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看中美贸易战事件的背景。

2018 年 3 月 ,美国打响了对华贸易的第一枪。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 600 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宣布美国对中国航空航天、信息通讯技术、机械等产品加收 25% 的关税。随后中国开始了反击,给出了第一步的反制措施,中国国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 232 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拟对自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其中计划对价值 30 亿美元的美国产水果、猪肉、葡萄酒、无缝钢管和另外 100 多种商品征收关税,标志著中美贸易正式开战。

2018年,中国对美出口 3.16 万亿元,自美进口 1.02 万亿元,贸易顺差 2.14 万亿元。财富正在向中国聚集,特朗普感觉美国地位受到了威胁,也感觉自己吃亏了。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制造业转移,那么美国为什么会转移制造业呢?

因为发达国家在发展的同时,工人工资稳步上升,但是国内人口有限,用人成本上升。相应的,美国企业利润降低,甚至面临亏损的风险。

所以,这时有人转型做高端制造业,让产品溢价能力大一些。有人放弃制造业转去做金融,当时美国金融市场的利润是很惊人的,且不用雇佣那么多人。最聪明的人把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中国这样的发展中人口大国,但核心技术掌握在本国自己的手中。这样用人成本降低了,利润也能保住。

与此同时,欧美企业为中国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帮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工人。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然而中国人不仅勤劳而且聪明,想到国内工人有了,商业模式也有了,为什么不可以自己单干呢?有市场的地方就有竞争,于是美国制造业遭到中国制造业的竞争。

美国人也不是傻子,核心技术永远是机密不会外传,不会让中国人轻易学到。打个比方吧,福特汽车发动机是在美国生产,其它汽车零部件就放在中国去生产,因为汽车发动机十分复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企业家加大投入,重金招聘专业人才研发相关技术,就比如华为的麒麟晶元,虽然性能现在还是比不上苹果A系晶元,高通骁龙晶元,但已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了。事实上,现在晶元性能完全过剩了,但不能停止研发,因为总有一天过剩的性能会被新开发出来的应用填补上,到需要性能,再来研发,就很被动,就来不及了。

所以你看,低端制造业,美国完全不是中国的对手,甚至可以说,低端制造业中国无敌于天下,比如衣服,鞋子,袜子等等。美国只能向中国进口物美价廉的这些货品。高端制造业,中国制造业或许还不是对手,但完全过了能用的基本线,但美国人民禁不住中国制造的便宜,还是会买。这就很尴尬了,美国人民对中国低端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都有购买需求。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便是必然的了。

其实你的眼睛向历史深处探去,你会发现美国当年之所以崛起,也是得益于制造业的发达。那时正值第二次大战,全世界都在打仗,美国国内安全,政局稳定,正加大马力生产战争所需物资,发了一大笔战争财。国力蒸蒸日上,战后援助其他国家,增加自己的国际影响力,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政治头号强国。

然而资本总是贪婪的,当别国安定下来,自己生产国内需求时。美国资本家的利润就减少了,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金融业。通过一系列复杂操作,剪剪世界羊毛,快乐无比。但同样的,金融业的发达势必会挤占其他行业的生存空间。

当一个人看到金融业的巨大利益时,又有几个人会静下心来扎根暂时低利润的制造业呢?于是人才,资本都向金融业转移。于是就有了上文提到的美国制造业的思考与转变。

近些年的中国多么像当年的美国啊,正在靠制造业强势崛起。会不会走美国大力发展金融业的老路我不知道,但国力日益强大的势头却实必然。

所以,特朗普看到日益强大的中国心生恐惧,怕中国高端制造业总有一天超过美国。所以他挥下关税的大棒,提高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口的关税,使美国人民购买热情减少。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成本增加,自然会降价处理,利润减少,研发投入自然也会减少。中国技术就减缓对美国技术的追逐,甚至被美国拉大技术距离。可以说,这是美国的阳谋。中国政府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发起反击,也加大对美国部分产品的关税。

有人可能要问了,为什么美国单单加大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关税?那是因为高端制造业的利润永远是巨大的,它甚至可以做到技术垄断,垄断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巨大的。而低端制造业永远都是薄利多销,利润低的可伶。所以特朗普想限制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低端制造业就无所谓了,本身就榨不出什么油水。

