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最初的出现是为了传达精神。可以是通俗的也可以是高雅的。然后在文字产生的基础上为了追求美感人们开始研究书法。那么书法应该不仅仅是一些为了让观者感觉赏心悦目的艺术品,首先它是文字,应该履行文字的职责。个人观点是草书的大部分是潦草的,甚至是凌乱的。某种意义上不被认知的话应该不能称之为文字吧。所以那么它究竟意义何在? 【附加】请不要贴一堆名家作品上来,也请不要长篇大论的讲一些草书理论。


  1. 从某种意义上,先有草书(章草),后有楷书。草书的发源早于楷书,秦汉时期为了在竹简上书写方便,从隶书演变而成。因此,草书存在的第一层意义就是便于书写。

2. 草书作为一种书体,完全可以表达文字的职责,参考于右任著作《标准草书》,如果想稍微读懂草书,也可以参考以诗歌形式描绘草书基本笔法和组字规律的《草诀百韵歌》。草书的构成与楷书一样有严谨的书写法则。

3. 日本假借汉字草书为汉字注音,下图可以看到日语中的平假名50音均来自于汉字草书,且发音和汉字的读音也相近,这也进一步论证了草书能够履行文字的职责,而且字与字之间不会产生歧义。

4. 那为什么现在的人觉得草书是凌乱的?是潦草的?因为随著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社会对楷书字的推广,从小学一笔一画写的是楷书,从电脑显示器中视觉反馈到的也是楷书,我们主观及客观地接受以楷书为标准的书写方式,而失去了对草书的认读能力,继而也失去了对草书的鉴赏能力。

再之,加上当代书法又有一些歪风邪气,写出的草书作品章法不足,恣意有余,使草书这本来相对严谨的艺术形式变成了随意的涂鸦(反正看得懂的人少),也就造成了一些人对草书的偏见。

愚以为:草书是五大书体中对情感表达最出色的书体,可以从作品中再现书者当时笔尖的腾挪、翻转、疾走、迟滞(这需要一定的书法功底),从而会形成飞白、晕墨、游丝等,从时空不同的角度欣赏作品,这是楷书和行书都很难做到的。

5. 虽然题主不要求粘贴名人名作,但从草书欣赏的角度这是不可缺少的,辩美丑的前提是知道何为美:

草圣怀素《自叙帖》,感受一下这个身高1米6的小和尚的笔力

这是我拍摄于杭州美术馆王铎展草书作品,右侧可以看出这副作品是临摹王献之的作品

孙过庭《书谱》一本研究书法艺术和规律的草书作品,其本身的艺术性也是极高的

6. 另外贴上我大学时的拙作:「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 今后会补充一些关于草书和汉字结构之间的关系。

以上。

陈浦放 2018-12-12


请你去搞清楚草书是什么再来问这种夹杂著傲慢的问题


你看不懂不代表那时候的人看不懂

草书也不是乱写的多了解了解再说吧回复评论: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草书本来就不是给一般人看的,是给业内有鉴赏力的人看的。后现代抽象画看得懂么?魔幻现实呢?草书已经好懂多了。
草书也是有很严格的规范的,并不是信笔涂鸦,是能够被认知的。作为文字,最重要的功能是记录,草书的存在让古人在快速记录方面有了很大进步,速度并不亚于现在硬笔书写。

陆士衡闻而抚掌,张平子见而陋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