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是绍甬一带的浙东人,我的感觉就是我们本地人的社交圈似乎可以用一串同心圆归纳:

最里面一层是家庭核心成员(父母辈对子女大多讲吴语)

向外第一层是家族成员及其相关的人(往来讲吴语)

向外第二层是学生时代的同窗或是生意伙伴/公司同事(往来讲吴语)

向外第三层则是平常生活中的陌生本地人/长期驻扎本地的外来人口(讲吴语或者能听懂吴语)

最外一层则是讲普通话的外来人口

浙东人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核心层到第二层之间,这是我地大部分父母辈的社交生活。外地人对于本地人「排外」的印象似乎便来源于此。想了解一下该种同心圆社交模型能进一步扩大到浙东以外的浙江地区甚至到苏南吗?该种模型是否也契合徽州地区或者再往北的江淮地区的人际交往模型?不同地域的同心圆之间的距离(圈子之间的距离)是否有差异?

举个例子:

浙南沿海地区似乎存在温州式的兄弟会那么第三层跟第二层的圈子之间的间隙就会小的多?


你这个不叫熟人社会,叫乡土社会中的差序格局。

你的感觉没问题,这种差序格局在江浙环太湖地区体现得最明显,但不能扩大到三个省。

@Impressive 的回答十分搞笑:

浙江更偏向家族或者氏族帮带,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且浙江人的小作坊在这样的文化下表现得尤其明显,有人吃肉,他身边的人也能喝喝汤。

而江苏和上海可能是全国最不喜欢拉帮结派的人,这两地重人情好面子轻关系,不喜欢麻烦人,喜爱单打独斗,与人相处有距离感,不喜欢帮带别人,但同时有契约精神,办事如果要找人一般都是特别牢靠的关系才肯找。

江浙沪形成这样的局面其实也是合理的,浙闽粤是更为传统的南方氏族社会,而江苏因为更靠近北方,原有的氏族社会被冲散,更因为文化的不统一,南京苏州分庭抗礼,导致江苏应该是全国最不团结的省份。

我是没看出来,独占华北中原文化、淮东江淮文化和江南吴文化的江苏,是怎么能被你单独划分成一体的?

浙江整体是江南吴越文化,但南北也有显著差异,怎么就直接「浙闽粤」了,完全胡说八道!「氏族社会」是你发明出来的民科概念吧?

至于什么南京苏州分庭抗礼更搞笑了,这和你要表述的主题有关系吗?按你这么说广东还分广府客家潮汕三个民系各自打架,你所谓的广东团结又体现在什么地方?

写出来的回答完全不知所云错误百出!!!

回到正题,题主所观察到的现象,我在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里面已经阐述过,这里重新简单写一下。

环太湖地区之所以这种同心圆的差序格局最明显,是因为传统乡村因为明清蚕桑业,棉织业的发展,男耕女织模式盛行,家庭是农业+手工业的基本生产单位,因此环太湖乡村是小家庭化的。对应这种小家庭化,居住也是散居的。

由于环太湖是南方稻作区,因此,基于灌溉水利的协作需求,在小家庭之上会有一个相对虚化的「类宗族」,通常是同村同族人组成,这些人构成农业生产和红白喜事帮忙的主力,可以称为「同族」。

接下来就是同村其他别姓的族人,构成第三层,可以称为「同村」,关系又更远一些。当然,住的比较近的邻居,关系会相对亲近。

「同村」不需要太密切的联系,因为居住是分散的,即使有问题也有城居大地主调节,环太湖乡村的乡民基本是大地主的佃户。

环太湖商品经济发达,市镇繁荣,因此,本村和周围几个村都会受到同一市镇辐射,乡民也会定期去市镇,买买东西,坐坐茶馆,聊聊行情,和别村人碰面,这就是第四层,可以称为「同市」。

「自己」—「自家」—「同族」—「同村」—「同市」,这就是一个同心圆的差序格局,同时,在血缘上,地缘上是与人际关系同构的逐渐远离的,越往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越遥远,人际关系也越淡漠。

而更北的华北,以及更南的华南,或者更西的长江上游,则对这种差序格局的拟合要差一些。环太湖往北,过了淮河的江苏北部,就是华北;环太湖往南,到达浙东南温台一带,则有些地方就接近华南了。因此,越远离环太湖,这种拟合就越差一些。

华北,华南,上江为什么不太符合这种格局呢?

华北、华南的村庄都是聚居,而不是散居,导致以村庄为单位,必须要有一个较强的整合,也就是说,「同村」的关系要比环太湖农村密切很多。

不过,华北是旱作区,农业生产也是小家庭化的,而杂姓结构也造成依靠宗族整合无法完成,最终真正实现的整合的是「同族」,一般都是不出五服的小亲族;华南则作为稻作区,基于灌溉水利的协作继续膨胀成一村一宗族,同族即同村。

也就是说,在华北,华南的「自家」—「同族」—「同村」的格局里,血缘,地缘确实是越来越远离,但人际关系却不是天然越来越淡漠的。

华北,华南也缺乏「同市」一级。它们的村庄彼此封闭,华北乡村多为自耕农,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主导,商品经济衰弱,市镇也就很不发达,只是单纯交易的场所,而没有交际功能;华南乡村有商品经济,但市镇为宗族控制,各村庄还往往基于姓氏对立,市镇也没有交际功能。

上江村庄则是另外一种情形了。

川西平原多稻作区,但手工业发达,类似环太湖农村;其余地区则多旱作,稻作混杂,因此,这里的村庄也是散居和小家庭化的,但这里的散居更加严重,无法形成完整村落,当然也没有必要整合。因此,基于灌溉水利协作的「同族」,实际上为无血缘的「近邻」所取代。