这场贸易战最终会走向何处?我认为和解的可能性最大。毕竟如果一直打下去,并扩大制裁范围,拼的就是国力,双方谁都不会好受。如果你要问如果两国一定要长期打下去,谁会赢?我认为中国赢的概率大一些,毕竟中国制造业的强大有目共睹。单拼国力,美国估计也不是对手。

如果觉得此文写得有道理或对你有启发,请点个赞喽。拜谢。


英国佬对贸易战的看法

今天拿著presentation找导师修改,一边改一边跟教授闲聊,就说到国际政治了不得不说英国佬玩政治上,想法和眼光还是有的(所以您大英帝国玩脱欧怎么玩成这样的)不管媒体怎么宣传,高级知识分子对局势的见解还是可以的,和老头子聊了聊,我对中美国际局势感觉有了个全新的视角和他聊聊贸易战,我说中国其实并不愿意贸易战,而且也并没有主动发动贸易战,美国的很多指责都是无稽之谈教授说他知道,但这根本不是本质与重点,他认为贸易战本质上依旧是中国对美国的战略进攻,不管贸易战是不是美国主动挑起的,就算是,

那也不如说是中国人逼迫美国人主动挑起的贸易战这又要从98年到08年以及08年至今的局势演化说起了

美国依靠美元,美军与美国价值观从全世界收割社会财富与吸引人才喂养美国本身,削弱他国实力,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组合拳与方法,而苏联的解体加剧了这种依赖具体方法是这样:依靠美国的影响力与国力支撑的美元以贸易逆差的方式为全世界提供流动性,让美元在全世界流动,我们可以把这批美元看做是鱼苗,羔羊。然后依靠美国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人为的制造地区冲突与危机,可以是很多形式,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加息,甚至国际冲突从而使特定国家资产价格相对于美元大幅度波动,本币剧烈贬值,从而以超低代价收割他国的优质资产与外汇储备,一方面让这批增值的财富收入美国囊中大餐一顿吃个饱,一方面回收美元的流动性,为下一轮收割而做准备,释放和回收美元流动性的中间的具体操作就是加息与降息整个流程已经形成一套系统的组合拳,就像养羊一样,放出去吃草,出肥了收割

这套方法很多时候行之有效,为此美国才建立起了它的全球体系与推行全球化,为美元的自由流通设立保障

但从98年以后,这种方式遭到了极大的挑战,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中国的崛起并不仅仅是一个顶替了苏联位置的强国那么简单,它的存在和方式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中国的崛起是美国21世纪以来的最大的挑战与隐患,政府控制力强,并且在金融领域对资本有诸多管制措施,使得美国难以单单通过资本操作方式收割中国的财富然后中国日渐增强的综合国力和稳定的社会与政治环境,使得美国更难以制造政治危机的方式,制造中国的资产价格跳水,哪怕制造了,由于中国的管制措施财富也难以流出中国然而从98年以来,通过制造国际冲突的方式造成中国内部不稳定以达到更换一个可以让资本自由流通的政府的方式已经无数次宣告失败,并且花费了美国很多「成本(Cost)」,包括金钱上或者国际影响力上可以说,21世纪以来,中国对于美国,就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热,锤不扁,炒不爆的一粒铜豌豆。美国除了直接宣战以外,已经没有什么手段能打断中国的上升进程了但如果仅此而已,中国说不上的是美国的心腹大患,或者换句话说,肯定算不上比苏联更严重的威胁

中国之所以对美国而言比苏联更危险的原因在于,它采取了完全迥异于苏联的方式,对美国的根基在进行侵蚀和腐化

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崛起不但使得中国自己成了美国无法收割的对象,并且使得美国以往的对其他国家的收割组合拳效果大打折扣中国首先保证了自己不被美国收割,然后通过持有大量的美元外汇储备,在美国收割他国的时候,向美国「收一道税」,具体表现为使用自己的巨额外汇储备在美国制造了「危机」后,和美国人一道低价收购资产(包括不限于油田的开发权,竞标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只是收购一些资源,或者参与重建或者投资)这就等于,对美国来说,回到手里的只有美元而非财富,只有通胀而非实际的好处。他称之为对美国的「寄生」但这种趋势在08年以前并没有让美国人警惕,或者说,并没有让美国人疼到警惕转折点在2008年,经济危机使美国的力量受损,根据以往,美国需要找一个对象输出危机并且收割财富。中国毫无疑问不可能,但美国发现不但是中国不可能,连带对其他国家,也收不到多少好处了。原来在于中国从改革开放起就在积累实力,在2008年美国受损的实力和中国自身一直没有停下来的实力积累,到达了一个微妙的引爆点我不知道你们中国人的看法,但在2008年后,中国的国有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忽然在影响力和等级上都提高了一个级别

