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食月,是中国民间的传说。最初来源于翻译佛典。印度神话中一个恶魔罗睺,他扮成天神模样吃甘露,日神和月神揭露了他。师尊砍了它头。但甘露已经到达喉咙,于是他的头获得了永生。他由此和月神结仇,终日追逐月神,想吃掉她。这个神话传到中国后,在目连救母这出戏中有表现。变成天狗吃月的故事。

点此查看图片折叠原因

天狗吃月在民间广为流传。我是四川人,我们那里一旦出现月食,老一辈人总是念叨「天狗吃月要还原」。郭沫若也是四川人。他就是这样的民间传说中有了《天狗》的灵感。

点此查看图片折叠原因

《天狗》1920年发表在《时事新报·学灯》,是一首经典的新诗: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饮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炸了!

中国传统伦理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伤了就是不孝顺。但《天狗》跟中国传统思想完全异趣,是对自由的赞歌,对自主的赞歌,是五四时代朝气蓬勃精神的象征。

点此查看图片折叠原因

《天狗》这首诗现在看起来有些奇怪,有些夸张,确实我国第一部成功的新诗集《女神》中的代表作。郭沫若从民间传说中吸取营养,表达了当时刚刚解放了的个性和自我主体,是对传统礼教的反叛,是对个人力量的肯定。中国现代,真是有了这种自我肯定的精神,才衍生出我们的民族自信和个人自信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