由于严重散居,乡民交际很不方便,因此,这里的市镇就开始兴盛起来,并产生了繁荣的茶馆文化。如果说华北、华南的市镇基本缺少茶馆,环太湖的市镇茶馆虽然繁荣,但在人际交往以外,还有探听行情的功利性功能的话,那么上江市镇的茶馆,就的确是单纯带著情感目的的闲暇聊天之用。

也就是说,上江的差序格局中,「同族」「同村」两级是虚化的,在「自家」之后,就立刻跳跃变成了非血缘的「近邻」和「同市」。

比较这三类社会,可以发现,如果就「熟人」的角度而言,华北、华南都有相对明确的一个「熟人」范围,超过了就一定是「生人」;而环太湖则呈现一种过渡,很难说谁一定是熟人,谁一定是生人;而上江社会的「熟人」和「生人」是混杂的,今天来茶馆喝茶,相谈甚欢但非亲非故的「同市」是熟人,还是生人?就很难定义。


相反,江浙沪不是熟人社会,而是能人社会。

江浙沪重商,商业讲究的是效率

熟人社会重情,讲究的是人际人情

江浙沪,以我们上海为例

办事的人跟熟人是完全两种概念

熟人之间会有交流,更多的是攀比、动脑筋,斗智慧的「精明」。与朋友斗智慧,磨磨脑壳,尽管是语言间的上风,也足以令一些人乐此不疲。以此来训练对方和自己,在诸多事情上不至于落下风的能力,(当然这样的社会氛围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还是想获得轻松点)。对方混的比自己好,难免酸酸他;对方混的不如自己好,想著戳戳他。但他找我办事,或我找他办事,一定是我不把话说死,深思熟虑觉得可行后,再答应对方。

而我找来办事的人,多半是靠得住,信得过,拿事情给她我是一百个放心的人。而不是熟人。

「熟人社会」「咱俩谁谁谁啊」喝得昏天黑地,聊得九霄云外,吹得风马牛不相及,最后找他办事,对不起哥姐这事儿办不了。或者办出及格分数,你稍微语气严厉点,他就:只能这样!这样就行了,你还要咋样啊,你这人咋这么挑剔那。

因此江浙沪人,不大愿意把大事交给信不大过,没办过啥事儿的熟人,办的不好你又不能说什么。

同时也要告诉一些未与「熟人社会」打过交道的江浙沪友人们:有些时候跟「熟人社会」的人们打交道,要放一些大炮,吹几段牛,对方未必真会让你办,你办不到对方不说你什么,但是你不答应,你就永远无法走进他的安全区关系中。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其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此,答题人作为上海人看来

「熟人好办事」把事交给熟人,不如「熟人是熟人」,而能人好办事!


农村社会才叫熟人社会,你说的那些不过是人脉而已,家里老人一死下面基本没事不会走动


曾经老城厢那种高密度居住环境可以算是,后来的高密度工人新村也可以算是,但是你在全国横向比较程度也是相对差的。只能说那种环境下人与人不可避免地会多接触,邻里互帮是普遍的(我爸爸帮大楼里至少20-30户人修过电器),而大家又是同一民系的,交流自然没有域外感,住的时间也长,但少打扰人、不管闲事永远都是高优先顺序了。

现在这种居住环境已经相当少了,基本都在瓦解之中。


不讨论熟人社会好或不好的问题,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请大家peace

苏南人,曾经我也以为江浙沪是熟人社会,全国都是,直到我去了男朋友家乡,北方某省会大国企家属区,好家伙那才叫熟人社会。我家这用我男朋友话说叫人情冷漠哈哈哈哈。

谁家有一点小事,第二天大家全知道了,十分钟的路上能停下来打招呼好几次,不打招呼的也是多少认识。谁谁托了什么关系做了什么,很多很多。你小孩成绩不好,老师会告诉你领导,你领导还会关心你小孩为啥成绩不好,是不是你俩夫妻不和睦呢。反正就是几乎任何人都会关心你的工作、婚恋、家庭,如果有他们能发挥作用的还会来参与下。熟人数量简直是指数级增长。

我们这就是对门邻居也未必认识,合伙生意借钱之类的基本只在亲兄弟姐妹之间,最多堂表亲,托关系也有,但是不太多,而且一般都得比较铁。你私生活咋样基本没人关心,也没兴趣互相打听背后传八卦。总结起来就是关你屁事关我屁事这种。

也有好也有不好吧,擅社交能ho住的人办事确实是很方便。像我这种苏南人还有点社恐确实不太习惯。


可能我栗子举得不好,我一下想不到什么其他令我印象深刻的典型例子,其实那个例子的后续是领导多给人放了点假让他们有时间协调关系、多关注孩子,其实挺好一个事的。尤其是认识的人多的人,应该很舒服的。

关于国企家属院,确切来说我去的不是院,就是社区那种,几个小区都是那一个大厂的,自己的学校医院啥配套都有。苏南虽然有国企,但现在据我所知应该没这种吧?上海有个宝钢,别的我这个95后就不清楚了。

还有宗族,说实话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宗族是个啥?我们方言里没有这个词,我们不修祠堂也没有族谱,也不按辈分起名字,过年基本上只跟叔伯舅舅走动,出了这个面上基本是陌生人。我特地用的苏南,没有用江苏因为苏中苏北我不熟悉,没有用江浙沪因为浙江和上海我不熟悉,也没有用南方因为南方太大了,麻烦说宗族的不要把苏南和闽南搞混了。

还有我也不是否认说,苏南不是熟人社会,我也没觉得熟人社会一定不好,但是国企家属院确实相当的熟人社会了,北方这种又多,所以总体而言我觉得北方熟人社会的程度要比苏南高啊。

开始出现一些引战的评论了,我会删除,大家不要吵,理性讨论,peace。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