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5%,预估为8.5%;新增人民币贷款1.02万亿元,预期1.2万亿;社融规模增量为1.3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080亿元。


感谢邀请,能够持续跟踪回答一个系列的问题,是对自己见解和毅力的双重考验。

先说结论:2019年如果没有太大的突发事件,全年M2的同比增速与名义GDP的增速将维持较高的同步性。如果考虑到实际GDP在6-6.5%之间的区间运行。全年预测的PPI与CPI的加权均值大致在1-3%的区间,因此M2的增速也将维持伴随著名义GDP的起起伏伏,在7.5%-9%之间的范围摆动。在GDP变化幅度不大的背景下,CPI与PPI的走势某种程度上将决定M2的走势。

这个结论其实并不难得出,如果仔细读过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话,大家会发现这是写在报告里目标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需要。

但M2和社融的平稳,并不一定代表著全年的货币政策波澜不惊。因为在考虑货币投放的时候,除了数量之外,我们还应该考虑价格。这点也不难理解,一个人贷款以5%的利息贷款1000万,和以1%的利息贷款900万。对于贷款人的净现值来说后者可能更大。意思是当我们在观察M2的时候,我们其实还应该观察M2是以一个什么价格投放出去的。不然这种观察实际上是片面的。

而在这个问题上,易纲行长给了我们很好的第一手资料

易纲:解决贷款利率偏高就是解决风险溢价偏高的问题?

finance.sina.com.cn图标

我们首先看如何降低实际利率水平,简单地说,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如果我们假定通货膨胀率还比较稳定,我们先不讨论通货膨胀率,只讨论如何降低名义利率。我们看去年货币政策的取向,实际上我们一直在降低无风险利率。无风险利率是名义利率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说7天的回购利率,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有明显的降低。通常我们把十年期国债利率作为一个基准,在去年一年多,十年期国债利率下行了70多个基点,也就是说,从4%的水平,到现在差不多是3.15%的水平。这个无风险利率的下降,显然有利于降低名义利率。克强总理在报告中说降低实际利率水平主要指的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实际感受的融资成本比较高的问题。在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实际感受的融资成本,特别是贷款利率里面,除了无风险利率,主要是风险溢价比较高造成的,所以这个贷款的实际利率还偏高,主要是怎么解决风险溢价比较高的问题

首先我们看到了央行对于通胀的态度实际上并不太反感,这也是全球央行的一个共识,欧洲一直求2%的通胀而不可得,日本更是基本已经绝望。

其次我们看到了在研究M2时应该关注的两个利率

  • 无风险利率
  • 风险溢价

无风险利率易行长使用的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当前的无风险收益率如易纲行长所言,比2018年高点和均值都更低

2019年一季度国债收益率的上行原因一部分或者一大部分是股市表现强劲带来了债券投资者的撤离。至少我认为并不是因为经济增长而带来的无风险利率上行。因此站在2019年年中,考虑到经济企稳可能依然需要半年左右时间,未来1-2个季度无风险利率大几率不会上行。

风险溢价易行长没有提到的指标

这里我建议可以观察兴业研究公布的信用利差数据,它衡量的是企业发行债券时,比同等或者类似期限国开行债券(之所以不用国债是因为国开债流动性比国债更好)的溢价部分。或者用简单的话来解释,它代表了如果市场要说服一个投资者从无风险的国开行债券转投企业债券,投资者想要获得的超额回报。不难理解,这个超额回报越大的时候,说明市场不情愿投资企业而更愿意抱著无风险的债券不放。

可以看到,虽然从2018年四季度开始,信用利差开始收窄,但确如易行长所言,它的绝对价格依然处在历史高位区间。按照易行长的设想,这个数字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缩小

那么有了上述知识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M2和社融全年将适配名义GDP
  • 在实际GDP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通胀如果走高,M2增速也将加快
  • 由于猪瘟,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价格上行是超脱央行体系之外的,当然某种程度上央行对于通胀并不特别反感
  • 无风险利率在下行
  • 风险溢价也在下行

有了上述结论之后,我们实际上会发现2019年的货币政策其实可能偏宽松,因为即便M2和社融保持与名义GDP同步的趋势,由于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的下行,货币政策实际上可能更偏向宽松。

那么这样我们会发现,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取代了之前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是存在合理性的。

至于为什么「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就是另外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了。之后有机会我也会找机会补上这一部分的内容。


谢邀。

1、先说一下背景,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大概就是这样:

这里面的数字如果存疑的,可看专栏文章

Jason不跪:一虚解千愁?一季度真正的经济数据??

zhuanlan.zhihu.com图标

不多做解释了。

刚刚出来4月份的海关进出口数据里面,我只关心一项进口数据:

1-4月份累计进口18391台,去年同期是34974台,下降了47.4%。太恐怖了!

