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轮状病毒 家长必知的自费疫苗

人类数千年的历史,虽然在人文艺术上不断进步,然而对于感染性疾病,却一直是束手无策,只能听天由命。一切扭转颓势的契机,都发生在过去这一百多年,包括发现细菌病毒、开始用抗生素治疗等。另一项改变人类健康重大的历史事件,就是疫苗的应用。

特别的是,疫苗的发明竟远比细菌的发现还要早,在还不知道敌人是谁之前,竟然就有武器可以对付疾病!其实原因不难理解:疫苗的作用并不是用「人类所发明的方法来治疗疾病」,而是遵循著上帝原始的设计,也就是借由我们身体里主动产生的免疫力,来对抗疾病。疫苗就像是帆船,顺著自然的风向前进,速度虽慢,但几乎可以到达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而抗生素就像是飞机,虽然可以迅速且准确的到达目的地,然而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机场。

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头号公敌

过去一百年来发明了许多疫苗,所对抗的疾病有些已绝迹,有些则因为在台湾不常见,所以没有列入常规疫苗。总之,目前台湾孩子所需要的预防接种,就是宝宝健康手册上的那几项,以及一些自费疫苗。

这十年来,有两个关于幼儿的重要新疫苗问世:接合型肺炎链球菌疫苗、轮状病毒疫苗。

简单来说,目前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细菌,肯定非肺炎链球菌莫属。肺炎链球菌会造成的疾病不只是肺炎而已,还有中耳炎、鼻窦炎、脑膜炎,甚至败血症等。这么重要的致病菌,人类当然会想发展出疫苗来对抗它。

肺炎链球菌共有九十多个分型,而旧型的「二十三价荚膜多糖体肺炎链球菌疫苗」,就是萃取其中二十三型的细菌做为疫苗。然而这种荚膜多糖体疫苗对两岁以下的小孩并没有帮助,就算打在成人身上,随著时间久远,效果也是愈来愈差。

于是在二○○○年的时候,新的肺炎链球菌疫苗,终于突破瓶颈,可以接种在两岁以下的小孩身上。这种新的技术,无法一次囊括二十三型,所以刚开始只有选择其中七型的肺炎链球菌做成疫苗,叫做「七价接合型疫苗」。七价疫苗进入美国幼儿的公费系统之后,侵袭性肺炎的数字快速滑落,儿童病例减少了将近九成,真的很惊人!

这个疫苗不只反应好,还可以产生免疫记忆,更出乎意料的是,虽然疫苗是打在小孩身上,老人的肺炎病例却也开始下降,减少了将近两成。这个现象证明了两件事:第一,接合型疫苗可以清除儿童鼻腔内的肺炎链球菌,包括那些未发病的带菌者。第二,原来老年人得的肺炎,大部分是钟爱的金孙传染给他们的!

自从七价接合型疫苗开始接种之后,肺炎链球菌受到严重的打压,变得很难生存。不过人在压力下会成长,细菌也是,因此有两个重要的改变,正悄悄的浮现。

愈挫愈凶狠的细菌

第一,因为七价疫苗只能保护这七种型别的细菌,因此「不属于这七价」的血清型细菌渐渐取而代之成为霸主,其中最凶狠的一只叫做十九A血清型。如果已经打了七价疫苗的孩子,还得到严重的肺炎,几乎可以猜到就是这只十九A在作怪。

第二,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这两只细菌,常常在我们的咽喉里抢地盘,看看谁才是身体的地头蛇。现在因为肺炎链球菌疫苗的普及,咽喉带菌的地盘已不再是肺炎链球菌独大,渐渐被一种叫做「不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占领。而这只细菌可以引发中耳炎和慢性气管炎等。

目前凶狠的十九A,和不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的崛起,分别都有了解决的方法,可惜这两个方法都不完美。

七价疫苗的成功,让药厂更有信心发展价数更高的疫苗,因此从二○一○年开始,新发明的「十价」与「十三价」接合型疫苗,成功的取代了七价疫苗的地位。

其中十三价疫苗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十九A。这十三种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就包含了恶名昭彰的十九A细菌,如果单纯从预防严重的侵袭性肺炎角度来看,十三价疫苗的确是最好的选择,保护范围也相当广。

不过会得到侵袭性肺炎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反而以曾患过中耳炎的孩子居多。而中耳炎的致病菌已经有很大一部分被「不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占领了,这个问题由「十价疫苗」来解决。「十价疫苗」名字取得不好,它其实应该叫做「肺炎链球菌与嗜血杆菌二合一混合疫苗」,可以同时预防这种「不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遗憾的是,十价疫苗当初押错宝,没有将十九A含括在这十个疫苗保护的血清型别之中,这一步走错,导致它现在的定位十分尴尬。

