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母亲的事》孩子,你们一定不要像我一样!(2017年5月14日)

要是有人挥霍异常,他的朋友就会说“没有办法,这就是家庭教养,富养惯了!“

但是也会有人会说”这是小时候,穷怕了,现在有钱了,补偿心理!“

所以,真的是什么样的家庭,一定会养出一样的孩子吗?

千里对于那种所谓的“家庭影响”是有我自己的看法的,因为人除了被影响外,人还可以有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去认识自己,去找到自身的生命价值,和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我的身边,有太多的家庭,同样的父母生养出来,之后的人生道路截然不同的,大有人在;所以我常常认为父母的责任不是让孩子复制我们的一生,又或者让孩子成就我们没有成就的。

性格决定命运。

有些父母在孩子万般不成才之后,他们会非常宿命地说“一切都是命啊!”是的,性格决定命运,但是我也相信孩子的性格在某种层面上,是可以被改变的;亦或者孩子可以透过对自己的认识,找到适合自己的事业发展,这对他的一生也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在我们的孩子出生那一刻,就认为一切都已经注定好了,那哪来的虎爸虎妈?哪来的补习,才艺学习?哪来的升学压力?反正一切都已经注定好了,不是吗?所以,那些口口声声说相信命运的父母,也未必真的那么宿命,只是到了孩子不学无术的时候,用这样的借口来安慰自己罢了!

我相信命运,但是也相信努力;但是不相信家庭教育毫无底线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们作为父母,不是要养出另外的我们,而是期望教出比我们更懂得思考,更懂得争取,更懂得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和有担当的下一代!

对于蓝天,我最深切的希望就是

他能

认识自己,找到自己,做自己!不成为社会的负担,在有能力的时候,可以回馈社会,帮助他人

如果,他的父母--我们,有些地方让他感到不尽如人意的,我希望他可以多和我们交流,也许我们可以找到更适合的方式。或者他也可以像我的朋友A和E一样,长大以后,振臂疾呼:

“孩子,你们一定不要像我一样!”

----------------

2015年5月1日

好朋友A和E住在美国,他们是千山在美国读研究所最要好的同学,他们二人在研究所认识拍拖,后来结婚。我和同样来自台湾的E特别投缘,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

研究所毕业后,他们虽然回到三藩市湾区,我们还是住在洛杉矶,但是还是时常保持联系,直到最近这十多年我们搬到香港才少了联系。前一阵子,再与他们重新联系叙旧时,发现从来不爱旅行的他们,居然也在孩子出生后,改变生活的形态,开始努力地带孩子到处走走,到处旅行!到目前为止,他们搭乘了好几次的游轮,在北美和中美洲都留下了足迹,也到过欧洲旅行。

这对我来说,颇为震撼,因为我记得当年他们多,多,多不喜欢旅行!!!

今年四月初我们回到香港,他们刚好也带著两个孩子来香港旅行,这是他们孩子第一次踏足亚洲,他们都感到非常兴奋;于是我们就约好了一起吃饭。在一阵寒暄与感慨后,我问了E那个存在我心中多时的疑问:

“你以前从来不旅行的,怎么现在那么常旅行呢?”

E看著我说了一段让我颇为讶异的话,使我明白到原来事业投资做得如此成功的父母,还可以因为如此而大声疾呼

“孩子,你们一定不要像我一样!”

“我和A都是没有什么兴趣和嗜好的人,时间一直都是花在投资,股市和赚钱中,和我的父亲一样。我的父亲很早就退休,退休后没有朋友,没有兴趣,没有梦想,除了赚钱就是赚钱。现在我的父亲八十多岁了,每一天除了看医生,做复建以外,就看股市,收房租,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也都不想做!我看著他都觉得无聊,好无聊!再看看自己好像也在走著他的路,生活上几乎没有任何的趣味性可言,想到这里我们居然有点恐惧,害怕我们的孩子也跟我们一样,一辈子就这么无聊地过下去,所以我和A决定自从孩子长大以后,就每一年带他们去旅行,看看这个世界!不要孩子像我们一样,无趣,无聊,生活除了赚钱就是赚钱,我想要他们知道世界有多大?有多美?

