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延伸。巴尔干地区就像欧洲通往亚非的咽喉一般,周边各国对其有著强烈的土地和军事经济战略需求。而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就如同一个腐朽的一推就倒的老人搬,不堪一击。

附上简略:一战的火药桶巴尔干,从1814年的维也纳会议就埋下了伏笔。帝国主义复辟,革命运动兴起,各民族寻求独立,1861沙皇改革后的两次巴尔干战争更是为其加了一把火。1911年义大利再次打败奥斯曼帝国,列强的一次次打击,给周边的国家带来了划分奥斯曼的可能。地理位置方面,巴尔干地区战略位置权重高,军事资源丰富,民族矛盾本就激烈,当年奥斯曼灭国无数。


巴尔干成为火药桶是因为当地民族局势复杂,局面动荡。但是刺杀时间并不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当时各国已经剑拔弩张到相当程度,任何一个火星都会引爆。只不过这颗火星刚好落在了巴尔干而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