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WWDC19 上发布的 Mac Pro 2019?

在 WWDC19 上苹果宣布了重量级硬体产品Mac Pro工作站以及Pro Display XDR显示器。如果你拥有一台iPhone或者iPad,并打算购买新款Mac Pro,那么苹果的官方线上商城允许你使用AR技术看看这台性能怪兽放在桌上是怎么样的(你可以前往苹果官方网站的商品页面,向下滚动之后就会看到「See Mac Pro in AR」,Pro Display XDR产品页面同样也提供AR技术服务。)


国内X线电影后期公司的来说一下

一部分现在DI部门的现状

白苹果的话只有选 垃圾桶/iMac,配套 数串 雷电2/3设备:

光纤盒子 - 便宜一点的小一万吧,一台电脑至少需要一个来访问SAN

阵列箱 - 剪辑部门还好只需要10T左右就够了,毕竟走代理;IO部门遇到大的项目动辄几个120T连一串

IO卡 - BMD家的还是便宜,但是后面连的一把SDI、RS422之类的线体积也不小

以上除了存储以外都还得专门用一个架子/柜子装在一起

所以现在更倾向黑苹果的方式,硬体基本全能塞进去,后面走线大家都知道怎么著也比一个架子上散著放方便和安全很多,当然带俩万兆乙太网口以及N个雷电3的主板基本没有就是了

现在Mac Pro先不说性能吧,至少从外在的设备摆放和日常的操作上解决了痛点,尤其是设备成本的痛点。。毕竟沾到雷电二字的设备都不便宜

当然担心的是Mac Pro强大的制热功能

光是IO部门现在一个房间6台Mac/Hac + 若干配套设备都跑起来,除了冬天外都需要空调长期开著降温,如果换成6台Mac Pro全速渲染出片(这剧48集今晚凌晨送走哦),那估计得联系行政小哥检查一下空调够不够用了

至于性能,就算没人care等渲染交付的加班狗,怎么著也别让客户等太久吧。更何况有些时候根本经不起等待,第二天就要在XX市放片,从接到需求 到 出片 校验 拷贝 打车去机场 机场到影院 拷贝到影院伺服器 校验 测试的时间都争分夺秒

真正懂的人才明白时间成本才是最大的成本;一套Mac Pro(+XDR)那点硬体的投入……跟很多存储,甚至专业的交付、QC系统比起来真是太便宜了


作为一个用logic pro编曲的人,当它演示logic那将近4000个同时有音频和midi的分轨,同时还有数不清的bus通道,无数插件的时候,居然还能一边播放一边快速拖动工程界面。

我当时基本要疯了。

其它我比较知道的,red的一张视频加速卡7000刀,苹果这个加速卡是真香。同等价位买专业显示器的,两年前的艺卓现在也要4万,最高1000nit,只有4k。sony彩监更别提了。

而性能本身,看看隔壁惠普同等级别的工作站那做工,那价格,现在看起来就是被新mac pro按在地上摩擦的货。

下面一堆从来没接触过行业领域的人拿著pc的标准在那强答,让我想起一个词:「对牛弹琴」


影视从业人员回答一波,以下回答均针对此行业。

先说结论:

1.mac pro主机将成为大多数影视后期公司的主流机器。

2.新显示器对于平面工作者来说有意义,但对于影视后期来说没太大必要。

(1)按照目前国内的后期流程,基本上绕不开MOV封装的proress编码,而这个编码本身就是苹果自家的,在苹果系统上有最好的流畅与稳定性。

(2)从剪辑软体上来说,主流剪辑软体无非是final cut pro,premiere,AVID。

其中AVID成本高这个高成本中包括硬体成本,剪辑师的学习成本,剪辑助理的学习成本导致的剪辑助理费用,导致中小成本影视后期工作室很少用;

因为大家习惯了final cut pro 7这个远古版本,导致大多数剪辑师认为premiere操作逻辑不太舒服;

再加上因为final cut pro x的独特便利,如素材管理,时间线乾坤大挪移等,越来越多的项目使用final cut pro x。

甚至现在还有很多剪辑师在使用final cut pro 7 这个早已不被新系统支持的剪辑软体。

所以,mac成为了后期剪辑平台的几乎唯一选择。

(3)如果用mac,那么只有两个方案:mac自家产品与黑苹果。

业内人对黑苹果的态度是,能不用就不用。不仅因为涉及到复杂的安装调试,需要懂设备的人来时刻进行维护,还因为其不稳定的可能性。而在影视项目中,稳定性永远都是第一位的,不管是前期设备如摄影机,还是后期剪辑工作站。

所以,黑苹果基本上都是「不得不」的选择。

(4)黑苹果存在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便宜。

散热。苹果只有三款pro级别工作站,分别是macbookpro,imac pro,垃圾桶。笔记本的散热不必说,imac pro高度集成化,那么多硬体挤在屏幕后面,天生长了一副散热不行的脸。垃圾桶的散热只是看起来很美好,实际上不仅散热出问题,电源的功率甚至无法支撑顶配垃圾桶的全负荷运转。

