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乳素高了,一定得垂體瘤了嗎?

「垂體催乳素腺瘤」的患者,不知道有沒有留意到他們的催乳素水平呢,PRL升高就一定是垂體催乳素腺瘤嗎?

定義

各種原因引起的外周血催乳素水平持續升高狀態稱爲高催乳素血癥。應當注意的是高催乳素血癥是一種臨牀病理生理狀態而非一種疾病。

生理作用和調節

分泌和功能 催乳素(prolactin,也稱泌乳素)是主要由垂體催乳素細胞分泌的肽類激素,主要作用是促進乳房發育、刺激並維持泌乳,也可抑制性慾、降低生殖能力。

脈衝波動規律 一天中的生理峯值睡眠覺醒前(4~6am的快速睡眠時期),醒後下降,生理谷值通常出現在10am到下午之間。

催乳素高了,一定得垂體瘤了嗎?

調節激素 與垂體其他激素不同的是,催乳素的調節以下丘腦的抑制性激素PIF(PRL-release-inhibiting factor)調節佔優勢,多巴胺是最主要的PIF。

生理影響因素 包括應激狀態、妊娠狀態、月經週期、飲食及睡眠。

✦ 應激狀態 情緒緊張、寒冷、運動、性行爲、低血糖等刺激都可以使PRL暫時性輕度升高,一般不超過40ng/ml;

✦ 妊娠期血PRL水平可升高10倍左右(35~600ng/ml),臨產時下降,而哺乳時因乳頭吸吮動作刺激PRL水平也相應升高(上升約10ng/ml);

✦ 月經週期中期PRL可有高峯;

✦ 膳食中脂肪蛋白含量較高也會升高催乳素水平;

✦ 睡眠顛倒時催乳素往往也有升高。

因此,爲了保證催乳素測定的準確性,臨牀上建議患者攝入碳水化合物爲主的早餐、安靜半小時在10點開始抽血

臨牀表現

高催乳素血癥臨牀表現包括:

女性月經紊亂(以繼發性閉經、月經稀發爲主)、異常泌乳、不孕;

男性性慾下降、陽痿、不育,青少年可出現青春發育延遲。

催乳素高了,一定得垂體瘤了嗎?

診斷

診斷需要結合患者的病史(月經紊亂、既往疾病、用藥史)、採血時狀態及查體,並結合性激素6項的結果(傳送門:點擊這裏回顧性激素六項的解讀),必要時可完善影像學檢查輔助診斷。

常見原因

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癥

✦包括上述5方面生理因素

藥理性高催乳素血癥

催乳素水平多<100ng/ml,致高催乳素血癥的藥物常見以下:

催乳素高了,一定得垂體瘤了嗎?

圖1 致高催乳素血癥的常見藥物

對於高催乳素血癥,除外生理性因素和藥物因素非常重要,排除後再考慮以下的病因:

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癥

✦ 垂體及下丘腦性

垂體催乳素腺瘤,催乳素水平通常會顯著升高(PRL>100~200ng/ml),可出現高催乳素血癥相關的臨牀表現、垂體腺瘤的佔位效應(頭痛、視力、視野改變、海綿竇綜合徵)、其他垂體前葉功能低減表現或垂體卒中的表現,診斷需要影像學證據。

垂體柄或垂體柄以上病變,可導致PIF分泌或傳遞受阻,導致催乳素升高。催乳素水平一般輕度升高。其中垂體柄病變被稱爲「垂體柄效應」。

✦ 原發甲減

原因爲TRH促進催乳素細胞的增生,可伴有垂體增大,催乳素水平一般輕度升高。

✦ PCOS

原因目前尚不明確,可能與PCOS的高雌激素水平有關,催乳素升高以輕度升高爲主。

✦ 慢性腎、肝功能不全

慢性腎功能不全時70~90%患者伴有高催乳素血癥,但一般<100ng/ml,多在腎移植後恢復;肝功能不全時出現高催乳素血癥比例約爲5~13%。

✦ 胸壁或乳腺疾病

胸部創傷、帶狀皰疹、乳腺手術及長期乳頭刺激均可造成催乳素的升高,機制與乳頭吸吮的神經反射相近。

特發性高催乳素血癥

除外了以上原因可考慮特發性高催乳素血癥,其定義爲血催乳素水平升高伴有臨牀症狀、但無明確原因,20%的患者在隨診6年內可逐漸恢復正常。

還有一些特殊情況需要了解:

巨催乳素:人羣中血PRL以生物活性最高的單體爲主,二聚體和多聚體的形式少見,但部分患者血中泌乳素以多聚體的形式以IgG和催乳素的複合物形式存在,導致用免疫法測定時偏高,但有生物活性的單體催乳素水平不高,多無症狀、不需要治療。

Hook effect:患者的高催乳素血癥臨牀表現明顯,但催乳素水平不高,需要警惕假性低催乳素水平。原因是過高催乳素水平導致免疫法測定時受體結合不充分,導致測量值偏低,可以用梯度稀釋的方法來驗證。

下圖總結了不同原因導致的高催乳素血癥的水平:

催乳素高了,一定得垂體瘤了嗎?

圖2 不同原因的高催乳素血癥的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