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中国面积最小、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比如温州市下辖的泰顺县,其由明朝皇帝赐名建县,县名沿用500多年至今不变。

从地理位置上看,泰顺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地处浙江、福建两省交界处,该区域春秋时期属越国领地,战国中期楚国灭了越国后占有了此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县境属闽中郡辖境。刘邦建立汉朝后,县境属自治度极高的东瓯国领地,到了汉景帝“七国之乱”时,东瓯国派兵协助七国作乱被朝廷大军打败,为了将功折罪斩杀了逃到东瓯的吴王刘濞,也因此引发了后来的东瓯国和闽越国之战,以东瓯国被闽越国占领而收场,直至后来汉武帝灭了闽越国,县境才实际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之下。三国孙吴统治时期,于公元239年设罗阳县,不久改名安阳县,县境属安阳县辖地。西晋统一全国后,改安阳县为安固县,并分安固县一部分地设始阳县,不久改始阳县为横阳县,县境分属安固县、横阳县管辖。永嘉之乱后,晋室南渡后建立东晋政权,县境属永嘉县辖地,一直延续至隋朝。

唐朝建立后,县境分属安固县、横阳县管辖,唐昭宗天覆二年即公元902年时,安固县改名为瑞安县。五代十国时期,县境属吴越国领地,公元914年时横阳县改名为平阳县,县境遂分属瑞安县、平阳县管辖。此后,直至泰顺县建县前的500多年间,县境一直分属瑞安(县/府/州)、平阳(县/州)两地管辖。宋朝时,瑞安县人徐奭是北宋大中祥符五年即1012年科举考试的状元,平阳县人蔡起辛是南宋景定三年即1262年的武状元,都是今天的泰顺县人。

明朝正统十二年即公元1447年,闽浙交界一带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以邓茂七为首的农民起义,后在朝廷的重兵镇压之下,义军首领邓茂七于1449年牺牲,起义军余部继续四处游走坚持斗争。同年下半年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率兵亲征的英宗皇帝被瓦剌俘虏,此后景泰皇帝即位,在于谦的主持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景泰元年即公元1450年朝廷派兵进入县境围剿起义军余部,并很快取得了胜利。乱平后,朝廷为了更好的统治这一片山区,决定划出瑞安县和平阳县各一部分地域设置新县,景泰三年即公元1452年由景泰皇帝钦赐县名设泰顺县,取“国泰民安、人心效顺”之意,明清时期泰顺县均隶属于温州府。新中国成立后,泰顺县先后隶属于温州专区、温州地区,1981年属温州市管辖至今。截至2017年末,泰顺县总面积1761.5平方公里,全县常住人口25.49万人、户籍人口37.24万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