中国忽然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输出产能开始关注,在几年后更是推出了一带一路计划

从2008年后,美国发现一个事实,使用以往的收割手段,不但是有没有利益的问题,而是可不可以回本的问题原因在于,以往,在认为制造资产价格波动后,能以美元低价收购优质资产并且回收流动性,虽然被中国截留一部分,但绝大部分收益仍然是美国的但08年后,大部分收益居然被中国收取了原来在于,08年以后大量的货币互换协议与一带一路计划以及中国开设的诸多国际融资通道(中国主导的),以非洲为例,中国改变了以往直接使用美元收购资源或者资产的方式,向部分第三世界国家提出,以工业制品和基础设施折算美元,另一国以本国优质资产的期权折算美元,达成交易。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一直都有,但是都是小打小闹,直到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情况变得不一样了。

特朗普上台的背景也是值得研究的,但单纯从他上台当选总统这一结果来看,是美国内部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美国现有的政治体系还是能够比较好的反应其内部经济诉求)。

简而言之,美国内部的经济结构出现了问题,导致美国主动发起贸易战。

贸易战的导火索,是中国对美国积累的巨额贸易顺差。

从直观感受上来讲,美国用其信用货币(印出来的美元),购买了大量廉价的各类产品和服务,肯定是香的很。

从比较优势的理论上来看,美国有资本,技术优势,中国有人力成本优势,通过分工生产和贸易,双方都能获益。

从两国整体的角度看,的确都能从中获益。

但获益是整体获益,比较优势理论上能够解决产出问题(提升效率增加产出),但是不能解决分配问题。

分配问题,一般都是靠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如税收安排,社会保障体系,教育体系等解决(美国在这块做的并不好)。

具体到美国的问题,一边是国际大资本,跨国公司占尽了国际分工的好处和收益,规模不断扩展,大股东,高管财富惊人;另外一边是相关的产业工人,随著产业的转移逐渐失业,失去收入。

从本质上来讲,这也是资本主义矛盾的表现形式。

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年代,因为有新技术造就的新产业新岗位,矛盾会被整体的发展所掩盖。

而当技术进步陷入瓶颈,问题就逐渐激化了,具体到普通美国人,特别是产业工人,就会陷入这样的矛盾:一方面希望能够维持现有的消费品市场,能够买到国外(中国)廉价劳动力造就的大量便宜的生活用品;另一方面却希望有好的岗位来挣取收入,但岗位正在不断流失。

从现实上来看,大量的跨国公司,其在美国仅保留一个以研发设计为中心的总部(仅吸收少量的就业人口),而在中国通过代工工厂的模式生产产品,再把生产的产品运回美国销售,完成整个价值的循环。

没有新技术造就的新产业新岗位,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在上述模式中,面临失去工作的危险,甚至失业。

也就是说,自始至终,美国都有从对华贸易中获益,但收益都被美国大公司的大股东,高管,高级员工等赚走了。

普通美国人虽然也享受了低价的消费品,但收入减少甚至中断之后,消费品价格再低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问题总要解决。

选票的力量就体现出来了。

最最直接的措施,就是中断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形成的过程,也就是现在贸易战美国所采取的措施。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如今是撕掉第一阶段协议的好机会。美国是没有力量反击的。川普要么接受城下之盟,要么就得吃瘪假装看不见,要么就得立刻重启贸易战并且战败。无论那种情况都会导致败选。


大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是由各自的内在利益决定的。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是必然的,对此我们可以从发展路径和转嫁危机两个方面分析这个问题。

一、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的模式和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模式,产生了不同质量和效果。

