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乳素高了,一定得垂体瘤了吗?

「垂体催乳素腺瘤」的患者,不知道有没有留意到他们的催乳素水平呢,PRL升高就一定是垂体催乳素腺瘤吗?

定义

各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催乳素水平持续升高状态称为高催乳素血症。应当注意的是高催乳素血症是一种临床病理生理状态而非一种疾病。

生理作用和调节

分泌和功能 催乳素(prolactin,也称泌乳素)是主要由垂体催乳素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乳房发育、刺激并维持泌乳,也可抑制性欲、降低生殖能力。

脉冲波动规律 一天中的生理峰值睡眠觉醒前(4~6am的快速睡眠时期),醒后下降,生理谷值通常出现在10am到下午之间。

催乳素高了,一定得垂体瘤了吗?

调节激素 与垂体其他激素不同的是,催乳素的调节以下丘脑的抑制性激素PIF(PRL-release-inhibiting factor)调节占优势,多巴胺是最主要的PIF。

生理影响因素 包括应激状态、妊娠状态、月经周期、饮食及睡眠。

✦ 应激状态 情绪紧张、寒冷、运动、性行为、低血糖等刺激都可以使PRL暂时性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40ng/ml;

✦ 妊娠期血PRL水平可升高10倍左右(35~600ng/ml),临产时下降,而哺乳时因乳头吸吮动作刺激PRL水平也相应升高(上升约10ng/ml);

✦ 月经周期中期PRL可有高峰;

✦ 膳食中脂肪蛋白含量较高也会升高催乳素水平;

✦ 睡眠颠倒时催乳素往往也有升高。

因此,为了保证催乳素测定的准确性,临床上建议患者摄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早餐、安静半小时在10点开始抽血

临床表现

高催乳素血症临床表现包括:

女性月经紊乱(以继发性闭经、月经稀发为主)、异常泌乳、不孕;

男性性欲下降、阳痿、不育,青少年可出现青春发育延迟。

催乳素高了,一定得垂体瘤了吗?

诊断

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月经紊乱、既往疾病、用药史)、采血时状态及查体,并结合性激素6项的结果(传送门:点击这里回顾性激素六项的解读),必要时可完善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

常见原因

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

✦包括上述5方面生理因素

药理性高催乳素血症

催乳素水平多<100ng/ml,致高催乳素血症的药物常见以下:

催乳素高了,一定得垂体瘤了吗?

图1 致高催乳素血症的常见药物

对于高催乳素血症,除外生理性因素和药物因素非常重要,排除后再考虑以下的病因:

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

✦ 垂体及下丘脑性

垂体催乳素腺瘤,催乳素水平通常会显著升高(PRL>100~200ng/ml),可出现高催乳素血症相关的临床表现、垂体腺瘤的占位效应(头痛、视力、视野改变、海绵窦综合征)、其他垂体前叶功能低减表现或垂体卒中的表现,诊断需要影像学证据。

垂体柄或垂体柄以上病变,可导致PIF分泌或传递受阻,导致催乳素升高。催乳素水平一般轻度升高。其中垂体柄病变被称为「垂体柄效应」。

✦ 原发甲减

原因为TRH促进催乳素细胞的增生,可伴有垂体增大,催乳素水平一般轻度升高。

✦ PCOS

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PCOS的高雌激素水平有关,催乳素升高以轻度升高为主。

✦ 慢性肾、肝功能不全

慢性肾功能不全时70~90%患者伴有高催乳素血症,但一般<100ng/ml,多在肾移植后恢复;肝功能不全时出现高催乳素血症比例约为5~13%。

✦ 胸壁或乳腺疾病

胸部创伤、带状疱疹、乳腺手术及长期乳头刺激均可造成催乳素的升高,机制与乳头吸吮的神经反射相近。

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

除外了以上原因可考虑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其定义为血催乳素水平升高伴有临床症状、但无明确原因,20%的患者在随诊6年内可逐渐恢复正常。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了解:

巨催乳素:人群中血PRL以生物活性最高的单体为主,二聚体和多聚体的形式少见,但部分患者血中泌乳素以多聚体的形式以IgG和催乳素的复合物形式存在,导致用免疫法测定时偏高,但有生物活性的单体催乳素水平不高,多无症状、不需要治疗。

Hook effect:患者的高催乳素血症临床表现明显,但催乳素水平不高,需要警惕假性低催乳素水平。原因是过高催乳素水平导致免疫法测定时受体结合不充分,导致测量值偏低,可以用梯度稀释的方法来验证。

下图总结了不同原因导致的高催乳素血症的水平:

催乳素高了,一定得垂体瘤了吗?

图2 不同原因的高催乳素血症的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