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主笔团 | 碗仔

编辑 | JK


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强奸犯,无论男女。

6月20日,在甘肃丽晶百货大厦门口,一群看热闹的吃瓜群众,看著8楼的一个19岁女孩,她正欲跳楼。

然而,数百名看客不时欢呼「你倒是跳啊!」「等你跳完,我还要去接娃」,居然还有人丧心病狂地说「她不就想成为网红吗?」女孩一跃而下坠楼身亡,围观者吹口哨「跳得好!」

霎时,微博、朋友圈的各路「英雄」纷纷口诛笔伐冷漠的看客:「这是一起集体谋杀案」「这种人真是中国污点」……

讲真,我心里已经有无数只草泥马在奔腾,特么的人渣!间接的杀人凶手!

正当所有人都在指责看客们吃人血馒头,我想,此时最应该谴责的,不应该是把女孩推入万丈深渊的那群老师吗?

「他突然伸手摸我脸,对我动手动脚。」

这不是女孩的第一次自杀。

此前,她已经两次吃下大量安眠药。半年来,她经常失眠,勉强靠安眠药才能睡著,在梦中惊醒,头痛得想直撞墙。而这一切,都源于班主任的猥亵

2016年,正在读高三的小奕上课时突感胃部不适,补课老师带她看病后,安排她在公寓楼里休息。当晚9点,班主任吴永厚前来关心。

寒暄两句后,吴永厚突然伸手摸她的脸,疯了般扑在小奕身上抱住她。她吓呆了,由于生病浑身无力,想反抗却被吴永厚紧紧缠住无力挣脱。他开始亲她脸,吻她嘴巴,咬她耳朵,手不安分地在小奕身上乱摸,甚至撕掉她的衣服。那一刻,小奕懵了。她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的老师竟然是个衣冠禽兽!她只感觉到无边的黑暗、恐惧、羞辱和恶心。正当吴永厚准备硬上强暴,她也以为自己的人生毁于一旦时,补课老师在门外喊她,吴永厚吓得立马弹开。

「你要是追究,就把吴老师毁了!"

随后的日子里,小奕过得异常煎熬。她经常一个人躲到厕所无助地哭泣,每晚睡觉都在梦中惊醒,害怕禽兽老师会爬到她身上。她很痛苦,遂而向学校求助,于是到了心理辅导室,鼓起勇气哭著说完全部遭遇。然而,心理老师说她解决不了,最后她告诉了教导主任。

教导主任听完后义愤填膺,她以为终于有人为她主持公道,以为主任真的为她考虑。没想到,当她口中说出「吴老师」三个字时,教导主任的脸色立马变了,说:「我办不到」。

正义凛然的教导主任犹豫间缓缓坐下来,对小奕说:「学校很难有替换的班主任,你是个善良的好孩子,能不能不为难我?其他几个班你随便挑,实在不行转学也行。」

小奕很纳闷:「我没有错,为什么要我委曲求全?」教导主任180度转变的态度,让她很难过。随后更是自作主张让吴永厚到心理辅导室给她道歉。他说自己「一时糊涂,一时冲动」,希望小奕「回到班里继续上课,给他一条生路」。

作为一名成年人,在他强暴前,他不可能不知道这意味著什么,自己管不住下半身凭什么要别人来原谅你?!到底是谁把谁毁了!!!

△女孩控诉状

用嘴测体温的借口,居然有人信?

学校求助无果,小奕告诉了父亲。父亲带她看病,医生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回到学校后,某老师对她说:「事情本没有那么严重,你又没有受到最大伤害。」我不敢相信,这句话居然是出于一个老师的口!在她眼里,难道被强奸生子、被先奸后杀才叫最大伤害?

与此同时,心理老师、校长对她说:「小奕你是个善良的孩子,不要为难学校」。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善良竟成了一种原罪?

无奈之下,她只能向法律求助,但检察院给她的回复是5个字:决定不起诉。

检察院给的理由是:吴永厚辩解他那天强吻、碰头、上下乱摸的行为只是为了测量体温,无法证明猥亵与小奕的抑郁症有直接关联。虽然此举不符合常理,但情节显著轻微,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最后,公安局将其处以十日的行政拘留。

△检察院不起诉理由说明书

试问下各位,作为一名有清晰意识的成年人,你会想到用嘴去测量体温吗?如果可以用嘴,那人类发明温度计干嘛? 一次又一次,没人关心,没人替她主持公道。

回到学校后,她成了同学嘴里的精神病人。看见女儿这般遭罪,父亲到处替她奔波伸冤,学校曾给他一个35万的赔偿协议,要求是放弃其他诉讼权利。父亲没有妥协,却经不起身体折腾,病倒了。小奕心中万般自责:这一切,是不是都因我而起?

