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自正式启动之今,众多科考队、上百名科研人员挺进阿里地区,对冰川与环境变化、湖泊河流与环境变化、流域水文气象等诸多方面开展综合考察研究。

首先完成的「江湖源科考」中,四支科考队在两个月里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 钻取了西藏第一大湖色林措目前最长的湖芯;
  • 获取色林措的最新水量,40年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三峡水库;
  • 钻取4根唐古拉山脉的冰芯,在藏北发现了超级化石群和最古老的高原内部人类定居区等。

西藏第一大湖色林措

通过最新的湖泊测量及水文分析,科学家发现,从2005年到2017年,色林措年均入湖径流量为22亿立方米,年增水量8亿立方米,是青藏高原上扩张最快的湖泊,已经成长为西藏第一大湖。目前湖面面积已达2381平方公里,湖水总容量630亿立方米,相较于1976年340亿立方米的容量,相当于增加了将近一个三峡水库的水量,且还在不断扩大中。

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

科学家们在藏北地区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20余处,遗址年代为距今1.5万年至6千年左右,此外还出土了大量夹砂陶片、打制石器和石制品。这个发现可以说明藏北地区很早以前就是生生不息的人类家园,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一直有人类在不断地耕耘收获。

高原上最大化石群

科考人员在藏北地区共采集到500多块化石标本,其中包含有鱼类、哺乳动物、鸟类、昆虫及大型植物等不同的生物类型。年代在距今1800万年至5000万年不等。此外,还发现距今2500万年的西藏始攀鲈化石,还有棕榈树叶等,可以初步说明某个地质历史时期藏北地区还处于相对温暖潮湿的低地,享受著印度洋吹来的温暖湿润的气流。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涉及面之广,任务之艰巨,时间之长。此次科考对揭示高原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具有重大贡献。相信科考结束之时,必定硕果累累,在此向辛苦付出的科考人员们致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