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繁华的南高雄,北高雄显然充满抒情懒散的调性。

 因为以前的左营属于眷村和海军地带,楠梓后劲则是加工出口区和中油厂区,如今绿意盎然的都会公园以前是一片垃圾掩埋场,青埔桥头糖厂和冈山,是农田发展和放牧地区。

 自捷运红线开通,巨蛋站变成新兴商圈,左营眷村和中油厂区陆续拆迁,莲池潭修整得美轮美奂,北高雄成了一片适合生活的居住处,相对的,生活机能也因这地区日积月累的各方生活族群产生了自属的奇妙圈子。

 在高雄,有两个大型黄昏市场,都座落在北边,一个是捷运《生态园区站》附近的自由黄昏市场,另一个是楠梓区的德民市场。

德民黄昏市场  

 黄昏市场不是夜市,虽拥有许多美味小吃,摊子贩卖的更多的是生鲜鱼肉、蔬果和特色熟食,营业时间大约下午四点到晚上七点。

 我很爱逛熟食摊子,看著琳瑯满目的菜色,心中有一种幸福的温暖感。

德民黄昏市场  

 有时,想像黄昏市场的诞生,其实多半来自那个地区上班族多、提供给一家人吃饭的饭馆偏少,黄昏市场提供给下班的人群有个可以购买简易熟食的市场、无需返家后耗费太多时间做菜,让一家人有丰富的晚餐可以享用。

 当然,当黄昏市场有一天变成闹热商圈,各式美食餐馆也会在附近开始林立,各样熟食的演变也不同,属性相同的菜色,即刻成了劲敌,精益求精。

 对于美食爱好者,无论是口味和价位,绝对是好事。农历年期间,德民市场这样的传统市场气氛更浓。

  
德民黄昏市场  
德民黄昏市场  
德民黄昏市场  

 能想像的熟食应有尽有,生鲜鱼贝刺青、现做虱目鱼丸、樱花木炭烤的客家咸猪肉、带皮的冈山羊肉炉、港式萝卜糕、中药口味的排骨酥、炸黑轮、炸银鱼、南京红烧蹄螃、香煎鲳鱼、现包汤圆、饺子、馄饨、肉粽、碗棵、润饼、现磨咖啡豆、各种口味牛札糖、糕点、葱肉饼、北方面食……豪不缺乏。

 曾经旅居上海与北京几年,老实说,我在高雄一个小小黄昏市场就可以吃到大陆南北口味,在当地反而极其困难,最简单的原因是——大陆大而不便,台湾小而便利。

 因为地缘关系,位在充满眷村居民的北高雄,住著许多1949年来自大陆各城市的外省族群,经过多年,芋头番薯融合,手艺一代传一代,在美食遍地、竞争激烈的台湾,各摊标准越发要求,因此本省美食不可多让、外省美食更加丰富。

 每次,看到这些熟食,会忍不住想起舞台剧《宝岛一村》,叙述著那个莫名其妙的年代随著国民党从大陆来台、以为有一天会回到故乡的荣民,一年又一年,最后娶了台湾女子,认份居住下来了,把思念的家乡味传给儿女。

 还有嫁给外省老公的年轻台湾女子,努力适应著听不懂的外省口音,然后,也把自己喜欢的台式小吃引导老公,传承给子女。

 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包括新住民,这些年从大陆嫁来台湾大陆人(有的连妈妈一起搬过来在市场卖著她们的家香味),所以,黄昏市场的每一种美食,可能都藏著你所不知道的曲折故事呢。

 有空,可以来逛逛北高雄的黄昏市场。

 德民黄昏市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