终于,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崩溃了,便有了开头的一幕。这个曾经努力学习,无限憧憬大学生活,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女孩,在19岁这年,生命戛然而止。

我想起她控诉书里的一句:「明明该像鲜花一样美好的年龄,我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活著。」

性侵「凶手」,就在你身边

整件事里,最令我心寒的,除了一群冷漠的看客,还有那群老师。无论是真正的施暴者,还是觉得她「小题大做」的老师,都是「凶手」。与猥亵相类似的,还有性侵,而这样的人,并不是少数。

前北大教授沈阳性侵女大学生高岩,受害人曾试探与父母透露自己的遭遇,却被回怼:「你人生这么顺,能发生什么事?」这盆冷水盖灭了她向家人倾诉求助的欲望,最后选择自杀。

南京南站,一家四口在候车,哥哥把手伸进妹妹(女孩是父母领养)的裙子,摸其胸部,当众猥亵。而在一旁的父母熟视无睹,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加拿大多伦多,一名28岁美女老师在任教期间,性侵一名10多岁的男生。证据确凿却没人相信,大多数人质疑警察搞错了。

大部分性侵案,不是由陌生人发起,往往是受害者最熟悉的人,TA或许是你的同事、同学、亲戚、外公、表哥,甚至是自己的父亲。

广州性别教育中心于2016年的大样本数据(共6592人,覆盖全国多个省份)调查表明,

70%的受访者报告曾遭遇不同程度的性骚扰,平均每100人中便有9人经历过性强迫;

遭受性强迫的受访者的自杀倾向是遭受其他性骚扰的3 倍;90%的性骚扰实施者为男性;而在遭遇性骚扰后,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沉默和忍耐,报案率只有不到4%。

别以为男生就不会受到性侵,《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调查综合报告》中就指出,「青少年中男生的性危害防范意识教缺乏」,而男生被迫性行为的概率是女生的 2.2-2.3倍。

我曾看到一篇报道:

一名20岁男性从小就是野孩子。10岁那年,他去舅舅家玩,没想到,舅舅以买了新款游戏机为名,把他带进房间,开始在他身上乱摸。他本能地闪避,却被告知:「如果你配合我,就能拿到你想要的。如果你逃走,我会告诉你爸,是你偷了我买的新款游戏机。」

他不敢乱动,任由舅舅解开裤链,不知道拿出什么东西,塞在他的嘴里。接著又把舌头伸进他的喉咙,他感到一阵恶心。他哭著告诉妈妈,去医院检查后,妈妈说:「检查也没什么,这件事就别提了,不然我们家的脸都丢光了。」他沉默了,从那以后变得孤僻,不爱说话。无数个夜晚,他都失眠,害怕爸爸会不会像舅舅一样忽然走进他的房间脱光他的衣服。好不容易睡著了,又被侵犯的梦境惊醒后不停地哭。可妈妈不准他哭,说男孩子要坚强,更不让他告诉爸爸。这样噩梦般的经历,像烙印一样,整整持续了5年。他就这么患得患失地长大,直到大学时竭尽全力跑到外省。他恨妈妈,恨她没有尽到保护子女的责任,恨她明明知道舅舅对他做了什么却什么都没做,恨她去医院后一句安慰都没有,只会让自己「听话」。他说:「我的人生就是个悲剧,没有父母的爱,只有沦丧的屈辱。」

大多数性侵不被看见也得不到道歉,到最后,受害者的悲惨遭遇被遗忘,或形成无尽的恶性循环。

我们的文化里,有沉默的习惯,也有息事宁人的「宽容」,可这只会让受害者的伤口更难愈合。他们得靠多大的力量,才有可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他们的人生,被「小题大做」这四个字给活生生地毁掉了。

若不幸遭遇性侵,我们怎么办?

性侵不被重视的同时,受害者的情绪也被冷漠对待,甚至被简单粗暴地成了「神经病」。

其实,性侵后的创伤会涉及不同类型。成年后遭遇陌生人的强暴为 I型创伤,最直接的后果是失眠、过度警觉、噩梦、回避社交,一般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即PTSD)与抑郁。

幼儿不断遭遇来自熟人的侵害为 II型创伤,比单纯的创伤后应激反应严重得多,轻者则为抑郁,严重的会有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即常说的多重人格)、物质滥用与依赖、长期性格异变的人格障碍等。若不能及时治疗,受害的孩子很可能会以各种方式伤害自己。

如果不幸遭遇性侵,该怎么治愈心理阴影?

