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台商无法独善其身,牵涉整个产业供应链的重组。(资料照/美联社/达志影像)

美国总统川普发文,牵动全球股市上冲下洗,而夹在美中之间的台湾厂商无法独善其身,早已思考如何应对,像是自行车产业部分已班师回台。至于电子代工五哥,开始布局东南亚,只是搬厂涉及产业供应链,整个供应链重整需要2到3年时间,短期内投资效应不易看见,企业可能仍须担忧美中贸易战带来的风险。

美中贸易战一度沉寂几个月后突然出现紧张情势,由川普主导,针对2000亿美元中国大陆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10%调高到25%。而中国大陆也不甘示弱宣布6月1日起调高对600亿美元的美国货品课征最高25%的关税,美中贸易纠纷重创全球股市。

而看看加征关税的内容,已经实行的中国大陆输美之2000亿美元商品,包括在中国大陆设厂的自行车与网通企业,另外塑胶、金属、食品与纺织也包含在内,但整体对台湾影响不大,因为有些自行车、网通部分高阶产线都已经提早因应回台设厂。

甚至对早就在越南或其他东南亚设厂的纺织业台商而言,甚至有转单效应。另外,中国大陆以外设第二生产基地已成趋势,推升新设备投资需求也让机械工具机业者受惠。

但不可否认,美国第4波关税清单,考虑将3250亿美元的中国大陆输美商品纳入25%关税范围,其中包括与台厂关系深厚的手机、平板与笔记型电脑,牵涉供应链之广让人担忧,包括苹果供应链、负责组装代工、IC设计的台厂都将受到冲击,但这两年企业也持续思考如何将冲击降到最小。

以电子五哥来说,和硕去(2018)年在印尼巴丹扩厂生产网通产品,今年1月已开始出货,且本来就一直在思考布局东南亚,不全然是为了美中贸易战。英业达也开始产能调配,如笔电部分产能移回桃园生产。仁宝则扩大台湾产能,并评估重启越南厂。

至于广达董座林百里则说伺服器适合返台生产,但大量生产的笔电是否要搬迁离开中国大陆还需要审慎评估,因为整个产业供应链都要一起,如果到东南亚生产,供应链势全都要重组,时间得要2到3年。而鸿海则是拟将天津、深圳伺服器产线部分拉回高雄生产。

从电子五哥的动作来看,部分如伺服器搬移产线也许较容易,但手机与笔电牵涉庞大复杂的供应链重组问题,也难怪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拚总统大位也不断提到产业链重组是全球趋势了。而对于电子业来说,思考大陆以外的第二生产线,台湾与东南亚都是选项。

其中,台商当然偏好台湾拥有产业聚落的优势,但即便经济部有台商回流鼓励办法,目前也提早达标金额累计2795亿元,共52家厂商共襄盛举,但台厂仍要思考,到时候政府能否协助解决最根本的水、电、土地、人才与人力等五缺问题。

所谓危机就是转机,不论是台商回流或是转移部份产线到东南亚新设厂,台商加快分散风险,中长期对支撑台湾经济也不无可能,且台湾拥有资通讯完整产业链优势,在国际间仍有竞争力。只是投资新设厂的这段2、3年期间,只要美中贸易战不消停,任何风吹草动都将影响台厂获利表现,投资效益还得再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