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来源:blog.mikechen0504.com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朋友在脸书上PO文:「请教脸书大神,有谁近两年去过日月潭,跪求假日6千元上下的房间,安静恬适,适合全家出游,希望没有陆客出没,远一点无所谓。」朋友们疯狂留言、按赞,只有我回:「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是的,就是这句话,不仅是我的人生观,更是我的决策模式。

一直以来,从求学时代开始,父母亲对于我的未来职业发展多所期许,要不叫我去考公务员,或是要我去考预官,那时还很时兴去考研究所。民国80年刚毕业的我,什么都不懂,血液里就蕴藏著不服输的个性:「我要是去考公务员,我就不姓谢。」我不是抨击公务人员不好,但真的不适合我,一来是我不太会准备考试,二来个性使然,在有限的资讯下,知道公务员的生态,于是提早放弃公务之路。

到了40几岁才明白,原来放弃就是得到。

我常比喻,人的一生要通过十道关卡,上帝发给每个人十把钥匙,一定有一把可以通过某一道门。笨蛋是拿出每一把来测试,不对以后又放回口袋重新测试;聪明的人则是站在每道门前拿出其中一把,不对就丢掉,运气最差也会在第十把测试成功,运气好一点则会在前期通过关卡。

这例子虽然不见得为真,倘若真的体会其中道理,就会知道:「测试不过的钥匙要直接丢掉,不要放回口袋,放弃就是得到。知道自己哪里不行,就是距离知道自己哪里有天赋,更往前迈进一步。」

这道理应该不难懂,但人总是舍不得放弃任何东西,因为这样很可惜,很浪费。其实,得到的越多,越难发现自己的天赋、越难找到自己的擅长之处,「得是能力,舍是智慧」更是不变的道理,很多人做不到,所以痛苦的人特别多。当大家因为贪、嗔、痴造成不快乐时,很难体会其实「舍去」才是大智慧。

如同我在得到信义房屋与安捷伦科技的最高荣誉和各大奖项后,还选择离开原公司;抑或我在讲师事业攀上高峰之后,选择毅然决然离开原岗位,去开启自己的未知世界。

我很清楚自己的个性是,「留恋路上美丽花朵,攀登不了最高山峰」。

于是选择走一条不是很多人走的路,配上自己高度的自律与行动力,最后加上一些小聪明与对环境敏锐的观察。大家都觉得我百发百中,但我自己知道,这只是在复制成功的模式罢了;出版、专栏、广播、影音、餐厅和社群,都是如出一辙的概念。

如果有人问我:「这些事都有万全准备吗?」

怎么可能!都是瞎子摸象,摸石子过河,一步一步向前走罢了,但有件事我非常可以确定,那就是:没什么把握,才有惊喜,成功才有快感!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人少的地方你敢去吗?

人生的冒险,随处都是,就像船舶不会以停在港口为目的,航向未知大海的船,船长与水手都需要勇气,与一颗冒险犯难的决心。

如何确知这条路上是人多还是人少呢?

答案很简单,去问你周遭十个最亲近的朋友及家人,十个就好,千万不要多,而且要是亲近的朋友,他们才会说真话。

若是大家告诉你:「文宪啊,这条路不能走啊!」Bingo!那就是人少的地方,你或许就可以试试了。当然,这不包含作奸犯科、为非作歹的事,还有,也不涉及宗教、政治、两性议题,这是我多年的观察,很准的。

人少的地方你敢去吗?记得多问自己一句话:「你具备至少40%该领域或该行业的专业吗?」如果有,其实就可以试试看了。
 
 
挑担要捡重担挑,行路要找难路行
 
 
人生抉择大有不同,无所谓好与坏,如果拚了一辈子,尤其是拚考试,只为了进到人人称羡、可以捧铁饭碗的公务机关,那你的人生真的太可惜了。

我周遭实在有太多职场上的朋友近几年状况不太好,尤其30岁以下的年轻朋友最后深思熟虑的结论不外乎都是:赴国外留学、考公务员、念硕士或转换跑道这四条路。

无所谓对错,只要你高兴就好,我也管不著,但若年轻朋友来咨询我,我大多会建议:「不管你选哪一条路,我都不建议去考公务员。」

起初多数的人会吓一跳,直说:「宪哥,我都已经去报名了耶,钱都缴了,你现在要我退出,我该怎么办?」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

会去考公务员的朋友,大多是在职场中遇到困难不知该如何解决、人生唯一技能只剩下「考试」的人。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想骂我,但且暂停,请继续看下去。

我的意思是:台湾什么人都缺,就是不缺会考试的人。

据我观察,去参加公职考试的人的心态,不外乎是:为国家与人民服务(这应该要放在最后一个)、有铁饭碗、有保障、公司(国家)不会倒、福利比较好,或地位比较崇高(至少一般人的观感上,比业务员高)准时上下班……诸如此类的。

你确定这是铁饭碗吗?一定不会变成纸饭碗吗?

撇开为民服务这点不谈,这点当然是主要原因啦,公务人员为国家的付出不容抹灭。但我想说的怀疑主要是环境问题。一个进步缓慢的组织与环境,遇到一群热血无比、想要改造社会,但却只会考试、缺少社会历练与经验的人,你觉得这热情可以支撑多久?

21世纪至今,不须热情、创新就能完成的事情,迟早会被机器人、网路、年轻人,甚至印度人取代。我观察的公务部门,正是相对缺少热情与创新的一群,遇到再好的年轻人,尤其是会考试的年轻人,变慢、变懒、变钝是很正常的。

然而国家对这群人有保障,炒大锅饭一旦成型,组织竞争力下滑,个人竞争力也随之下滑,最后成为怎样的人,大家可想而知。只不过公务人员仍会吸引一群稳定性高、创意不足、人生努力寻求标准答案的朋友进入,这没有不好,但我希望大家在报名考试之前,一定要先想清楚。

讲到标准答案,我想提提我的体悟。

我在职场工作足足有1/4个世纪,深知职场变化万千,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标准答案的人就属公务人员。法令不能有错、引用不能有错、规则规章不能有错,但是社会的变动之快,岂是规则不能有错的人可以懂的?

台湾这20年来被法律人当政,从陈水扁到马英九,又来了个蔡英文;律师性格加上法匠精神,很多人都受够了。通过公职考试进入服务的人,多多少少也有按照规定来的性格,否则会被撤职查办,如此扼杀创意的组织行为,很难想像会带来何种国家命运?
 
我想这现象跟一堆大学生延毕、拚命考研究所,再去念个博士相同;不是说绝对不好,但骨子里或多或少都有种「逃避」的基因存在。真正想念书、探究知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有多少?

想一想,和在职场上厮杀相比,还是在学校比较舒服。念个博士一定有工作、公务人员一定是铁饭碗,说穿了,不就是舒适圈作祟。进入舒适圈之前,一堆人先打一架,用考试拚个你死我活,通过之后可以好好安享天年,这样的人生是你要的吗?

正如同硬汉岭上的碑文一般:挑担要捡重担挑,行路要找难路行。大学毕业以后,千万不要为了图安逸而去考试,多利用职场时间应证自己以前所学,犯错也不要害怕。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不二法门。等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不足了,自然会去寻求进修管道,届时硕士、博士可能是选项之一,或是向民间找寻大神学习,都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你不要骂我,我说的是真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