高度自定义性。影视后期的不同工种需要不同种类的配置,比如剪辑需要单核够强的配置,以及cpu对于h264编码的优化加速。实测垃圾桶顶配12核cpu的H264编码时间线流畅度,不如imac中配。 而渲染输出需要大内存和多核性能更高。苹果之前的工作站几乎只能用户自己更换内存,手动能力高的可以自行更换垃圾桶的cpu,而对其他的硬体无能为力,尤其是显卡,基本上都是集成的。

(5)2019 Mac pro基本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当然,乍一看并不便宜,但是和影视后期的其他设备相比,这个价格并不是不能接受,监视器、大容量硬碟阵列基本都在这个价格之上。作为生产力设备,咬咬牙还是可以更换的。

散热,目前并没有测评报告,但从原理上来说,一定会比垃圾桶要强,但强多少,不好说,和黑苹果的自建水冷设备差多少,也不好说。

高度自定义性,这个是新mac pro的核心竞争力,不用依赖雷电介面的拓展,可以直接在机箱里换,cpu 显卡等设备更新迭代,直接换就好。可以自定义一套适合干活的设备,这一点无比诱人。

再说说显示器。

剪辑用的显示器够大很重要,而对色彩精准度,对比度,单个像素的位深并没有要求。而调色时,达芬奇这种调色软体的标准配置是上屏卡+监视器,显示器终究是显示器,无法上屏,色彩精准度也和比它贵很多的监视器不可同日而语。

这台显示器是给平面工作者用的,对标艺卓专业显示器,但本来能用得起艺卓的工作室就少,用一台一般的显示器+较色仪也可以完成工作。所以这台显示器,应该没那么受人待见。


Apple 牌 PC,算是一个不错的答卷。

目前看起来 PCIe 的结构是:

高性能部分,PCIe 3.0 16x *2,通过 PLX 扩展为16x *4,从而连接四块 GPU 或者两个双芯卡。

但是看著又不像传统的 PLX 晶元,感觉是 Apple 和 Intel 专门定制的桥。

同时配置了Infinity Fabric Link(Intel 平台 interconnect 真惨)作为卡间互联,两个 Radeon Pro Vega Module 也可以互联,目测可以形成高达 128GB 的 Memory Pool,这不仅仅对视频工程有帮助,而且对机器学习工程也有帮助。另外就是配置两个 Intel 的 TB 桥晶元,这样就可以接 6K 显示器了(真变态),同时配置了 DP 1.4 用来兼容传统显示器。

以及 Apple 设计的新 Pcie 介面相比传统介面能提供更强的供电能力,这就没有接 8pin 的破事(虽然 Apple 还是给了一个疑似自定义的 10pin 供电口,大概是计划给特殊的卡用。

剩下几条 PCIe 的规格分别是 16/8/8/4(PCH)。16/8/8 应该也是用了 PLX 之类的方案实现了扩展。Apple 自己提供了一个 AIC+USB+Audio 的 IO 卡,这也算解释了为什么除了顶部有 IO 之外背面没有固定的 IO。

目测顶部两个 TB3 走的是 C621,不过这次 C621 有了自己的 Uplink PCIe 扩展,Tx 增强到了 5x(并没有什么卵用)

那个 Aferbunner 明说了就是 FPGA,可能是 Xilinx 家,可能是 Intel(Altera)家。这种东西买 IP 就行了,Apple 靠的无非是一个规模成本。以及, FCPX only。

这次也特别提到了第三方万兆网卡的支持。以前 Apple 基本上只支持特定 Subsystem ID(vendor)的 X520/X540,连原厂卡都要刷 eeprom,现在看起来能够支持 4 SFP+/QSFP 的 X710,可喜可贺。我也不想用 X3 这个破玩意了。以及,电源位置有两个 RJ45 TE 口,显得有点意义不明。


专业显示器和图形工作站我也算略有了解,之前做过卫星图像处理器测试设Mac Pro立功了,Mac Pro立功了!

不给垃圾桶任何的机会。他们可以提早回家了!

伟大的Apple的Workstation!他继承了Apple的光荣的传统。

Power Mac G3、G4、G5 的把手在这一刻灵魂附体,Mac Pro一个人他代表了Apple Workstation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 显示器

专业显示器和图形工作站我也算略有了解,之前做过卫星图像处理器测试设备,要求30bit图像显示,P3色域,4999刀艺卓的专业显示器只能买入门款,还是旧款处理价。现在这个技术更新速度,真是个好时代啊。

多说两句,前两天老黄把Quado专业卡的10bit输出功能终于下放给了Geforce系列,看来AMD新品还是对刀法精湛老黄不少压力的.

