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日前公布「我国少子女化对策计划」,建立全国性的托育补助新制,对此,托育政策催生联盟今天(4日)邀集各团体表示,私立幼儿园及托育中心向来以营利为目标,政府现在想透过局部优惠措施或补助家长,来规范业者的收费上限及员工薪资下限,以追求「准公共化」的目标,这样的做法是无法彻底解决国内私立托育市场的既有乱象。

行政院托育补助新制已在8月上路,家长如果将0到2岁的幼儿,送给「准公共化」保母或私立托婴中心照顾,每月能得到新台币6千元补助;如果是自己带,则发给2,500元的育儿津贴。在2到5岁的部分由六都以外的县市先行推动,相关县市的家长将幼童送到公立幼儿园,可享有免学费;送非营利幼儿园就读,每个月最多负担3,500元;送准公共化的私立幼儿园,则最多负担4,500元。

托育政策催生联盟表示,在这项计划有关扩大非营利幼儿园及公共托育家园的部分,因为是真正的托育公共化,他们深表肯定;但鼓励私幼、私托加入准公共化的行列,则可能出现政策失准的情况。

台湾家长教育联盟理事长谢国清指出,私幼以营利为考量点,如果政府没有更多的沟通及法令支持,就算有些私幼愿意接受政府管理,也可能以其他名目,增加家长的支出。谢国清:『(原音)就算政府给他一点点好处,这个好处有没有办法去弥补到他,因为要去接受管理,包括提升他的员工的薪资,包括他的设备、教学品质,提升这些东西所能够弥补回来的吗?』

托育政策催生联盟也公布劳保局的统计,去年私立幼儿园员工含园长,全国平均投保薪资每个月仅2万5,864元,远低于非营利幼儿园最低月薪3万1,060元的规定。

托育政策催生联盟忧心,政府到时候会因为管理困难,加上追求准公共化业绩,而松绑「游戏规则」。他们认为,托育公共化的原始目标「普及、平价、优质」,终究不是准公共化政策所能达成的,呼吁政府应当正视相关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