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来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在认知上确认为正确行为,但是行为意志却与之无法统一,实现正确。简单来说,为啥知道读书对自己好,就是不想读书,就是酱紫。

我感觉这不单单是我一个人出现的现象。问题是在于我意志过于薄弱还是缺乏信仰和目标,事实上我觉得我在这两方面都不行。即使没有看过心理医生,我也能认识到自己必然有心理问题。

为什么,在小学的时候,我能心无旁骛读书,到了初中,心态就开始涣散。为什么,在高中时候,在接受电脑诱惑的时候,我无法正确认知和处理好,事实上,即使现在我给出高中应该合理安排娱乐和学习的正确认知,我也坚信那时候的我,无法实现。为什么,越是高考临近,内心斗志高昂,却对未来感觉心灰意冷。然后,本立志在大学改变人生,想谈一场恋爱,却反而只是在混混日子,最低限度学习,一无所成,事实上,除了挂科,大学就没有做到那些「大学必须做的事」。为什么,从小到大,有了喜欢的女孩子,知道怎么去追求女孩子,却毫无欲望去实现,甚至一直以学习为重说服自己放弃,一直以没有能够让她幸福的能力而放弃,难道我那么有责任感?还是我只是需要一个放弃的理由(我喜欢女孩子虽然都是暗恋,但是都坦然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都知道我喜欢,但是我却从来不会用具体暧昧的行为去追求)?我感觉现在一直处在一种咸鱼状态。

乃至现在,无论是人生的目标,未来规划,其实都是说给别人听的,我的内心,其实毫无美好的愿景。有时候,我会怀疑,有多少人是有自己目标和信仰在活著,因为,在我看来,我的父母,我的亲人,我周围的人,没有一个人,活的可以称做伟大和有信仰,他们的生命,好似齿轮,只是在迎合整个社会的运转。看的小说越多,看到那些将自己梦想在小说中实现的,比如美食家,旅行家,冒险家,富豪,他们或许现实平淡,在小说中却为我展现了一种梦想的可能,活著的精彩。

我曾经,觉得梦想的实现,是成为一个能够改变世界的人,但是看到那些称之伟大的人死去,我才发现,我并不羡慕那样的人生。

PS:我看过一些有道理的,知乎里面其他同类回答。虽然考虑删除这个问题,但是还是放著,因为我觉得人生,如果不尝试,甚至没有奇迹的可能。期待什么,却并没有抱有什么希望,人都是矛盾的,不是么。


虽然貌似是知乎给我推送了这个问题但我觉得我应该不适合回答这么高端的问题吧,,,

那我就先说结论吧,认知和行为不可能统一, 详细来说的话就是认知行为的统一没有意义吧

问一个问题

人是先有认知还是先有行为,或者说一些行为是由认知而来,而一些认知是由行为而来,

人是如何获得认知的?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可以看出认知是从外部获得

首先,我们可以将人类,想像成一种连续存在的「超生物体」:个体只是相当于一个单独的细胞,个体的出生和死亡只是这个「超生物体」的组织更新。

  然后我们考察到这样一个现象——这种「超生物体」几乎是没有所谓记忆的,因为它没有用于处理记忆的「脑」的部分,在生物特征上处于极低的种类。

  于是每一个个体就像一个不断失去记忆的人,每一次醒来他都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于是每一次他都重复同样的行为,可以说每个个体获得了相同的「认知」——这样人类得到了一种稳定的生态系统和动力源,

就如读书好这个信息,他作为一个集体认知,同时也影响著个体

每一个人类个体都会获得他的认知,但行为意志却与之不同

个体意志欲能够脱离集体意识的控制,其关键在于」阿摩罗识」的产生——其为个体意欲中不受集体认知,否定集体的存在,

脱离了任何其他意识而只为个体而自在的认知,本身就形成了一种特异的「意欲「,

因为理由就是一种意欲,而从背叛集体之时起,人只需要认识就足够了,

当人类集体从盖亚意识中脱离时,就注定了人类个体从人类集体脱离的宿命,

不能说这是身心分离,而是如果想要成为脱离集体意识的个体,就已经不需要行为的理由,

也就是不需要认知的人,集体意识是人类以延长自身作为目的,而不是某个个体,是由人类本能里存在的方向性所集结形成的东西,否定认知便是作为个体走出集体意识的,而其所到达的便是人的理智和某种更高贵的精神,这就是人类总是想要反抗本能、摆脱意欲的控制的原因,

所以人与集体永远是对立的,所以人总是否定自然认知,

而走出集体,脱离集体认知后的人类,就是将人类在他们的时间中走过的意识,连接起作为没有界限的「意识连续体」出现,也就是说当星球创造出人类时,人类已从集体中脱离,更早的话甚至可以回到根源创造出一切之时,

意识世界创造出我们的幻觉-表象世界,可以说不管是现代精神的人类,还是早在人类没有出现之前,「Azathoth」就已剥夺了我们的理性,


想让行动与想法一致,最好的办法是少想多做。

就像起床,你老是躺著想,我要起床我要起床,是肯定起不了床的,因为想的过程本身缓解了你内在的压力,削弱了你的动机。

相反,你想到起床,马上起来,反而容易。


归根到底,是信仰缺失。

没有目标,没有信仰,得过且过。

没有那种你能为之舍生忘死的那种动力。

因为人的本性就是如此,好逸恶劳。能轻松生活,或者在自己的借口下勉力轻松生活,为什么要去做「劳累」的事情呢?

只有哪天某些动力爆发了,你发现了真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你才会有那个劲头去做些什么。


认知和行为存在相应的关联就够了,可以寻找规律和技巧,没必要统一

所有的想法和行为都只是零件一样的东西,之后组织起来的东西别人未必有机会看的明白,你自己也一样很难这样宏观的持续洞察。可能加强强化认识自己,认识那些你以为早已经熟悉了的伟大的人,不断地搜集资料、证据和言论,逐步锻炼出描绘自己和他们的庞大面貌的能力,在这之后你以前那些想法就都可以投入其中发生作用了,并且能发现没有一项是会与其他想法互相矛盾冲突的,达成共同运转。


知行合一,古今中外的大追求。不好意思,我也做不到啊。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