1979年,中国GDP只有美国的4%,只占全球的1%。40年后,中国的GDP是美国的66%,占全球的16%。如果中美都按照这个速度继续发展的话,中国将有可能在10年赶超美国

再来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美国资本主义的鲜明对比:

(1)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生产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不断地融入世界,也在不断地完善产业链。反观美国,虽然一枝独大,但这几十年来国内经济积累的各种问题却没有机制性、体制性的改革,导致产业结构空心化越发严重。

(2)社会公平问题凸显。在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两极分化极易造成社会摩擦,阶层冲突,美国贫富差距十分严重。反观中国,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公平问题,每年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对贫富差距等进行调节,这些措施是极具战略性的。最近几年有几千万的人脱贫,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历届政府领导班子都秉承著同一张发展蓝图,沿著确立的发展目标持续前进,并不断有新的作为,实现新的突破。而西方国家由于多党执政,新一任政府总是倾向于否定前一任政府的工作。例如奥巴马执政8年的工作成绩,特朗普一上台就试图推翻。这种内在冲突必然会造成工作效率的下降。

(4)我国的经济总是在危机中实现自我修复,没有出现过颠覆性的经济危机,但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存在,总是避免不了发生经济危机。

站在美国的角度来说,面对中国的崛起,一定会处心积虑地采用多种方式强力打压。甚至很多政客认为现在是美国打压中国的最后的窗口期,再不作为,以后可能没有办法再制约中国的发展

二、美国可能正处在潜在经济危机爆发的前夕,需要主动挑起经贸争端来转嫁风险。

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虽然逐步走出金融危机阴霾,但看似「蒸蒸日上」的背后,潜伏著非常沉重的包袱,这就是美国的债务危机。

2018年底,美国的政府债是22万亿美元,但是当年的GDP只有20万亿美元,政府债务水平是美国GDP的110%。这只是联邦的政府债,美国的50个州还有6万亿美元的债务,两项加起来有28万亿美元,是美国GDP的140%,这其中隐含著巨大的风险。

实际上,对于债务和基础货币的发行,美国国会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政府债务不能超过GDP的70%,这是国民经济的安全线。美国在1930-2008年间,安全线守的很稳。但金融危机以后,美联储直升机撒钱模式开启,债务占GDP的比重飙升。2012年当年就超过了100%。

(二)政府债务余额一旦超过GDP的100%,国会就要严格限制发债,但是2013年,国会无法承受压力,又批准了国债发行。因为当时联邦政府部分机构被迫停摆近3周,约80万政府职员强制休假。

(三)联邦政府债务余额一旦超过GDP的150%,美债发行就会陷入困境,美元就会发生严重的信用危机。美国当下偿还债务的本息就将覆盖整个税收,而政府开支、军费的开支以及社会保障经费都没有来源,国家信用将面临崩盘,只能被迫发更多的债。但是整个世界都会预期到美国没有能力偿还本息,不愿意再买美债,这样美元可能面临崩盘,危机也就不远了。

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美国的大型企业家、金融人士甚至是前政要都在不同场合强调,美国可能会迎来新的经济危机,这并不是杞人忧天。

要缓解这个危机,无非有三个办法:

一、不负责任的发100年期的国债,并且通过负利率政策缓解利息支付的压力。发行100年期的债券,实际上是把危机延后,但是谁来买单?很有可能100年期的国债是发不出去的。

二、以邻为壑,通过制造贸易争端「抢夺资源」。但是如果只是「抢」一些非洲小国几十亿美元的规模毫无意义,而对中国发起贸易战,「抢夺」中国至少涉及上万亿美元的资金,这个体量是值得一做的。甚至有些美国政客想拿著清朝发行的铁路债务向中国讨要100多年算下来的连本带利1万亿美元,这是相当可笑的。当今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就是这种逻辑执行层面的体现。

三、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伤筋动骨式的改革措施在美国两党制的政治体制下是很难行得通的

总之,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或许是忌惮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而实施的限制性措施;抑或是自身处于危机边缘,又不想「伤筋动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要通过制造经贸摩擦「抢夺资源」、转嫁风险。但无论如何,从本质上看,这一切都是出于利益的考量。

想了解更多内容,关注我们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