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亚史家狄宇宙(Nicola Di Cosmo)曾指出:中国与内亚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实际上远早于汉朝张骞出使西域这一特定的历史事件,有很多重要的考古成果都能够证明此观点。

例如,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的巴泽雷克墓冢(Pazyryk Graves)中,就发现了丝绸和其他来自中原地区的物品。巴泽雷克墓冢位于阿尔泰山,其主要发掘工作完成于1924—1954年间,由前苏联考古工作者主持完成。

巴泽雷克墓冢出土了一系列明显是中原地区所产的丝绣织物,特别是在第五号墓中,还发现了图下的凤凰绣缎,其纹样均以彩色织线绣成,画面上的凤凰飞舞、栖息在树间,整个构图都非常的精致,蕴含著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根据艺术史家Emma C. Bunker于1991年发表的论文《浅谈巴泽雷克墓冢出土的中国古器物》,这幅凤凰绣缎使人很容易想起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发现的凤凰刺绣,以及长沙烈士公园楚墓的龙凤纹刺绣,这两者所处的年代约为战国中晚期。

巴泽雷克五号墓出土凤凰绣品

除此以外,巴泽雷克墓冢还发现了具有战国风格的铜镜。此镜出土于六号墓,直径11.5厘米,厚0.5毫米,质地很薄。背面中间有一块方形钮,地纹为羽毛纹,四周刻著「山」字的纹样,这正是战国时期楚国流行的以羽毛纹样作地的「四山镜」。

巴泽雷克六号墓出土铜镜

上述考古发现使我们意识到,早在张骞实现「凿空」以前,中国和西域诸国的远途物质交换网路或许就已经存在了。狄宇宙对此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解释:在战国争霸的背景下,中原地区的政权需要进入先前已经存在的游牧商业网路,以便于获取足够的军需用品,这就导致丝绸等物称为物质交换的媒介,流通于内亚游牧民族的市场。


参考:

Nicola Di Cosmo, 「A Note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Silk Road as Long Distance Exchange Network」 In Resilkroad ed. Mehmet Bulut, 2014.

    《狄宇宙:丝绸之路的开端不是张骞,战国就出现了》,刊于2015年4月12日的澎湃新闻专访: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20061


    应该知道,不过那时贸易,人文交流,扩张……较少而局限,中原百姓乃至史学家了解甚微。到了秦代由于农业发展,小麦种植成功,人类饮食结构大为进步,人口急速增长,交流,扩张成了必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