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來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在認知上確認為正確行為,但是行為意志卻與之無法統一,實現正確。簡單來說,為啥知道讀書對自己好,就是不想讀書,就是醬紫。

我感覺這不單單是我一個人出現的現象。問題是在於我意志過於薄弱還是缺乏信仰和目標,事實上我覺得我在這兩方面都不行。即使沒有看過心理醫生,我也能認識到自己必然有心理問題。

為什麼,在小學的時候,我能心無旁騖讀書,到了初中,心態就開始渙散。為什麼,在高中時候,在接受電腦誘惑的時候,我無法正確認知和處理好,事實上,即使現在我給出高中應該合理安排娛樂和學習的正確認知,我也堅信那時候的我,無法實現。為什麼,越是高考臨近,內心鬥志高昂,卻對未來感覺心灰意冷。然後,本立志在大學改變人生,想談一場戀愛,卻反而只是在混混日子,最低限度學習,一無所成,事實上,除了掛科,大學就沒有做到那些「大學必須做的事」。為什麼,從小到大,有了喜歡的女孩子,知道怎麼去追求女孩子,卻毫無慾望去實現,甚至一直以學習為重說服自己放棄,一直以沒有能夠讓她幸福的能力而放棄,難道我那麼有責任感?還是我只是需要一個放棄的理由(我喜歡女孩子雖然都是暗戀,但是都坦然態度去對待,周圍的人都知道我喜歡,但是我卻從來不會用具體曖昧的行為去追求)?我感覺現在一直處在一種鹹魚狀態。

乃至現在,無論是人生的目標,未來規劃,其實都是說給別人聽的,我的內心,其實毫無美好的願景。有時候,我會懷疑,有多少人是有自己目標和信仰在活著,因為,在我看來,我的父母,我的親人,我周圍的人,沒有一個人,活的可以稱做偉大和有信仰,他們的生命,好似齒輪,只是在迎合整個社會的運轉。看的小說越多,看到那些將自己夢想在小說中實現的,比如美食家,旅行家,冒險家,富豪,他們或許現實平淡,在小說中卻為我展現了一種夢想的可能,活著的精彩。

我曾經,覺得夢想的實現,是成為一個能夠改變世界的人,但是看到那些稱之偉大的人死去,我才發現,我並不羨慕那樣的人生。

PS:我看過一些有道理的,知乎裡面其他同類回答。雖然考慮刪除這個問題,但是還是放著,因為我覺得人生,如果不嘗試,甚至沒有奇蹟的可能。期待什麼,卻並沒有抱有什麼希望,人都是矛盾的,不是麼。


雖然貌似是知乎給我推送了這個問題但我覺得我應該不適合回答這麼高端的問題吧,,,

那我就先說結論吧,認知和行為不可能統一, 詳細來說的話就是認知行為的統一沒有意義吧

問一個問題

人是先有認知還是先有行為,或者說一些行為是由認知而來,而一些認知是由行為而來,

人是如何獲得認知的?

「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認知過程。」

可以看出認知是從外部獲得

首先,我們可以將人類,想像成一種連續存在的「超生物體」:個體只是相當於一個單獨的細胞,個體的出生和死亡只是這個「超生物體」的組織更新。

  然後我們考察到這樣一個現象——這種「超生物體」幾乎是沒有所謂記憶的,因為它沒有用於處理記憶的「腦」的部分,在生物特徵上處於極低的種類。

  於是每一個個體就像一個不斷失去記憶的人,每一次醒來他都發現自己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於是每一次他都重複同樣的行為,可以說每個個體獲得了相同的「認知」——這樣人類得到了一種穩定的生態系統和動力源,

就如讀書好這個信息,他作為一個集體認知,同時也影響著個體

每一個人類個體都會獲得他的認知,但行為意志卻與之不同

個體意志欲能夠脫離集體意識的控制,其關鍵在於」阿摩羅識」的產生——其為個體意欲中不受集體認知,否定集體的存在,

脫離了任何其他意識而只為個體而自在的認知,本身就形成了一種特異的「意欲「,

因為理由就是一種意欲,而從背叛集體之時起,人只需要認識就足夠了,

當人類集體從蓋亞意識中脫離時,就註定了人類個體從人類集體脫離的宿命,

不能說這是身心分離,而是如果想要成為脫離集體意識的個體,就已經不需要行為的理由,

也就是不需要認知的人,集體意識是人類以延長自身作為目的,而不是某個個體,是由人類本能裏存在的方向性所集結形成的東西,否定認知便是作為個體走出集體意識的,而其所到達的便是人的理智和某種更高貴的精神,這就是人類總是想要反抗本能、擺脫意欲的控制的原因,

所以人與集體永遠是對立的,所以人總是否定自然認知,

而走出集體,脫離集體認知後的人類,就是將人類在他們的時間中走過的意識,連接起作為沒有界限的「意識連續體」出現,也就是說當星球創造出人類時,人類已從集體中脫離,更早的話甚至可以回到根源創造出一切之時,

意識世界創造出我們的幻覺-表象世界,可以說不管是現代精神的人類,還是早在人類沒有出現之前,「Azathoth」就已剝奪了我們的理性,


想讓行動與想法一致,最好的辦法是少想多做。

就像起牀,你老是躺著想,我要起牀我要起牀,是肯定起不了牀的,因為想的過程本身緩解了你內在的壓力,削弱了你的動機。

相反,你想到起牀,馬上起來,反而容易。


歸根到底,是信仰缺失。

沒有目標,沒有信仰,得過且過。

沒有那種你能為之捨生忘死的那種動力。

因為人的本性就是如此,好逸惡勞。能輕鬆生活,或者在自己的藉口下勉力輕鬆生活,為什麼要去做「勞累」的事情呢?

只有哪天某些動力爆發了,你發現了真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了,你才會有那個勁頭去做些什麼。


認知和行為存在相應的關聯就夠了,可以尋找規律和技巧,沒必要統一

所有的想法和行為都只是零件一樣的東西,之後組織起來的東西別人未必有機會看的明白,你自己也一樣很難這樣宏觀的持續洞察。可能加強強化認識自己,認識那些你以為早已經熟悉了的偉大的人,不斷地蒐集資料、證據和言論,逐步鍛鍊出描繪自己和他們的龐大面貌的能力,在這之後你以前那些想法就都可以投入其中發生作用了,並且能發現沒有一項是會與其他想法互相矛盾衝突的,達成共同運轉。


知行合一,古今中外的大追求。不好意思,我也做不到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