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在ta生命的前7年,应该有过的经历——

  体验过自己的重要性。比如听别人说过“你要是在场该有多好啊”“我们上次聚会就是少了你”等称赞的话语。

  既有赢的意愿,也能承受输的结果。至少有一次输给别人之后很平静的经历。

  体验过压抑的心情。不会把饥饿误认为是愤怒,把劳累误认为是悲伤。懂得一些心理因素之间的基本联系与影响,比如情绪波动有可能导致尿床等。

  原谅过成人某次不公正的惩罚。

  会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波动。

  能观察到自已做的某件事和别人情绪之间的关联。比如把玩具分享给正在哭闹的小朋友后,他变得开心了。

  有过旅游的体验。在和家完全不一样的环境中感受自己和父母的变化;能理解舒适方便与将就凑合的反差,体验过在家和在外奔波的差别;能粗浅地领会一些概念:思乡、迁移、借宿、无家可归。

  曾在别人家里过夜,接触过不同的家庭文化,能意识到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

  能记住报警电话号码、医院急救或火警电话号码。

  能为自己或他人保守一个秘密,并理解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这事只有你我知道。”“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

  有把自己打扮漂亮的愿望。能感觉到哪些“服装风格”适合自己或不适合自己,比如会说:“这件毛衣不适合我。”

  ……

  以上清单来自今天我要推荐的书籍——德国作家多纳塔·艾申波茜的《童年清单》

  我看到这份清单后,不怕麻烦地数了一下,一共69件事儿!顿时感觉:对7岁孩子也太苛刻了吧!

  但细细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这份清单其实并不是对孩子的苛求,而是对父母的要求。它也不是用来检验孩子是否已经具备某种经历或能力,相反,它是为成年人提供的参照表,参照它检验自己教育时的情况,而且可以从中清楚地察觉,在教育孩子时,自己还有哪些欠缺,还有哪些方面的教育尚未提供。

  那……这对父母也太苛刻了吧?

  其实也不是,这份清单中,有很多经历都不用父母刻意去完成让孩子体验,对孩子来说,这些都是生活中自然而然就会有的经历,在认知世界方面,孩子才是天生的专家

  孩子的一生将面临许多选择,父母做不到一直帮孩子做选择,因此在孩子的童年,父母要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帮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内在动力

  ——让ta有机会接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真实互动;

  ——让ta能准确地感受自己的心声,并与环境相匹配;

  ——让ta能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认知世界。

  -END-

  策划:有养

  撰文:王机智

  编辑:王机智

  视觉:王黑龙

  图片来源:网络、有养有观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