十价、十三价功能不同,各有千秋

每次妈妈问我:「黄医师,这两种疫苗哪一种比较好?」总是令我沉吟半天。如果单纯以肺炎链球菌的预防而言,十三价当然比十价好,这是简单的数学问题。但从另外的角度看,搞半天比较这两种疫苗根本就是拿橘子跟香蕉比,谁比较好?看来是永远不会有答案了。

为了避免各位误会,以为好像有了某种疫苗之后,另一种细菌就会取而代之造成新的疾病,造成疫苗一个接一个永远打不完,并不是这样子的。在美国,光是七价接合型疫苗,就已经将侵袭性肺炎的发生率打得抬不起头来,十九A再怎么猖狂,也不过是非常少数的人受到感染罢了,疫苗对整体而言,影响还是非常正面的。而「不分型流感嗜血杆菌」所造成的感染,相对于肺炎链球菌,也是小巫见大巫,症状并不会那么严重,有点像是赶走一个黑道老大(肺炎链球菌),换来一个小流氓(不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的意思。

而如果您家的宝贝曾经因为呕吐或腹泻而求医,应该对于轮状病毒这个名词不陌生。无论在开发中或已开发国家,轮状病毒都是造成婴幼儿肠胃炎最重要的原因。在台湾疫苗还没上市之前,估计每年五岁以下的住院儿童,有半数是因为轮状病毒而入院,其中又以六个月至两岁的幼儿最容易受到感染。

轮状病毒疫苗上市已满五年,全世界的研究都显示效果好得不得了,而且没什么副作用。这支疫苗是口服的,不是注射,所以宝宝不用挨针。 按照规定,吃疫苗的时程是宝宝一个半月到八个月之间,最好是在四个月之前就开始吃,不然会来不及完成两剂或三剂的接种。吃完之后,虽然还是有可能得到轮状病毒感染,但症状会轻微很多,住院率可以降低到接近零。

轮状病毒疫苗最好8个月大前服用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八个月大以上的宝宝不能再吃轮状病毒疫苗,这个规定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早在一九九八年,史上第一支轮状病毒疫苗就已经上市,这支疫苗名为RotaShield。一年之间,有八十万名以上的婴儿口服了这支轮状病毒疫苗,效果其实很不错。就在全球儿童欢欣鼓舞、药厂准备数钞票的时候,这疫苗却在很少数的儿童身上,发生了一个始料未及的副作用:「肠套叠」。

肠套叠是儿童特有的肠胃道疾病,小肠因为打结而阻塞,轻则只是腹痛呕吐,重则引起败血性休克,这样的套叠最常发生在一、两岁的小朋友身上。研究发现,如果在这个年纪刚好吃了 RotaShield,发病的机率就会增加。

RotaShield 经过二十年的研发,上市一年,就因为肠套叠的副作用而下架了。当时负责此疫苗的公司多年来的投资付诸流水,差点要倒闭。幸好有统计专家把所有的资料再审视一遍,发现只要是八个月之前服用疫苗的宝宝,就不会增加肠套叠的机率。所以当新轮状病毒疫苗在做临床试验时,就严格规定不可以让八个月以上的宝宝服用疫苗,这样就不会重蹈上一家公司悲惨的命运了。到目前为止,事实证明两家疫苗(两剂型和三剂型)都不会增加得肠套叠的机会!

婴儿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常常碰到的问题是:如果服用后吐掉了,要不要再补一剂?答案是:不用再补。但有腹泻或呕吐症状的婴儿,应延后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一个疫苗上市,必定有它的医疗贡献与经济效益。打疫苗就像是买保险,买的保险愈多愈花钱。然而要是真正遇上意外时,花的那笔保险费相对于意外产生的花费,就不算什么了。疫苗也是一样,如果您的孩子得到上帝眷顾,完全不会生病,那么的确是不需要接种这些疫苗;但万一不幸真的生病了,届时再回想起没有帮小孩接种疫苗的疏忽,必定是后悔不已。

所有疫苗都可能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的严重度绝对不比疾病本身高;这些疫苗都经过美国或欧洲药品上市的严格审查,才能进到台湾来,因此发生副作用的机率也一定是少之又少。千万不要听信谣言或未经查证的媒体报导,而拒绝给宝宝接种疫苗!如果有疑问,找您信任的医师沟通询问,相信他的专业必能给您正确而满意的答案。

-------鲨克菌DR.SHARK银离子抗菌喷雾~抗菌+消毒+除臭+MIT出外&在家一瓶搞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