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关注推论的有效性。

人类认识世界遵循认知模型,世界-认识-语言,也就是说,世界就是我们所认识的世界,认识就是我们语言可述说的,至于不可述说的,是语言之外的部分,对于人类来说是无法谈论的,维特根斯坦说:对于不可述说的就保持沉默。对于不可述说的,我们其实还有很多方式,比如信仰、参悟、感受等等。

我们的世界分为两类,一类是认知世界,以真为目的,比如:这朵花是红色的。另一类是价值世界,以美和善为目的,比如:这朵花很美。

逻辑在我们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第一,认知必须概念清晰,概念没有歧义,第二,必须逻辑清晰,逻辑推论必须是有效的。

结论:逻辑在认识世界的时候是必须的,在认识之外,逻辑不是必须的。比如,你说:这朵花很漂亮,因此,我不喜欢它。漂亮和不喜欢不矛盾。

谢邀!

我上研究生的时候学过一门选修课叫做「逻辑学导论」。代课老师是一位很年轻的教授,最多40多岁吧,可能还没有。瘦瘦高高的,头发已经不剩几根了。说话有一点口吃,但是和那种天生的或者病态的口吃有点不一样,好像是心里想得太多总是欲言又止的样子,反正几乎没有一句话能流利完整地说出来。

上课从来不看课本,因为——根本就没有课本。我记得第一节课跟我们讲什么叫「证明」,然后举了个例子,在黑板上证明「几何学上的公理『平面上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这条直线的平行线』是不可证明的」。当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球面和马鞍面并在上面讲解几何公理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他画的简直就像是用计算机三维建模软体绘制出来的一样。我居然差点听懂了他讲的证明过程,从此使我对自己的智商有了蜜汁自信,因为当我听到这个命题的时候已经承认自己是个傻子了。

之后的课程又讲过数学史上的几次危机和革命,以及i,pi,e这些常量是怎么产生的等等,我都听了个半懂不懂,反正挺有趣的。后来好像是迫于学生的压力找了一个课本,就叫《逻辑学导论》。因为学校要求每门课都要有考试。老师随心所欲,学生们不乐意了,你没有课本就这么瞎讲让我们怎么考试,怎么拿学分呀。其实我怀疑那些提意见的学生根本就没来上课。自从有了课本,上课的内容就变成各种逻辑系统的构建,一堆繁琐的符号推导,从此乐趣没有了。

老师还讲过康德是怎么疯掉的。请原谅我,他这么讲的时候我心里不自觉地会把他和康德并列起来比较(捂嘴笑)。他还跟我们说,他曾站在学校的自行车棚外面一整天,数著进去和出来的车,觉得这个有点不合逻辑,但还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恕学生愚钝,这有什么不合逻辑的?

本来想对「逻辑必须要有吗」这个问题发表一点本人的高谈阔论,但不小心回忆起大学时光和这位有趣的老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等我去凉快凉快,下回再谈吧。

对对对,我想起来了,我为什么看到这个问题就回忆起这位老师,因为是他说的:「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不合逻辑的!」


若是没有逻辑,我怎么回答你的问题。


没有必要的,人人都有自己的观念,然后依照著自己的观念才有自己的逻辑,所以每个人的逻辑根本都不一样。


很难说 因为依靠逻辑才有可能正确使用语言并进行推理

要有所凭借

因此 如果说能否利用其他知识而抛弃逻辑来思考,那么这是很难阐明的。 无法说话 一切都很难办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