之前AMD是Redeon系列和FirePro都支持10bit输出的,A卡极致色彩的哏就在这里,毕竟战未来的A家驱动烂出了一定境界,没事蓝屏简直是家常便饭,Windows Server下软体关机必蓝屏,最后用组策略禁用了软体关机,让客户直接按电源关机把这个问题绕过去了.显卡控制面板都要依赖.net虽然有和Microsoft合作推广的因素,不过也说明驱动团队人力应该是严重不足的,只能把调优和控制面板的优先顺序放后,想施展刀法也没那个能力.
  • 工作站

再说说工作站,只能说这个价格真香,同价格DELL至强处理器工作站的不喜欢那种折来折去去的结构,做工也很垃圾,HP的Z系列工作站,现在是z8g4,之前是Z840,其实一直在种草,因为很像旧款Mac Pro的结构设计思路,但是就是在等Apple的画饼,现在看起来是值得的。

下面这个图是DELL XPS 8930的结构,为了追求体积小巧电源部分是折叠式固定的,实际安装时非常碍事.

所以Precision 7920把电源硬碟光碟机都做成前后抽取式的,但是颜值嘛

对于刀片和上架伺服器倒是不错算是优点紧凑空间里面也能螺蛳壳里做道场,

但是对于工作站尤其是性能级工作站,Dell就比不上HP或者Apple这种有WorkStation传统的老牌厂商了.

这种性能工作站要求:

1扩展槽多

2支持全长全高卡

3电源跟上

4散热跟上

5结构简单可靠

所以垃圾桶和Dell这种功耗和扩展都有限制的解决方案其实并不算合适的性能级WorkStation.

  • 应用

影视应用:

连垃圾桶都能顶住,剪片子这个配置完全没什么问题,更何况还有加速卡.

机器学习:

Apple生态系统下CoreML可以用A卡加速,只不过用TensorFlow神经网路训练没法Cuda加速但是这个我觉得也不是太严重的问题,小规模数据集下我试过Intel Xeon CPU相比Nvidia GPU也能大概五五开.

游戏:

游戏想上光追不支持Nvidia有点烦,AMD光追应该也是有在开发中的Solution的.下一代主机大概率支持光追,到时候A家支持光追的显卡应该也发布了更新显卡就可以.所以现在首发买个5700做亮机卡撑到换显卡应该是个不错的策略.

软体开发:

不知道Apple这个机器对esxi的支持如何,我自己开发是比较依赖虚拟化解决方案的。

如果Mac Pro能插个Nvidia的显卡直通到Ubuntu或者Windows虚拟机里面跑Tensorflow我觉得连前面机器学习和游戏的场景也能Cover了.

很多开发环境还是要靠虚拟机隔离才靠谱,比如LabVIEW要求软体和驱动版本对齐,所以基本上一个版本就要留一个虚拟机,

Linux驱动开发也是要上虚拟机的,而且有快照干什么事情就更放心,比时光机粒度更细.可以随时后悔药.

  • 发布会就能看出来的几个亮点

1 FPGA加速卡

这个也给其他第三方提供了参考设计,虽然FPGA加速在行业应用很多,但是引入到影视行业还算比较新的.

2 兼容PCIe,砍掉了SATA,

内汇流排统一到 PCIe/NVME 外汇流排统一到USBC/Thunderbolt,看起来是大势所趋,至少PCIe还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统治级标准.

SATA砍掉只希望有第三方的MPX转Sata硬碟笼,我感觉并不是很难,毕竟有很多资料是容量优先的,拿红盘存就够用了的,本地存储还是有比NAS或者移动硬碟方便的地方的.

(另外Apple官方SSD最大只能到4T,1.5T内存做个Full Dump就没空间了.)

3 MPX

这个改进了供电功耗避免了一堆走线,对扩展更友好,统一风道散热在专业设备比如cPCI/PXI/PXIe用了很久了,PC借鉴过来也是好事.降低总体噪音/提高散热效果.

扩展卡模块化设计对专业设备来说也是好事安装更牢固可靠,不需要像工控机搞额外的压条加固

辅助供电

压条

总体来看很有可能像USB Type C一样搞成PCIe的一个增强版标准,

如果生态比较好形成一个跨Mac的新标准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HP都可以出支持PXIe的工作站,出个支持MPX的WorkStation我觉得也挺好.

缺点是在过渡阶段,对于需要辅助供电的大功耗PCIe板卡需要一个PCIE to MPX的适配器或者把MPX的辅助供电转接出来的转接线.

VMIPMC-5565

另一种思路是做成MPX的PMC载板这样可以借用已有的PMC扩展板卡生态不过PMC板卡一般功耗不大,估计也不用上MPX.

做成PXIe to MPX模块倒是对仪器应用算是一个可行方案,只要驱动跟上,说不定真的能在Mac生产线上用Mac Pro做测试设备.

厨子下次去代工厂也许就不用看见装Windows的iMac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