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我来填坑了。

这一期我们要来讲讲皮肤的吸收。

皮肤当然是有吸收作用的,

这是皮肤科外用药物和现代美容护肤的基础。

但皮肤到底从哪里吸收进去物质很多人并不清楚,

所以首先要讲清楚的是皮肤的三大吸收途径:角质层、毛囊皮脂腺、汗管口。

其中最重要的吸收途径是角质层,

停留在皮肤上的物质,主要通过角质层的间隙和角质形成细胞往内渗透吸收,

也有部分物质(比如油脂)会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管口侧壁弥漫吸收到皮肤中去。

我们做护肤,其实就是想办法让皮肤吸收一些特定的成分,让成分在皮肤中发挥特定作用,来达到某个具体的护肤目的。

因此怎么让皮肤尽可能吸收多一点就成为护肤业拼尽全力要解决的问题。

从皮肤角度来看,什么情况下皮肤会吸收更多呢?

1、温度。当皮肤温度升高,吸收能力会增强。

2、血液循环加快。当血液循环加速时,吸收能力增强。

3、浓度。大部分情况下,可吸收物质浓度越大,透入率越大。

4、角质层的水合程度。角质层水合程度越高,皮肤吸收能力越强。

5、角质层的厚薄。角质层越薄,皮肤吸收能力越强。

6、角质层屏障功能被破坏。当角质层屏障功能被打破,吸收加强。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以上内容来对应一下,

日常的护肤方法中,都是在做哪个部分的工作?

比如我常推荐的内疏通、热敷,是通过提升皮肤温度、加快血液循环来帮助皮肤更好的吸收。

比如敷面膜,既是提升角质层的水合程度,也是短时间加强物质浓度的方法。

再比如去角质,是通过让角质层变薄来提升吸收率。

还有像微针、水光针,是直接打破皮肤角质层屏障来强行提升皮肤吸收。

以上这些方法如果用得恰当,确实可以提升皮肤护理的效果。

但是如果用的不好,则可能对皮肤形成严重损伤。

老素粉知道我之前破的很多坑,都是围绕这些方法的不当运用,比如过度去角质、比如过度敷面膜、比如频繁的微针和水光针操作等,新来的小伙伴可以去找来看看。

我破坑也好,写专业也好,

其实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到任何方法不仅有有效性,还有局限性甚至破坏性,而不是说有效,就盲目的过度去使用和操作。

好东西好方法也要使用恰当。

市场上很多人一卖东西就一味把效果夸到天上去,常常秒变神药的,

亲们可真要多长点心啊。

写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皮肤可以吸收更好这件事上,竟然没有「分子量越小越容易吸收」这一项。

要知道护肤圈常常用分子量大小来怼人,说某个成分分子量太大,皮肤根本不吸收诸如此类。

然而事实是,皮肤的吸收跟分子量大小没有绝对关系。

举个例子,汞这个成分,早期的美白祛斑霜中经常会添加它来快速祛斑,它分子量是很大的,但是依然可以进入皮肤。

所以,同一物质确实存在分子量越小越容易吸收,但一味用分子量大小来说明被吸收程度并不正确。

皮肤的吸收跟物质的结构、形状、溶解度都有关系。

比如,水溶性物质分子量再小,皮肤也几乎不吸收,比如常见的水溶性物质维生素B、维生素C等;而脂溶性物质则更可以被大量吸收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