为什么关心这个数据,基本等同于制造业未来一年会不会复苏。去年的工业状况已经够糟糕了。

所有登出来的数据都不用看,只要盯著工业用电数就能知道现在经济到底是好还是坏。

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三驾马车,出口被封杀了,投资处于加杠杆,而器重的消费,购买力被房子大大折损了。

4月份乘用车的数据继续难看。乘用车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不用多说,车卖不掉,这么多配件厂如何自处?

2、4月份CPI的数据也出来了,有没有通胀肉眼可见。

每一次降准、搞粉放水以为是搞著玩呢?净想著抬高资产价格发大财?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最近有一本好书《通胀螺旋》可以参考一下,离我们不到百年。

实业上不愿意投资新设备,终端上消费品价格又快速抬头,怎么治?

书里说了,唯一的办法只有加税。但那个年代采取了更极端的方式,所以导致恶性通胀。

定向防水再怎么瞄准,我是企业老板,我有这个额度会去干什么事情呢?

买设备是不会买设备,买一台亏一台,不去炒股,就去炒房。什么?不让炒房?不是二线城市正热著么!炒一会儿就走,不然我干付利息还不如不要这个额度。

这是现实,实业通缩、消费通胀,两者同时存在。

第一季度各部门杠杆也使劲往上走了走,纽西兰降息了,跟著降?水往谁上放?哪个部门杠杆率低?要么不要钱的小微或者大农村?

小微反正也不用,转道手直接去国企,安全。即完成了指标,又保证了资产风险。完美。

3、现在看起来,即使减税降费等一系列组合拳,也没有刺激起需求,可能是一个过程,我们不要太著急,还需要等待。只是边等待的时候,这楼市又来了一个小阳春是什么意思?这说的和做的有点不一致啊。

不是战略问题,是执行问题。吸血虫太多,硬生生改了水的航向。

有人分析过,今年大概至少需要8-16万亿才能唤醒目前这种疲软的状态,又或者索性在外力之下直接改革,精简支出,加税治通胀。

看吧,财经专家都是建议通胀治通胀的,谁让他们专业呢,以毒攻毒,反正他们也有后路。

话说回来,今年宽松是世界大同,德银公布的主要资产都翻身了:

而去年呢?

惨不忍睹。

为啥大翻盘。去年紧缩,今年年初就搞宽松啊。

4、能不能索性就在楼市上再销魂一年?拖过今年再说?

那就是加杠杆咯,我想想,也成。只要大部分人不叫就好。

之前货币乘数,我看新闻说是6.49了。

假设现在市场里总共有10个人,每人拥有10元钱,货币乘数是10,M2就是100元钱,假设对应的社会总财富是10只鸡,那每人的钱可以买一只鸡。其中A可以放水,他给自己印了50元钱,那A就有60元钱,整个市场的货币总量M2就增加到了150元,但社会财富还是10只鸡,那就相当于A可以买4只鸡,而其它九个人手里的钱只能买0.65只鸡了。只要另外9个人同意,那就没问题。一只鸡可以活命,被A拿走0.35只剩0.65只鸡也还可以活命,但当降到0.5只吃不饱要饿死的时候,那9个人就不同意了。

通过这个例子,是不是就能理解为什么M2不能过大,货币乘数也不能过大的原因了?!(当9个人拿到的鸡越来越少的时候,你猜他们什么时候醒悟过来?


