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注了贝克尔以及一些相关理论,产生了一个疑问,社会中的人算不算是公共物品。贝克尔将孩子看作耐用消费品,将生孩子看作一笔投资。我一直觉得社会中的人应该具有某些公共物品属性,比如说作为劳动力,作为一般纳税人,而父母从孩子这的回报是极小的。我国似乎比较抵制将社会伦理看的如此功利。各路大神不喜勿喷,仅个人观点,单纯的好奇,也不想做深入研究


看定义

当然首先直接把「孩子」定义为一种good and service似乎不是太妥当,那毕竟是一个有一些自我意志的人。

不如把社会中上一代人为自己的后代的成长做出的努力看做一种good and service.包括抚养后代的衣食住行上的花费,对后代的教育开支等。

而对于提供这种good and service带来的收益,简化一点讲,如果用代际交替模型解释,就是自己老年时从后代身上获得的收入

那么这种收入是否具有

排他性:是,在没有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之前。部分上是,在拥有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当下

竞争性:是,给定单个后代个体的产出时,任何先辈的消耗都会减少其他先辈能够获得的消耗量

所以看起来抚养后代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私有物品,最多最多也是就是公共资源(Common resource), 应该算不上公有物品(Public Goods)

待更


保守点看,可以将人的劳动力看做公共资源


我猜这个应该是从决策者的角度来说的。你买了商店的东西,你得到东西,商店得到钱,你们都得到了好处,但我们不会说你的钱是社会公有的,或者你是社会公有的,决策的是你自己,受益的也是你自己,你的决策只考虑自己是否受益,让其他人受益只是个副作用。同理,生不生孩子是父母决定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生孩子就像一个投资决策一样;社会并没有这个决策权,所以虽然社会会从中受益,但不能从社会受益的角度来分析。如果社会受益但父母个人受损,父母就会拒绝生孩子。

当然,如果你说这里的父母都是集体主义者,舍小家为大家,那也不是没有道理……


children as public goodshttp://www.jstor.org/stable/2117807前段时间看到的一篇论文,观点挺有意思的。

第一反应,相对社会公共还是私有这个视角偏了,只能越倒扯越倒不清楚。想往人力资本和生命周期那边扯一下。

人,作为一种资本,其特点就是生命早期可塑性好、增值能力极强、风险一般,而后期突然就成了一笔风险极高的负债。

如果以双职工、双子女家庭为标准单位,无视代际继承中的权利转移,时间坐标收窄,那么人就是一种有连续的生命周期和跳跃的代际继承、风险和收益都很高而相位不同的资本。

因而对于社会,我个人认为,关注单个的人没有什么意义,社会应该关注的最小单位,是由几个人以及依附于这些人的各种资产和负债所构成的家庭账户。这个家庭账户是一个类似于企业法人的概念,但是会计准则与企业不同,因为只能有一张资产负债表,所以那几个表得全团到资产负债表上。

按照这种逻辑构建一个微观家庭,就可以搞一些有意思的推论:

1.越穷越生越穷,over。

2.当第二个孩子平均收益率超过GDP增速,独生子女策略十分愚蠢。3.要第三个孩子大概率十分愚蠢,除非这三个孩子一生的平均收益大于等于养第三个孩子的成本。4.无科技创新,系统则趋于GDP与人口增速均为0的静态平衡。反过来说,人口增速依赖于科技创新,当科技树停滞、教育停滞、爱因斯坦无法被培养为爱因斯坦,该文明就完了。5.上面那条,我并不是特指哪一个文明,当今世界流行倒车比赛,全体人类说不定也会走到那一步。尽管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总是......从金闪闪算起到现在都六千年了啊,简直有毒。
今天刚巧听了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里面说的公用品和私用品的区别。私用品就是自己使用时,别人就不能使用的物品。公用品就是自己使用,不妨碍他人使用的物品。无论是作为劳动力还是纳税人。一个公司或者政府使用了这个孩子,这个孩子便不能再为别的公司服务,也不能为别的政府纳税。所以孩子如果物化以后,是私用品。
肯定不是,人享有人权,同时要履行义务。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