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长柯文哲提出两岸关系的感性解方。(蔡亲杰摄)

台北市长柯文哲提出两岸关系的感性解方。(蔡亲杰摄)

海峡两岸是一个动态、复杂又敏感的关系,各界纷纷从国家安全、经济利益、主权独立、普世价值等多元视角来探索其中的问题。台北市长柯文哲最近对中国人大《港版国安法》草案,从认知心理和行为经济的角度,对当前冷对抗的两岸关系提出感性的解方,他的医师观点值得两岸领导人冷静地深思。

「感性的投资」是行为经济中的显学,强调在愈高度不确定的时刻,人心愈会期待感性和情感的滋润。柯P呼吁两岸领导人对于两岸关系要多诉求同鸣心的倾听和同情心的对话,才能真正让「两岸一家亲」的距离愈走愈近。

两岸关系现在迫切需要的是相互增进合作的氛围。北京当局现在面对香港反中情绪,一路加大对于香港自治的打击,并过早对台湾划下一国两制的直线,甚而单边解释两制是一国,增加了台湾人民的不安,也伤害了好不容易有的「两岸一家亲」的情感。

脑神经科学研究显示,情境是影响人们是否采取合作态度的关键,而其中彼此的信任和超常的奖励是重要因素,无论从个人和社会群体的认知观点都是如此。而在场景记忆里,温暖的感觉与自我意识密切相关,也是我们的脑整合时间感和历史感的基础。相对地,语意的结构如果只是系列动作的指令连结,它就不会激起人们的感情的。

港版国安法争议,在香港引爆新一波抗争潮。(AP)
港版国安法争议,在香港引爆新一波抗争潮。(AP)

所以,要唤醒台湾民众和大陆的时间的和历史的情感,必须依靠温暖的场景记忆。而记忆是一场场过去经验的堆叠和感性的选择,大陆政府尤其要熟稔其中灵巧宽容的智慧。

人类负面情感何以滋生?悲哀和恐惧是两大要素,而有感情的承诺可以将它转换。因为有宽容和承诺,就可以造就合作的空间。认知心理学强调与悲哀密切相关的是被称为寛容的能力,而与恐惧密切相关的是被称为承诺的能力。大陆鹰派一味诉求武统只会适得其反,连带著两岸人民的情感交流也会陷入已读不回的困境。

求同存异、容忍模糊是人类迎向过渡和转型时期的伟大智慧,两岸领导人面对两岸关系不能坠入只抓时间不放空间的非感性陷阱!

今年的两岸关系,因双边执政党难有调整空间,几可预言是个寒冬。一向主张「两岸一家亲」的柯文哲变成两岸解冻的希望之窗。面对当前冷对抗的两岸关系,他呼吁两岸尽速展现善意,恢复对话管道;面对大陆人大通过《港版国安法》,他则呼吁北京当局尊重香港民意和自治。他其实说出了大多数台湾民众的心声,就看两岸领导人有没有宽广的智慧了。

*作者为国家公益发展协进会理事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