我接著问

“那你们现在喜欢旅行了吗?”

E耸耸肩说

“我和A还是不喜欢旅行,觉得好麻烦,旅行一直不是我们的梦想,中年以后开始带著孩子旅行也不觉得特别好玩,所以旅行的心情是要培养的。我身旁很多朋友觉得出去旅行很浪费钱,不如在家里省钱,又舒服,但是人家至少买买名牌,吃吃馆子,我们则是宅在家里,没有任何购买欲。我想如果是这样,我们赚钱的目的就变成只是数字的变动了。既然没有在花钱,那赚钱干什么?前思后想,还是觉得走出家门最实际,又有亲子时间,孩子又长见识,我们也可以趁著还可以走动的时候到处看看。“

这是那个口中只有投资,投资,投资的E说的话吗?我很震撼。

E又接著说

”我的父亲算是投资非常有道的,可是他那样的生活却是我最厌恶的!想想,一个人一天就贴著萤幕看股市,一开口就是房地产的人,银行数字的人,然后用他的财富把孩子都留在跟前!现在他最热衷的就是怎么节税,避税把他的财富给他的孩子。说到这里,我也为他感到凄凉,也为自己感到害怕;是不是再等数十年,我和A也是这样呢?而我们的下一代也是这样呢?所以,就算我们怎么不喜欢旅行,就算每一次出门都像脱一层皮一样痛苦,我们还是会为了孩子出去走走,希望孩子以后的生活可以更加出彩!”

我再仔细回想也A和E的研究生生活,他们确实是那样的人:在美国读大学就已经开始在股票市场牛刀小试了,到了研究所更是天天股票经。最喜欢的旅行就是到拉斯维加斯赌钱,因为A的运气特别好,每一次去赌钱都能赢上好几千元美金,所以他们十分热衷到拉斯维加斯赌钱旅行,除此之外,他们的生活就是研究股票和怎么赚更多的钱。之后,他们外派新加坡,有了优厚的收入,开始在美国买房地产,从此当然就忙著做房东了,旅行对他们而言,更遥远了。

我们常常听到很多父母不要孩子重蹈覆辙,逼迫孩子好好学习,认真向上;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事业成功的人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跟自己一样不懂得生活与旅行,积极踏出自己的舒适区(comfort zone),陪著孩子到处旅行的!

我的身旁不乏那些手中握有十几,二十几套,甚至于几十套房子的朋友,他们都有他们享受生活的方式,这也是很私人的选择,不容他人置喙,只要自己赚来的钱用在享受人生,让自己的生活有了不同层次的色彩,都是会生活的人。像E这样努力反思,害怕下一代和她一样无趣而做出改变的,我倒是第一次看到,尤其对很多人而言,她的父母留给她的财富,与她和A积累的财富都是令人欣羡的,但是她对父母的生活模式无法苟同,厌倦自己一成不变的生活,而对金钱积累的目的提出了疑问,进而执意为了孩子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让我非常佩服!

改变,确实是困难的。

对我也是一样,谁也无法明白:我是怎么从一个每一天按著计算机,计算自己每一天工作可以赚多少钱的上班族,到今天依然还有强大工作能力的我,居然就选择退休,并且来到昂贵的澳洲退休,过著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的生活,那真的不是我,原来的我。我想,我也许也在我的父亲身上学到了一些东西,我也积极让自己不要像他一样;我坚信,生活除了存款数字的跳动以外,还有很多可以值得自己付出的!

备注:A和E都已经退休几年了,他们现在五十岁都不到,选择退休就是为了享受生活!他们退休前年薪美金数十万,放弃真的不容易!你可以说他们是赚够了,但是钱没有人嫌多,我认识更多比他们有钱的,都在为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的孩子打工!

A和E除了带著孩子旅行,他们也积极寻找孩子上了大学之后的旅行游伴,我们已经说好了,我们的孩子一上大学,我们就相约一起过过我们的游牧享老的逍遥生活,地点当然是在我最爱的--欧洲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