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提问,来自正在本科就读英语专业的我无限纠结的想法。

最初选择读英语,选一个语言类的专业,单纯是因为这是个我还比较拿得出手的学科。进入专业以后,却发现这个专业的未来(无论是就业还是攻读研究)都狭小得难以给我带来任何惊喜,似乎我研究这种语言所来的,到极致也仅仅是使我成为语言这种「工具」的傀儡,又或者说,我会是个比一般人更擅长使用语言这把锤子的工匠。总之,直到现在每每有人向我说起「等到高级的翻译Al普及了,你们专业(语言)大多数人都得失业」时,我还是无言以对。我想,「学一科爱一科」一直是我的理想,更何况我本来就那么爱她(顺便一提,刨去应试的部分,不止英语,我对语言本身便很喜欢),但是现在我发现我对她的了解好像真的太少了。 我翻阅过一些资料和知乎上相关的话题,但都找不到想要的答案,而且必须承认,我对语言以及语言学方面的认识尚十分简陋。因此我想向知乎上的各位提问 ,语言除了具备为大众所知的「工具性」的特点,还意味著什么呢?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情感交流的载体,寄托著的不只是机械波的振动,而是一个个文化的涟漪。目前世界上任何一门语言都带有「阴阳顿挫」,也就是说同一句话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意思,而这个「意思」不只是用于表意的「意思」,还包括了但不仅限于的情感表达、棒喝、蛊惑等,这些都是AI 难以达到的,目前为止,图灵测试好像还没有完全实现,更不用指望AI 能达到冲击人灵魂的作用。

关于题主的专业更是不可能被AI完全取代,虽然在政治和商业等大多数是在严肃气氛中的交流情况下,AI 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且不论话中话能不能被发现,就连带动现场气氛的效果都难达到。

但是AI的发展势头很大,我对我上述的见解也很虚……

我们唯有涉猎群书,多思多学了……
交流与你认识的媒介 反应了社会结构与权力关系

看上去距离题主原po至少已经过了一年,不知道题主心中是否已有决断?

在回答题主的问题前,我想先跟题主分享下我的故事。

作为一个从小到大天分只有「语感」(是语感而不是语言,因为我学语言从小还是吃了苦的)的姑娘,我本科经历了转系(从某一外语转到英语),修第二外语(另一种外语),然后自学了第四门外语。周围做语言学的几乎没有,要么口译笔译要么文学教育。这几个市场需求量比较大的分支自然是以满足市场需要为主,把语言作为工具的属性呈现出来也是自然

后来继续念书,也慢慢发现本科阶段(在国内几乎所有大学)接触到的,大都是本学科的工具属性。

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里讲,本科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然而人才培养用在哪里?招生、培养和就业

坚持完善机制,持续改进。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形成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优化实践育人机制,强化质量评价保障机制,形成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光明日报同年底的文章「本科教育基因六大特征解析」说:

「知识导向型」的教学在课堂上占有压倒性地位,学生的归纳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我国课堂教学的软肋

从表面上看,本科教学计划似乎要让学生多学一些,无所不学、无所不会、无所不能,但由于教学计划的设计思路是基于管理方便,导致课程无限膨胀,课程体系成为一个五花八门的「大杂烩」,缺乏对学生所必需的最有价值知识体系的系统考虑

我觉得还蛮切合题主描述的。

如果题主还没决定接下来做什么,我大胆鼓励你先向上走,先去研究生阶段看看。我在另一篇回答里面也说过,本科是通识,研究生阶段起步才真的开始起步,认识你的领域。


回到题主的问题,语言的作用是什么?

题主提到的语言的工具性,为了方便做下面类比,我转写成「语言是传呼机,使沟通更加方便。」

这学期上了我们专业的理论综述课(Theories, Issues and Study in Language and Literacy),我来请几位学界大牛(20世纪及21世纪的世界顶尖学者)回答这个问题吧。

Walter J. Ong:语言(尤其是写作能力)是泥塑刀,重塑人的思想能力

Sylvia Scribner: 语言是磨刀石,打磨人的认知能力

Dell Hymes:语言是镜子,折射社会结构、文化和族群特征

William Labov:语言是尺码,研究尺码(即语言)就能研究出人的一些身体特征和偏好(即种族、性别、社会地位等)

Pierre Bourdieu:语言是奖状,只有学校和老师认可的能力才算能力。也就是说,语言是一套象征性的统治工具

至于AI若干世纪后在翻译领域替代人工翻译,若是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件好事。从工具属性中脱离出来,这个学科或许会像康德所言,变得少一点像手段,多一点像目的(讲人话就是,少一点研究「语言技巧和实际用途」,多一点看重「语言与人和世界本质的关系」。


语言的背后,映射出的,是一种思维。

多学一门语言,会多锻炼你的一种思维方式。需要你自己去体会。


纯属个人看法

我认为,语言除了是一种工具,它还是一艘承载民族思想的船,一件印染民族文化的衣,一首传唱民族历史的曲。了解或学习一门外语,就等同于了解他族的思想和文化,这是一种认识他人世界的好方法。

透过比较自己的母语和他人的母语,你会察觉到各个民族所拥有的他族学不到的特色——就像汉语学不来英语的开放,英语学不来汉语的含蓄。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思想是很直接地呈现于它的语言上的。你若想了解一个民族,只要学习他的语言即可。

我个人不大同意「有了AI就等同于失业」这种观点。语言使人亲近,这是机器永远做不到的事情。就打个比方,一个会说汉语的外国人,和一个会用Google Translate说汉语的外国人,你会比较喜欢跟哪一个人沟通呢?先不谈方便不方便的问题,从情感上我们都会更亲近和喜欢会说自己语言的人。除非哪天科学家发明了哆啦A梦的翻译海绵,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学习语言时,我认为,不应该过于看重它的实用性和未来的工作前景,这种思想会蒙蔽你对一门语言的美的欣赏,对他族文化的体验。想必题主喜欢英文,是因为英文这个语言有什么地方吸引了你吧?

以上是我的浅见。欢迎交流

无法体会其他国家的语言或者是工具语言,但就我国的语言的语言来讲,这不单单只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我觉得它承载著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文化,为什么国外人会觉得汉语很难学,因为这是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下来的。


还是一种思维 C语言除了是一种工具,还是什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