(和谐大法你好)谢邀。

本月的M2增长8.5%,总额188,这个总数依旧还是高位,利息按照保守一年4%来算,单月要还188*4/12*0.01=0.62万亿多,这还没算GDP增长和CPI,请问增加的那点M2有啥用?而且,对比目前外汇储备来看,显然汇率压力并没有解除,国内有非常强烈的贬值预期,但因为主要进口国家一直盯著,光靠贬值现在是赚不到外汇的,能一直拖著不被快速拉高汇率就不错了,贬值那是空想。我之前的回答也说了,汇率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著信心,在这里再强调一次,如果后续咱国家认真的想要走产业升级路子,那么就别想著通过价格方面的补贴或者汇率因素来赢得市场,那样只会让企业失去技术升级的动力。想想就知道,躺著都能赚钱,谁还会想著挑灯夜战(甚至夜战可能也创造不出新技术或者新发现)?想摆脱一直受制于人的环境,不下苦功夫怎么行?别和我说什么权宜之计,这和当年蓬巴杜夫人对法王路易十五说的著名话语:「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毫无区别。之前的某帝4万亿丢出去,现在他是什么名声大家都懂。为什么我之前一直说要学保罗沃克尔,要有魄力,把制造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处理掉,保持好货币信用,管好货币供给,恢复实业利润,这才是应该要做的事情。国内有房jie级人再多,有无产jie级人多吗?敢nao事,问问9亿农民斗di主愿不愿意再来一次?回到本次回答问题里。谈到供应量问题必须要聊M1。上次3月份出来的时候多少答主说要回暖了?站出来看看现在什么样,即便那时有了那么多利好支持,现在M1还是掉头向下蹿,可见政策刺激在通缩环境下的无力,开再猛的药,才可以稍微止住M1下跌的势头,那么作为资金需求最旺盛的房地产行业,这种价格不跌才是怪事。

这么说吧,如果开放一个衍生品叫房价期货,做空绝对是大赚,就好比前几天chuan普一条推特,直接拉爆A股,那些玩股指期货的人不要赚的太爽,以至于有些人还呼吁关闭股指期货。其实不是期货本身的问题,是我们自己自身真的有问题,而且还是大问题。

M1后续迟滞6个月开始体现,上个月的回答里我说M1最怕这种一上一下,说明政策的无力性,现在看来下个月M1的下跌情况只会更严重,1月份那0点几的增长7月就要开始显现,届时如果贸易谈判再来个火上浇油,那场面真的不敢想像。

最后,shi业潮真的不是闹著玩的。回想前段时间我回马云996那个问题,一群不食肉糜之人,想不想体验一把上个世纪30年代,一个美国人在路上举著牌子说自己会三门语言,三门手艺,却失业三个月,现在只想要一份工作的凄惨处境?相信我,很快我们都可以看到了。


谢邀吧。这个问题基本上都没什么好回了,趋势早就确立了,就像股票6100到1600,3000点一个小反弹,然后跌回2900,只要有反弹,就有人出来问,是不是要反弹了,深怕错过机会,就有人进去送死,抄底在半山腰,坚信到1600,忍住不投资真的太难了。

M2总量下降了的,不过不大,M1在触底后,上个月跳了一下,马上下来,始终无法恢复啊,M1代表企业投资和销售,都不做投资经营,存定存了。房子、车子交易量持续跌,这个情况很明显。

人民币贷款1.02,而存款增加2606亿元,里面有多少以贷还贷的可见一斑,最近私募也爆了,紧跟p2p,下一步是什么理财?小银行?,515定向小银行降准,释放2800亿,一大堆卖房的、理财的大叫人民币贬值,难道不是释放流动性?要顶不住了,看来银行保险法要执行了,50万是上限。

说说CPI,好像2.4了,供给侧改革的效果,加上货币的冲击,有两种说法,你拥有的就通缩,比如房子,没有的就通胀,如猪肉。另外一种,需求降低,导致无法高位,早晚要下来。不过第二种可能靠谱,涨价了,没钱我可以不吃肉,多吃饭。

M2以前写过很多期,可以看看,基本还是按照规律来。看看身边,企业倒闭的多不?铺面换的勤不,空的多不?身边人工资降低还是增加了?节假日出行选择是出国还是近郊了?都是经济的表现,知微见著,这些数据只是结果,原因早就在你身边,看看数据,当成佐证吧。


谢邀。简单几点看法:

1,m1,m2的增速均处于紧缩状态,经济紧缩的趋势仍然在自我加强,大放水的效能在经济规律面前完全不够看。懂的自然懂,不需要我多说。

2,外储稳中有缩,贸易战激化后,汇率再次开始贬值。显然,一季度放水的努力开始显露恶果,贸易战也大战方酣,战况激烈。

3,注意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猛烈增加6.31万亿,但是4月份增量却仅为2606亿。

这两个数据很值得玩味。我的推测是两种可能。

一个是,社会食物链前0.5%的顶端人员开始套现,利用放水的有利时机,疯狂将资产转化为存款。这个行动现在基本可以告一段落了。翻译成汉语就是,接盘侠的任务完成了,豪贵顺利上岸。

另一个是,他们的资产还没有完成套现,但是经济环境已经严重紧缩,不支持他们继续套了。翻译一下就是社会经济已经恶化严重,牛人也套不动。

不论是哪种可能,接下来就是等,静静的等冰层的断裂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