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是1983年,位于义大利北部不知名的小镇,一个来自美国异乡,身形高大且外表俊美,举手投足皆充满自信与热情的寄宿生;一个是标准的义大利小镇男孩,无论对生命、感情皆在启蒙之际,两位男性为彼此的生命撞出一道火花,一道爱情的火花,它不是革命的烈火,而是尝到爱情喜悦窜出的火苗,虽然转瞬即逝,但这年的火痕仍无法抹灭。描述他们那年夏天的爱情故事,是《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以你的名字呼缓我》将焦点明确放在每个人都会有的恋爱经验,从开场片中两位男性开始第一眼,陌生双方对彼此「暗恋」的悸动,接下来一再试探彼此感觉,而产生「暧昧」的焦虑、再来是确定心意后「热恋」的美好,最后是「失恋」苦痛的疗伤,这些过程是大家都体验过的,在爱情如此大的命题下,无分异性或同性,片中传递出的主旨才如此通俗且触动每个人心,而此片虽以男同志为题材,但抹去了一般大家对于这类片会感受到的强烈压迫,淡化了同志在社会大环境下的不被认同,将故事回归爱情本质,令人感受到爱情的所有,以恋人彼此的名字写下一篇动人故事。

但就算淡化了同志电影会有的种种冲突,此片对同志的压迫还是隐约存在,这里无意替任何族群贴标签,但在义大利导演卢卡格达戈尼诺的镜头下,由艾米汉默饰演的奥利佛,在试探阶段只能隐晦地以按摩放松筋骨,去接触由堤摩西柴勒梅德饰演的艾里欧,导演同时放进了奥利佛和其他女生发展的过程,皆是外放且大胆的,由在舞池里的热舞即可明白,异性与同性的差异立刻显现,而故事进行到热恋阶段时,两人也只能相约午夜,即便是纯爱,一旦披上同志的外衣,仍要接受社会环境的不友善,只是导演刻意的以影像隐晦表达罢了,但也正因如此,当奥利佛和艾里欧确定彼此时,才使这段爱情显得更弥足珍贵,《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也才能深植于你我。

此外,在力与美的形塑上,导演利用古希腊的雕刻和投影照片来呈现,生长于哲学之家的艾里欧自然承袭了这种古典美,无论音乐、思想等皆有一定水准,至于爱情的启蒙则是来自于奥利佛,而对于奥立佛来说,艾里欧则让他做了一场遥不可及的美梦,这梦回到美国后,便不得不在家庭压力下醒来,不得不符合性别期许成婚,两相对比起来,奥利佛的处境更令人难受,在义大利有著过分浪漫家庭的艾里欧让人能乐观看待他的未来。而本片最令我感到动容的便是片尾由麦可斯图巴饰演的父亲和艾里欧的谈话,在最后这一席谈话中,我们学会宽恕自己、学会与遗憾共处、学会与痛苦和解,并逐渐体会到成长的滋味。

片中的整体氛围呈现著一股自然的野性美,导演、摄影、配乐、演员等的整体表现皆功不可没,且编剧还是同志片经典《墨利斯的情人》的编剧詹姆士艾佛利,改编故事功力自然不在话下。另外特别提一下新星堤摩西柴勒梅德,简直是块浑然天成的璞玉,几乎没有表演痕迹,放在整个大自然的场域所散发的灵气更是相得益彰,说是最大惊奇也不为过,虽然本次奖季在影帝宝座上有著盖瑞欧德曼挡著,但谁不是对这位年仅22岁的美国演员未来寄与厚望呢?

 

最后,同样都是男男同志电影,《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在格局上比《爱情的模样》更大,比《春光乍泄》充满的遗憾更温柔许多,比《挚爱无尽》的压抑更宽容几分,比《断背山》的复杂来的更为单纯,所以,就算最后看著艾里欧那斗大的泪珠映在火炉前烙下深刻的痛楚,但能如此爱过一回,或许奥利佛与艾里欧的纯情爱恋仍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吧。

 

点我进地下电影粉丝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