研究性虐待的美国学者Judith Herman在《创伤与修复》中提出5个创伤修复步骤:

1、安定:

找到一个安全环境,让你感到安全舒心,不必再承受如惊弓之鸟般害怕,同时它可以帮助你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2、倾诉:

与自己最信任的朋友或专业心理医生说出自己的创伤。尝试接纳自己,发自内心地理解创伤的发生不是自己的错,它们是可以被修复的(最好有专业人士指导)。

3、转变:

倾诉创伤回忆的过程里,把讲述的方法转变为「原来自己克服这么多」,感受自己在治愈过程里的力量。

4、建立:

重新建立对不同关系的安全感,相信自己已经脱离危险,恢复对世界的信任。

5、和解:

尝试与自己,与过去的创伤和解,不把创伤当成自己身份认同最重要的一部分,找到自己活著的意义与使命。

作为大众,不围观起哄,不落井下石,对于性侵,我们能帮他们做些什么?

1、正确尊重受害者

我们需要尊重受害者本人,保障她发声的权利,以及她选择不发声的权利。

2、平衡「社会性别角色」

近年来,当女性被性侵,有人谴责受害者穿著太暴露。这种文化与社会传统的「性别角色」塑造有很大关系,例如男性要学会征服,女性要学会顺从。这些观念背后都隐藏著不尊重女性。物化女性的思想。社会急需增强对性侵 / 强奸的正确认知,思考社会性别角色的平衡。

3、男人也有责任

面对性侵,大多数人都是教会女性如何保护自己,但男性的角色同等重要。瓦尔登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Cynthia Lanier的研究表明,在多间学校和机构举办性侵预防的课程和宣传,通过教育男性群体,能够有效降低发生性侵和强奸几率。

4、保密有效的举报机制

在中国,单个性侵受害者不但倾诉、举报无门,还可能遭到对方的质疑,即使举报成功,也可能由于证据不足而被驳回。为此,Jessica Ladd和她的团队研发并建立了一个保密、准确、高效的举报网站 —— Callisto,并在TED上向世人说明这个举报机制的威力:

通过Callisto设定的规格,性侵受害者能够准确填写案件的信息,并封存于第三方保密系统(information escrow);当另一名受害者也举报了同一个施暴者,这份信息便会自动发送到相关的行政或司法机构。

这个机制近乎完美地保护了受害者的匿名性,保证了举报信息的准确性,以及确保了相关机构的严肃处理,对罪犯具有极大的震慑力。她说,「利用互联网,我们有能力改变现状」。

教你如何识别潜在性侵危机

有人说,性侵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不要考验人性,也不要凝望深渊,曾经你以为性本善,但或许性本无善恶,只要周遭的环境给予足够的权力或影响。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那么,该如何预防性侵案的发生?

我们无法给出标准统一的答案,但希望能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为你提供「如何识别潜在性侵危机」自查指南。

  • 性格:你了解对方的性格吗?TA对你有什么想法,情绪起伏大吗?是否自尊心脆弱,常被刺激到?
  • 态度:TA对你表达的关心,是否已经超出你们关系应有的程度?TA对异性是否有敌视态度?
  • 观念:TA是否常显露出让你感觉不舒服的「男子气概」,或是病态的「大男子主义」?TA是否会尊重你的意见和意愿?
  • 人际:TA的交友圈是否很窄,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周围的朋友怎么评价TA?
  • 不良习惯:

    TA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酗酒。

  • 人生经历:你是否知道,TA的童年或早年是否遭遇家庭的长期忽视、虐待、性虐待、家暴等行为?TA觉得这件事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 邀约:如果TA邀请你,或你们决定前往对方的住所前,要多加留意。如果你察觉内心稍微有一点不情愿,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不要勉强,不去不熟悉的地方。如果TA真的尊重你,会理解你的选择。
  • 提防「全男群体」:当你独自与一群男性相处时,即使是相识的人,也要多留个心眼,他们可能容易做出冲动、不理性,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情。

愿天堂没有丑陋,没有冷漠

」哥,谢谢你,我走了」,这是小奕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那个曾经拉著她的手,想要把她拚命拉回来的消防员,因为女孩主动松手,没能挽回她的生命深深自责,躺在平台上放声痛哭。

一个19岁的生命就在自己眼前落下,自己却无能为力。

那么,那个侵犯过她的吴老师,让她息事宁人的教导主任,说「我解决不了」的心理老师,让她别小题大做的王老师,又会怎么想呢?如果施暴者不用下半身思考问题,如果那些施以援手的老师正视性侵,正视抑郁,或许,这个经历了2次自杀的女孩,不会选择第3次。

而我只想对那群老师说,为人师表,你们不配。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