价值的成本。但是人不一样,因为人可以创造价值,并且工人在创造价值的时候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资本家就有机会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劳动力所生产和创造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范畴内,价值这个词有一定的局限性,马克思提到的价值是指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跳出政经的范畴来看,所有的生命体都是可以创造价值的,蜜蜂筑的巢穴、蜘蛛织网,这些都属于价值创造。并不是简单的转移。

最后我们就可以用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来回答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了:人类自己创造了价值,从无到有,给地球添加了温度。


只有劳动可以让价值增值,生产资料只是转移价值。

多次转移你看不清问题,那就来一次转移,简化问题更能让你看清楚。

煎鸡蛋为例,预设厨师煎鸡蛋这个活动是商品生产行为。

煎鸡蛋比生鸡蛋价值更高,更美味,对人们更有用。

鸡蛋由生到熟变换后,这个鸡蛋还是这个鸡蛋,承担了原鸡蛋的价值。

熟鸡蛋还包含了形态变换的能量,由煤气之类的燃料提供,所以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价值转移是一种能量转移,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转化为emmm可能是化学能或者是内能吧,具体是什么不纠结,就是能量转移,燃料什么的也是生产资料的一部分,这部分就是这么转移的。

调料什么的基本没什么变化,就是盘子上转移到了鸡蛋上,所以这个价值转移你应该比较清楚。

还有灶台什么的,这个比较抽象,就是操作中的磨损什么的就相当于价值转移,灶台从能用有价值,到没用没价值,中间进行了多次价值转移,每被火烧一次,损坏一点,生产出一个煎鸡蛋,自己就越没用一点,煎鸡蛋就越多。

劳动力带来价值增值是(晚点补。。


因为劳动价值论认为所谓价值(商品交换背后的相等量)就是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

你可以不承认。但是任然必须解释商品交换的数量关系。商品的核心是使用价值。但是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但量上不等,而且质也不同。面包是吃的,单车是骑的。但可以交换就要求他们的某一属性同质而异量。目前就两条进路:无差别人类劳动和抽象的效用。你否定劳动价值论就转向那就转到边际效用价值论了。马克思本人是不主张效用抽象话的。

生产资料的作用归结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劳动生产率只是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而不影响价值总量。

生产资料不可能增加价值,只能转移价值(折旧)。


不然怎么说剥削呢


生产资料「带来的价值增值」,归根结底是劳动力或自然力创造的价值。


因为价值被定义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不同的定义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理论表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