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最近因泰国免签争议,再度引起各界讨论。起因是,台湾甫宣布延长免签优惠,泰方不仅迟未给予对等互惠待遇,反而拟调高签证费用,引发民众与旅游业强烈反弹,酝酿抵制,泰方见事态严重,紧急收回成命,风波才得以暂息。

尽管如此,在此次事件中,政府官员的角色与发言,仍值得检讨。最受争议的是政务委员张景森,不但没有站在民众立场据理力争,相反的,竟为泰方护航,声称泰国免签政策让台湾观光收入增加100亿,「算甚么丧权辱国?」不过,对于100亿数字从何而来,张却说只是「试算」。这是甚么话,政务委员可不是市井小民街头巷议,任何发言都必须有根有据,岂能凭空想当然耳?难怪坊间会在政府官员「*话选辑」中再记上一笔。

事实上,监察院早在去年11月即提出调查报告,质疑我单方面对泰国免签不符平等互惠原则,有损国家尊严;且开放对泰免签后,泰人来台犯罪人数激增3成,要求政府重新检讨是否应停止免签待遇。而根据观光局资料显示,2017年泰国旅客每趟行程花费约991.8美元,低于新南向旅客平均数字,观光收入约50亿元,与张景森「试算」的100亿差距甚大。更何况丧不丧权、辱不辱国,也不是张一个人说了算。在野立委就痛批:泰国签证费事件,看不到政府为人民争取权益的努力,甚至还传出拟议开放印尼、越南免签,更凸显了新南向政策的失败,这才是丧权辱国!

监察院调查报告与官方统计数字,可谓是打脸了张景森,也为新南向政策提出严肃警讯。新南向是蔡英文2016大选时的主要政策诉求,并于两年前启动,虽强调是为台湾全面发展寻找新动能,惟正式实施以来,是否真正达到具体正面成效,颇令人怀疑。其实,新南向推动初期,东协国家驻台代表即曾点出该政策的四大盲点:1.南海立场,不利台湾交朋友;2.援外基金,固邦交不如换商机;3.贸易单向,东协企业难北上;4.人才交流,局限台湾境内。结果,这些建言显然未获蔡政府重视,使得新南向政策推展充满无力感,犹如「画饼充饥」。

华府智库CSIS在今年初曾发表评估报告,认为台湾新南向如能成功,符合美国利益,但是,若要达到长期成功的目标,蔡政府必须控管与北京发生摩擦。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对照近两年两岸关系恶化陷入僵局,蔡政府是否真的做到控管台海冲突,让新南向发挥预期功能、扩大实质成果,就非常清楚了。

蔡政府新南向政策的意图极为明显。一方面,逐步弱化两岸政治连结,一方面降低经贸依赖,只不过这是不容易达成的任务。就以观光客源来说,陆客来台大幅缩减,新南向国家旅客即使增加,却未必能弥补损失;而根据官方统计数字,台湾这两年对大陆贸易的依存度,更是不减反增。

这是当前台湾的困境,此次泰签事件不过是反映了新南向之所以无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毕竟先天不良,后天失调,蔡政府实须审慎思考,是否已到了重新调整政策的时刻,而不应尽是自我感觉良好,一味膨风新南向的成果。

 

【大华网路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